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洲若爾蓋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2°29′--102°59′,北緯33°25′--34°80′,總面積16670.6公頃。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面積:16670.6公頃

特點:我國面積最大的泥炭沼澤區

位置: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洲若爾蓋縣

建立時間:1994年

主要水流:嘎曲、墨曲和熱曲

地理位置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於1994年經若爾蓋縣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若爾蓋縣位於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四川省阿壩州北部,地處黃河、長江上游,其濕地涵養了大量水分,為兩大母親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別是黃河30%的水來自若爾蓋濕地。

區域特色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若爾蓋縣境內,總面積16670.6公頃,其濕地沼澤面積曾達3000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澤區。保護區於1994年經若爾蓋縣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後又升級為國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該保護區不僅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世界高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還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東緣,位於若爾蓋沼澤的腹心地帶,是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區內為平坦狀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氣候寒冷濕潤 ,泥炭沼澤得以廣泛發育,沼澤植被發育良好,生境極其複雜,生態系統結構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特有種多,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據初步調查,區內植物(包括菌類)有207種,其中星葉草、冬蟲夏草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脊椎動物有2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頸鶴、胡兀鷲、禿鷲、大天鵝等30多種,並為黑頸鶴的集中繁殖區之一,種群數量達480隻左右。本區還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黑河和白河兩條黃河上游的支流縱貫全區,但該區生態系統脆弱,一旦破壞後很難恢復,轄曼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研究自然環境變遷,古老生物物種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周邊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四縣,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四周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碌曲卓尼、迭部四縣接壤。距蘭州533公里,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駐地馬爾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人口6.41萬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

地形簡介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若爾蓋縣內,若爾蓋縣地形複雜,海拔3400米以上,群山環抱,東西與南北最大距離約150公里,土地總面積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將全縣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理單元和自然經濟區。中西部和南部為典型丘狀高原,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植被以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的草原為主。平均海拔3500米,境內丘陵起伏,谷地開闊,河曲發達,水草豐茂,適宜放牧,以飼養氂牛、綿羊和馬為主,為純牧業區,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也是全國三大草原牧區之一。屬河曲馬品系的唐克馬是全國三大名馬之一。西部草原是半農半牧區,有耕地8萬畝,適宜種植一年生農作物,以青稞為主,其次有小麥、豆類作物和洋芋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和亞麻,還出產少量蘋果和花椒。該地區木材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01139.5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123.22萬立方米,主要有冷杉、雲杉等樹種。原始森林與雪山草地,河谷農業交相輝映,草地連綿,積水成沼。

主要水流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熱曲,從南往北匯入黃河。北部和東南部山地系秦嶺西部迭山余脈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內山高谷深,地勢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龍江、包座河和巴西河。河流彎曲擺盪,蜿蜒曲折,牛軛湖星羅棋布,獨成一灣風景。

沼澤分布

沼澤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四周群山環抱,中部地勢低平,谷地寬闊,河曲發育,湖泊眾多,排水不暢。同時這裡氣候寒冷濕潤,年平均氣溫在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 500~600毫米,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地表經常處於過濕狀態,有利於沼澤的發育。本區部分沼澤是由湖泊沼澤化形成的,如山原寬谷中的江錯湖和夏曼大海子,湖泊退化後,湖中長滿沼生植物,湖底有泥炭積累,平均厚約1米左右。

若爾蓋山原沼澤在分布上有以下三個特點:一、分布廣。沼澤不僅分布在平坦寬闊的河灘、湖群窪地和階地上;而且在某些無流寬谷和伏流寬谷地帶也有分布。二、面積大。這裡的沼澤面積有3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澤。三、沼澤率高,沼澤率一般達20%~30%。黑河流域比白河流域高,而且兩河流域的中下游均多於上游。

若爾蓋沼澤類型較多,各種沼澤類型在湖群窪地、無流寬谷、伏流寬谷和階地等不同地貌部位上,相互連結形成許多巨大的複合沼澤體。受近代新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沼澤已趨於自然疏干。有的沼澤經人為改造,可作為牧場。

