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系統分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土壤系統分類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土壤系統分類系譜系式分類,共分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科和土系等分類單元,最中最高一級共分11個土綱。
系統分類
土壤系統分類是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譜系式的定量土壤分類。
背景介紹
美國農業部從1951年開始先後邀集1500多位國內外土壤學家,進行反覆論證,於1960年公布以定量化為特徵的美國第七次土壤分類草案,1975年正式出版《土壤系統分類》一書。美國土壤系統分類最大的特點是,建立了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系統,增加了土壤溫度、濕度等分類指標,引用了單個土體和集合土體的概念,確定了各級分類單元的明確指標,有一個明確的檢索系統。該分類中應用了有機表層、鬆軟表層、暗色表層、淡色表層、人為表層和厚熟表層等6個診斷表層,以及粘粒澱積層、耕作澱積層、鹼化層、暗色腐殖質澱積層、灰化澱積層、薄鐵盤層、雛形層、氧化層、硬盤、脆盤、漂白層、鈣積層、石膏澱積層、石化鈣積層、石化石膏澱積層、積鹽層和含硫層等17個表下層。此外,還有一系列的診斷特性。土壤系統分類就是根據這些診斷層的有無,確定其在分類中的位置的。
分類
11個土綱有:有機土、灰土、氧化土、變性土、乾旱土、老成土、軟土、淋溶土、始成土、新成土和火山灰土。土綱名稱由一表示土壤特性的基本名詞構成。它們是在實際分類時,根據土壤的檢索系統,尋找其在分類中的位置,再根據其性質確定所屬亞綱,按同樣的方法檢索其土類、亞類……。
至於土壤命名,是在土綱字根基礎上,依次拼接不同含義的字根、構成續分的各級單元的土壤名稱。因此,從一個名稱所含的字根即可了解該土壤的主要性狀。
至於亞類則在其上添加形容詞,如典型的、潮濕的、石質的、砂質的等;土科則又是一個詞組,包括質地等級、礦物類型、溫度狀況等。如粘質、混合型、熱性典型網紋暗色老成土。土系通常以地名加質地命名,如明尼蘇達粉砂粘土。土系命名與高級單元並無聯繫。?土壤系統分類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仍在不斷完善之中,先後成立了低活性粘粒土壤、氧化土、水分和溫度狀況、火山灰土、乾旱土、變性土、潮濕水分狀況、灰土和土族等9個委員會。這些委員會邀集各國土壤學家定期舉行會議,不斷改進。其研究成果首先反映在「土壤系統分類檢索」中,如檢索3版(1987)中增設了高嶺層和火山炭特性,第4版(1990)增設了黑色表層,建立了火山灰土綱,第5版(1992)對變性土、灰土和潮濕水分狀況進行了修訂,並新設了舌狀層。
至今土壤系統分類已被世界上80多個國家用作第1或第2分類。聯合國的世界土壤圖圖例單元(1974)即是以美國土壤系統為基礎的,1988年又出版了修訂本,發展了熱帶、亞熱帶土壤和乾旱土壤的分類。其影響深入到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為了促進土壤分類的逐步統一,1980年在國際土壤學會之下,成立了有關組織,計劃組織全世界土壤分類學家完成一個統一的世界土壤分類系統。中國從80年代中期正式開始研究土壤系統分類,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也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首次方案),這一分類突出了我國特有的人為土、乾旱土、高山土壤和季風亞熱帶土壤,在國內外產生了影響。?世界土壤分類的趨勢是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走定量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道路。除熱帶土壤和乾旱土以外,對人為土的研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