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息舊事(殷天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息舊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息舊事中國當代作家殷天堂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息舊事

古息國據考證是天下第一縣,屬地為信陽市管轄。古息國最有名的是息夫人,春秋時期陳國(今淮陽縣)國君陳宣公的次女,後嫁與息候,楚文王為奪色,息國終為楚國所滅。史上「掛燈勸息侯」及「三年不語」的典故就出自息國。史上記載息媯因其容貌嬌美,艷若桃花,時人稱之為「桃花夫人」。這件事《左傳》、《史記》等書中均有記載。聽說信陽老家人正在籌拍大型歷史劇《桃花夫人》,真為此高興。關於「息夫人」的典故,還有清朝詩人鄧漢儀《題息夫人廟》「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為佐證。

我老家息縣包信鎮最熱鬧的時候要數上元節,又稱元宵節。故有「早十五、晚年下」之俗。上元節的時候,本提有多熱鬧了,大集鎮放煙火,舉行燈展,玩龍舞獅,偏僻村莊兒童提燈籠相聚玩耍,前後三天,往往玩至深夜還不散夥,日他奶奶的,那算是得發的娘哭半夜——得發死了。

過去,我老家人除了「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大米一半饃」外,還習慣種紅薯。紅薯也是老百姓的救命糧。用大鍋煳着吃,槎成紅薯片兒煮着吃,用磨碾成紅薯面做饃蒸着吃。莊稼人糧食金貴,家家挖有紅薯窖,像個扁平的大墳墓,藏的紅薯]能吃到來年春末夏初莊稼下來新麥時節。我小的時候,吃早飯時,幾乎全村的人都端着紅薯碗,蹲在路壩吃着、說着、笑着,有的時候因為話不投機還動手動腳,打打鬧鬧。有的還把紅薯面拍成巴掌大的餅子貼在鍋四周,蒸熟了用鍋鏟子搶下來,底面是黃噔噔的黃鍋焦,俗稱「老鱉靠河沿」。若是再蘸點秦椒和香椿拌小磨香油吃,哎咬流歪,日她(口頭語)姐吧,真是舒坦的很呀。如果人群里誰個放個又細又長還帶拐歪的響屁,娘吔,碰上又有人和着「巴勾」一聲脆響。天爺,有那年輕的小伙子就端着碗跑遠了,嘴裡嚷着,這是那個熊貨?真是浪八圈呀,真沒有德性,業雄勒。

老家農村人都沒有啥大能耐,就會打渣子,逢人就愛講笑話,羊蛋的很。說鯉魚說鯠魚,不說牛隻說吽,不說老鱉說王八。包信鎮的俚語方言很怪,黑不叫黑,叫「歇」,天黑了稱天歇了。曾有個笑話,我家來了姑父,旁人就喊,歇(黑)了(黑)歇了來個克(客),毛驢背上駝個鱉。在俺老家,姑父不親,晚輩平輩誰都可以罵的。通常熟人見了面就說:「兒呀,來啦。」對方說:「去你個球吧,你真是個懈熊。」「你看那貨是絕窩頭。」姑父還嘴說:「就你槍蛋的狠。」「你又想來搞某鳥?找你老乾娘(岳母)。這家呼不老實,得給他上點傢伙,給點顏色看看。」說着說着,就把姑父摁倒在地上,摔了一怖愣子。

姑父既然來了,明早說啥也要燎鍋底兒。當然我爹在殺雞宰魚的同時,也饒不了姑父。專揀重活讓他干,讓他到河灣里去摔磚坯子。摔磚坯子是個苦兒活,先是挖出細細的粘土,再下溝挑水和泥。泥用牛和好後(一頭牽着牛鼻子,一頭拽着牛尾巴,打着圈轉),開始用坯鏟一塊塊地摔,直到把粘泥揉和得細膩如油漿,箇中沒有豌豆粒大小的硬塊,才可以摔磚坯子。坯斗子是用木料做的,分二連斗、三連斗、四連斗。做磚坯子的人就用雙手挖泥,就地一滾粘些土灰渣子,舉起來猛摔進木斗里,用手或棍麻利的刮平了,然後再端起來往地上扣,一排一排的碼好,在大毒日頭下,讓風吹乾。待磚坯子晾乾了,再一層一層的碼起垛,裝窯燒成紅磚頭就算成了。若要青磚,待磚燒好了,用抽水機從窯頂往窯里灌水就是青磚了。

待到吃早飯的時候,燒酒弄來一大壺(桶),我爹通常把村里老少爺們都叫來,挨家挨戶的叫,一家去一個代表,陪客人喝酒。去的人大都比我姑父晚一輩。有的跟姑父打招呼說:「夜壺,來啦。」姑父還沒來得及還嘴,就聽另一個說:「哎呦兒嘞,來啦。光棍葫蘆,你這身上咋恁屌腥氣呢?」姑父說:「說哩是鴨子毛。」這時生產隊會計被邀請來了,老遠就聽他喊道:「乾兒啊,一大早爹來看你了!」姑父卻說:「龜孫,還不快跪下給爹磕頭,爹好給兒壓歲錢哩!」說着說着,人到齊了,開始喝酒。老家人還有個「早晨喝酒,偷着添飯」的習俗。

長輩坐上席,有走酒的習慣,就是互相敬酒,自己先把自己門前的杯子喝淨,再倒滿酒,給誰誰喝。當然都願給長輩的,敬給上席。這樣一來,姑父很快就喝醉了,不想喝了。有的就嚷嚷道:「打渣子吧,不喝能中。」「不喝不中,得把酒都倒進窟窿里。」沒辦法,姑父只得硬着頭皮再喝。有人就嚼他:「撤吊蛋,搞煞子嗎?姑父,誰不知道,你在小隊裡當小隊長時,聽說吽(牛)逼的很哩!」最後直喝得姑父站在半地里一群包頭白菜和大青蘿蔔棵里學驢叫喚。

有一年冬天,田野里冷的結了冰,只有枯黃的豆葉在溝邊溜達,冷冷的東北風吹得路沿的枯毛草呼呼地響,那次姑父醉酒躺在路溝子裡冰渣子上睡着了,結果生生的凍掉了一個腳趾頭。[1]

作者簡介

中國文藝家和自然資源部作協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