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李蒙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風起兮雲飛揚》是中國當代作家李蒙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風起兮雲飛揚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用現在的說法這幾句詩應該叫口語詩,就是非常直白的那種吧,讀後感覺淡淡如水。但是這幾句口語詩卻出自一個帝王之口,這位功勳卓著、英才蓋世的主叫劉邦,因此,這幾句口語詩也得以流傳千古,成為中國歷代口語詩中的經典之作!
劉邦,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曾在咸陽服徭役。秦末,為沛縣泗水亭長。亭長也就是管十里之內的小官,充其量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村長而已,可見,劉邦不是貴族出身,更不是什麼皇室血統,年輕時也是一個遊手好閒之輩,不喜歡下地勞動,常常被他的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要他向哥哥學習。這是史書上有記載的。日後在一統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說:「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言語之中透出一種虛狂。當然,劉邦說這話時已經做了皇帝,心裡有底氣。
我們常說,英雄莫問出路,劉邦少壯之年,連他老爹都認為他沒有大志,不能幹活,沒有收入,整天東遊西逛。 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在做了泗水的亭長之後,他更是如魚得水,雖然官職不大,但他人際關係很好,結交了一幫酒肉朋友,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籠絡了一幫狐朋狗友,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劉邦這個人一向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他碰見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望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劉邦羨慕不已,他脫口而出道「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可見劉邦心裡也是十分嚮往這種威風八面的帝王生活,也想過過皇帝癮。
劉邦生逢亂世,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公元前209年9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天下大亂,受同鄉故交蕭何、曹參等人推舉,占據沛縣反秦,劉邦稱沛公,聚兵3000人。次年四月,劉邦投奔項梁,多次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戰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到九月,奉命收集陳勝、項梁散卒西向攻秦。僅率數千人自碭郡出發,轉戰半年,兵已逾萬。 公元前206年10月攻入咸陽,推翻了秦王朝。入關後,劉邦與秦民約法三章,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12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考慮到雙方實力懸殊,於是就委曲求全,親自到鴻門謝過,拜謁項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鴻門宴,鴻門宴上,劉邦險遭殺戮。其後被迫接受項羽封號,為漢王。八月,回兵復取關中。待他羽翼豐滿,實力強大之後,他是不再甘於當個小小的漢王了,於是,他就藉故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發動楚漢戰爭,與項羽爭奪天下。 經過四年的艱苦鏖戰,終於打敗了沽名釣譽的項羽,最後統一天下 ,建立漢朝。 建國後,他重視農耕,休兵養民,使社會趨向安定、發展,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這小子,大氣晚成,42歲才起兵,最後終於混出了個人模人樣,成為一代帝王。
平定天下之後,劉邦當然會牛逼起來了,他不僅要衣錦還鄉,還要 向鄉鄰炫耀一番,他這一炫耀,榮歸故里,衣錦還鄉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經典段子。他酒酣之際,滿面紅光,舉起歡慶的酒杯,面對父老鄉親,高興的時候來上了幾句口語詩:「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幾句詩雖然有點直白,但聽起來還是氣壯山河,不同凡響的。 大風驟起,雲彩飛揚。看上去是寫自然現象,其實是在回顧自己輝煌的戰鬥歷程。劉邦10多年戎馬生涯,南征北戰,削平群雄,鎮壓反叛,軍事上政治上節節勝利,正如風捲殘雲,橫掃千軍如卷席。大風起,雲飛揚,這氣勢豪邁的六個字里包含了多少豐富的內涵?這能不值得感慨,能不值得驕傲嗎! 接着,他又慷慨陳詞,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大風起的結果是自己的目標就要實現了,自己的威望空前提高,使海內臣服,中國統一,達到了成就帝王事業的頂峰。在這個人生頂峰的時期,他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生他養育他的這一片熱土,怎麼不叫他激動得熱淚盈眶泥?四十多年來的顛沛流離,千辛萬苦,現在勝利了,他當然會志得意滿,在鄉鄰面前感慨一番了。
說這話的時候,於劉邦而言,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人也老了。一向精明又工於心計的劉邦,這個時候,他不是沒有顧慮:緊接着,他又來了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雖然天下統一了,雖然叛逆掃平了,但是太子太軟弱,北方匈奴強悍,統治集團內部又存在着隱患,尤其是幾位老臣,功高蓋主,自己又年事已高,這樣人將老去的自然法則誰也無法抗拒。所以他深感創業之艱難,守業之不容易,為了平定內亂,為了給太子除去禍患,他心狠手辣地殺掉了曾經為他建立功勳的大將韓信,彭越,鯨布等。此時此刻他的身邊只剩下蕭何,曹參,周勃這樣的謀士了。他多麼想如果自己作古了也還有大批的猛士來幫助太子鎮守四方,保衛和鞏固漢朝的偉大基業啊!這個時候,劉邦當然還是很清醒的,他的憂患意識無處不在。當然,在他死後呂后篡權,亂了漢室的朝綱,那是後話了。而這幾句名揚千古的口語詩,卻涵蓋了一代帝王劉邦豐富而又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一種大氣磅礴的澎湃激情 ,真是讓人不可小覷,帝王就是帝王,非常人也!
今天,我們在當下各式各樣的詩歌刊物上,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口語詩,但沒有一句能與劉邦的《大風歌》媲美,這不能說劉邦是一個優秀的詩人,只能說他是一個稱職的帝王,他雖然沒有成卷的詩集流傳於世,但他在風雲跌宕的亂世里,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這不能不讓後人對他刮目相看!他詩中那股意氣風發的豪邁之氣確實震撼人心。他認為,這巨變的風雲又能豈奈我何 ?他從風雲的奇詭變化中看到了自己的從容鎮定,感到了自己的尊嚴和成就,獲得了一種驚心動魄、震撼人心的美感。所以說,他的這幾句口語詩能夠經久不衰,被人傳頌,那是自然而然的了。
我們在誦讀劉邦這首盪氣迴腸的《大風歌》時,應該看到問題的本質,看到他的政治胸襟,我們不一定非要從詩歌的角度去評判他的文學價值,我們應看到的是他作為一個帝王的凌雲壯志,一種雄視天下,唯我獨尊的霸氣,這就夠了。
掩卷沉思,《大風歌》還在耳邊縈繞,這不僅僅是藝術的魅力,更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留給我們的深沉思索,這才是我們讀《大風歌》的現實意義。無論你信與不信,它就在那裡,千古傳誦,不亢不卑!
作者簡介
李蒙浩,駐馬店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