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美駝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美駝羊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駝羊

分布區域: 南美的西部和南部

門: 脊索動物門

別稱: 美洲駝、駝羊、草泥馬

駝羊曾分布在南美的西部和南部,是南美四種駱駝形動物中最有名的一種,早在1000多年前被馴化,是西半球人馴化成馱獸的唯一一種動物。

性情機警,視覺、聽覺、嗅覺均很敏銳,奔跑速度也很快,每小時可達55公里。[1]

基本信息 

駝羊喜歡棲息在海拔高的草原高原上,最高海拔可達5000米。駝羊喜歡小群生活在一起,一般5-10隻。雌獸由一隻壯年雄獸帶領,群內的雌獸都非常忠於頭獸,一旦頭獸被敵害所傷,它們並不逃跑,而是聚在頭獸身邊用鼻子拱它,試圖讓它站起來一起走。狡猾的人類就是利用它們這一特點,可一次捕殺一群駝羊。駝羊從不到樹林和多岩的地方去,主要以草為食。駝羊性情機警,視覺,聽覺,嗅覺均很敏銳,奔跑速度也很快,每小時可達55公里,這些為它們在開闊地帶生活,逃避敵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駝羊一般在8-9月交配,孕期10-11個月,幼仔出生後即可奔跑,雄性幼仔長大後即被趕出群體,另組成年輕的雄獸群,直到性成熟後在另外與雌獸組成新的群體。駝羊的壽命可達20年,駝羊對於當地的印第安人來說可謂全身是寶,幾乎100%被印第安人利用。正是這些原因,使當地人長期以來一直捕殺駝羊,特別是在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來到這裡後,開始大規模的捕殺駝羊,給駝羊帶來了滅絕的厄運。到了16世紀後期,野生駝羊在人類的不知不覺的捕殺中全部滅絕了。目前,世界上的駝羊全部是1000多年前馴化駝羊繁殖的後代。

種群現狀

駝羊有着長長的脖頸,美麗的大眼睛和色澤亮麗的毛絨,因其皮毛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而被譽為"安第斯山脈上走動的黃金"。

駝羊分為亞馬、阿爾帕卡、瓜納科和比庫尼亞4個品種。亞馬個頭最大,當地印第安人通常用它馱東西。比庫尼亞個頭小於亞馬,卻大於阿爾帕卡和瓜納科。各種駝羊的毛絨均為上等的紡織原材料,比庫尼亞和阿爾帕卡的毛絨最佳,而駝羊羔的毛絨最為珍貴。

駝羊屬駱駝科,適應於惡劣的高原氣候。乾草、青草、莊稼茬等,都可作駝羊飼料。駝羊吃草時用牙齒將草切斷,不連根拔草,蹄底有肉墊,因此不會毀壞草地,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駝羊珍貴還因其數量稀少及生長環境特殊。目前,秘魯大約有13萬隻駝羊,占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主要放養在該國海拔4000米的潘帕草原上。其餘的駝羊則分布在厄瓜多爾玻利維亞智利等其它南美國家。

羊毛價值

駝羊毛色澤美麗,比亞洲開士米羊毛還細。用天然色的駝羊毛絨織出的衣物色澤鮮艷,永不褪色。當地牧民利用了這一特點,進行優化改良,培育出棕色、咖啡色、黃褐色、黑色、白色等各種駝羊,製造出各色各樣的衣物和裝飾品。駝羊毛衣物不僅質地輕柔、保暖,而且纖維抗拉強度可以與化纖媲美,因而越來越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500年來,在秘魯給駝羊剪毛都要舉行一種神聖而獨特的儀式,祈求駝羊世代繁衍生息。儀式一開始,牧羊人手握彩色的麻繩,圍成人牆,將駝羊群驅趕到用欄杆圍成的圈裡。圈中央是一座石制祭壇,祭師從駝羊群中選出一對駝羊,將它們的耳朵割下,用其鮮血塗抹於臉頰,然後喝下血酒,咀嚼用來提神的古柯葉。禮畢後才開始剪羊毛,並將剪下的第一縷羊毛永久保存起來。

駝羊2年長成成羊,但出生一年後即可剪毛,每年產毛2-2.5公斤。產毛期平均10-12年,飼養得法的可達15年--17年。今年7月份,駝羊毛的市價升至每公斤385美元,而開士米羊毛每公斤才110美元。在歐洲市場,一件用駝羊毛特製的大衣售價最高可達2.5萬美元。

駝羊適應能力強,很容易飼養,毛、皮和肉均可利用,很值得推廣。目前,秘魯政府正在邊遠地區積極推廣發展駝羊的人工飼養,開發駝羊的潛在價值,以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