生物資源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分布有國家濕地保護區、黑頸鶴保護區、梅花鹿保護區。棲息着黑頸鶴、白天鵝、藏鴛鴦、白鸛、梅花鹿、小熊貓等大量候鳥和野生動物。唐克馬被詩聖杜甫贊為「竹披雙耳俊,風如四蹄輕」。盛產麝香、蟲草、貝母、鹿茸、雪蓮等名貴藥材。藏醫藏藥療效神奇,「珍珠七十丸」飲譽天下。「綠風」牌氂牛食品,色香味美。

物產礦藏

若爾蓋縣盛產貝母、麝香、蟲草、甘松、大黃、秦艽、羌活等名貴中藥材。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泥炭、煤、鐵、銅、鈾、錳、金等30餘種。泥炭資源極為豐富,分布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儲量近40億立方米。

氣候特點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屬高原寒帶濕潤季風氣候。根據地貌特徵,分為東部大陸性山地中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和西部大陸性季風高原氣候兩種氣候區。西部丘狀高原,氣候嚴寒,四季不明,冬長無夏,最冷月(1月)多年平均氣溫-10.6℃,絕對最低氣溫-33.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0.8℃,絕對最高氣溫24.6℃,年平均氣溫1.4℃。無絕對無霜期。多年平均降雨量656.8毫米,其中,86%多集中降於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濕度69%。年平均日照2389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232毫米。最大風力11級,風向多為西北風。每年9月下旬開始結凍,最大凍土層深72厘米,5月中旬才能完全解凍。東部半農半牧區,氣候較溫和,4~7月基本為無霜期,夏季最高氣溫 30℃,冬季最低氣溫-10℃,平均日照12小時,年降雨量500至600毫米,多集中降於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則多乾旱。常見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霜凍、寒潮連陰雪、洪澇等。5—10月是草原的生產季節和旅遊季節,平均氣溫在12℃左右。

主要景點

景點:養鹿場、太陽湖、白窪寺院、達格則寺院、降扎溫泉、巴西會議舊址、黃河九曲第一彎、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

最佳旅遊時間: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裡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點綴着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另外每年9月中旬,漫山遍野的紅葉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到河谷競相爭艷。行在雜谷腦河谷翠綠與斑斕交織的長廊中,心中定會裝滿濃濃醉人的秋色。

旅遊指南

住宿:目前,理縣有大小旅館、賓館30多家,飯店50多家,日接待能力2000人次左右。

旅遊小貼士:若爾蓋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因此行前要做做了細緻的準備工作,帶上雨衣、防寒衣物等。

特色餐飲:藏族藏餐有燒饃、酸菜面塊、山野菜、藏族臘肉、香腸、香豬腿、咂酒等。羌族餐飲有洋玉糍粑(土豆糍粑)、山野菜、家常臘肉、香豬腿、玉米粑、金裹銀飯、蕎麥麵、酸菜面、青稞酒等。

旅遊產品:純天然沙棘飲品、山野菜系列產品,紅葉塑封簽,紅葉系列酒。藏族工藝品有腰刀、煙盒、火鍋、腰帶、頭帕、飾品。羌族工藝品有云云鞋(繡花鞋)、鞋墊、頭帕、圍腰。

保護措施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為影響,中國的濕地急劇減少,濕地功能和效益不斷下降。

2002年「兩會」期間,包括若爾蓋在內的濕地保護問題就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他們呼籲,立即行動起來拯救「地球之腎」。

2006年,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一五』實施規劃」,標誌着中國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實施。我國將在五年內投資90億元,使全國半數的自然濕地和70%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建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將從現有的473個濕地自然保護區中選擇222個國家級保護區或新建保護區,進行重點投資建設。

2007年,在四川的「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制定《四川省濕地保護條例》的議案,得到「兩會」代表委員的廣泛響應,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此前不久,四川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於建設生態省的決定》,正式施行《四川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在2010年前,要使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這也讓四川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啟動生態省建設的省份。[1]

參考文獻

  1. 濕地之美|四川若爾蓋濕地搜狐網,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