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邊一抹雲(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邊一抹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天邊一抹雲》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天邊一抹雲

2013年9月24日20時許,冷雨敲窗,陰風怒號。重慶市豐都縣丁莊物流園突然炮響,爆破員馮地雲在施工作業中意外炸亡,另有圍觀者一死兩傷。消息傳來,我猛地震驚之餘,趕緊參與後事處理。

他生於1963年12月4日,比我年長近兩歲。小時候,我倆即是好夥伴,家住同一座山,他處峰頂,我居溝腳。頂有書灣,私塾壁畫,還有玄天觀,可眺望遠方;腳有溪流,清澈見底,還有寬草坪,能放牧牛羊。隔三岔五的,他到外婆家,我去大姐屋,互為玩伴,形影不離。我們一起爬苦楝樹掏鳥窩,看誰躥得高;單腳獨立懸崖邊,比誰膽量大;潛水河灘暗流里,賽誰閉氣長;鑽黑洞穴捉迷藏,瞧誰躲最深。諸多冒險遊戲,彼此都不示弱。有一次,我們捅了仙鶴橋的馬蜂窩,他被蜂追咬,我脫衣扑打,全身蟄紅了,腫癢好幾天,均未哭一聲。可惜發蒙入學,各在一個學校,平時見面稀少,只有假期短聚。他成績不及我,但我比他調皮,差點開除學籍。我讀初中時,他同在松林灣學校,復讀小學五年級,因離他家近,常往打牙祭。不久,我受人欺負,自強不息,刻苦學習,一舉考取中專,聞名大田公社。他十分羨慕,徹底服氣了,決心以我為榜樣,奮起直追,跳出農門。一別三載,我們書信往來,相互勉勵鼓勁,無奈他記性差,高中難繼,升學無望,只好務農。我安慰他道:「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裡大有作為。」

果然,1984年7月,我剛畢業分配萬縣統計局工作,他就拿走我讀農校的全部專業書籍,立志自學成才,發展農業生產。他搞提灌抗旱,推廣雜交水稻,實施堰塘養魚,用電貓捕鼠器,煤油孵化小雞,飼料餵豬催肥,皆獲成功,造福窮鄉。他右腳跛,身殘志堅,事跡先進,我調入縣委宣傳部後,便與同事合作采寫了一篇題名《雞蛋里孵出新希望》的通訊報道,發表在《四川日報》農村版上,使他更添信心,一發不可收。他學電工,修理家電,又學爆破,開山碎石,事業風生水起,走向外面世界。2013年8月,二姐哥病逝,他正忙於貴陽大開發,沒有返渝奔喪,我在電話中囑其安全,他說:「干滿五十歲,就不放炮了。」沒想到這次通話竟成永訣,一個月後他輾轉豐都,臨近半百卻命歸黃泉。

當我們護送他的骨灰盒回家時,年過七旬的大姐哥哭得滾下樓梯,淚如泉湧的大姐慌得六神無主,遠親近鄰聞訊趕來,面容悲戚協辦喪禮。靈堂設在陋室,悼念客人如潮,持續四天四夜。很多自發而來,無不感恩逝者,有的素不相識,主動歸還借款。此時方知,大外甥是熱心腸,生前勤快,助人為樂,不計報酬,群眾口碑良好,尤愛扶貧濟困,暗中捐錢贈物。伯父拄着拐棍說:「馮地雲走了,周圍團轉不習慣,特別是留守老人,平常家裡斷電換燈泡也依靠他,今後不曉得啷個辦喲。」說完流下眼淚,沾濕花白鬍鬚。

大外甥媳智障,不能生育,現已改嫁;養女馮怡,出嫁外地;二外甥、三外甥和外甥女分別在上海、江蘇打工。只剩兩位父母,獨守一座孤墳,無處話淒涼。當初選址,大姐和大姐哥堅持要把大外甥埋在門前每天看得見的地方。近七年來,墳頭芳草叢生,四季瓜果飄香,枇杷亭亭如蓋,紅桔點點似燈。親愛的大外甥,像天邊一抹雲,志存高遠,氣沖霄漢,雖英年早逝,但美名遠揚。我要永遠銘記你,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不留罵名在人間。待到百年之後,才配同游天際,魂牽桑梓故里,再享童真快樂。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