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作品名稱: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

此詞是納蘭性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聖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聖駕風光無限,但離家萬里,思歸折磨着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1]

詩詞正文

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

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

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賞析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於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為展現背景,並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布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着夜闌獨醒的人,帶着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聖駕的風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註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裡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在坐着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