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童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萬童屍》,粵劇《十萬童屍》根據傳統劇目《趙氏孤兒》改編。原編者不詳。
粵劇源自南戲,是以明清時期流入廣東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梆子腔等諸腔為基礎,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清代咸豐、道光年間,廣東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為基本曲調,兼收高腔、崑腔及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用「戲棚官話」為基本語言,間雜以粵方言,逐漸形成粵劇。1912年前後,粵劇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廣州方言,表演體系日趨完善,開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調,並改假聲演唱為「平喉」演唱 。
劇目介紹
晉國時期,晉景公昏庸,相國趙朔屢諫,景公反遷怒之,並與司寇岸賈合謀,追究朔父趙盾弒靈公之罪。朔妻莊姬逃入宮中託庇於雲姬。岸賈悉莊姬將產子,欲絕後患,嚴守宮門。幸得程嬰見義勇為,把趙孤帶出宮門,又得杵臼相助避過岸賈之盤問。岸賈為搜出趙孤,下令把全城未足月的孩子帶進宮中。程嬰為保趙孤,將親兒頂替趙孤,而程妻王氏又抱真孤來換其子。岸賈一併執之,並下令將全城10萬孩子殺死,正欲對二孤兒下殺手,程嬰、王氏、莊姬、杵臼等見狀群起爭奪嬰兒。此劇是葉弗弱的代表劇目之一。20世紀30年代由萬年青劇團演出,葉弗弱、黃鶴聲主演。後李翠芳以及曾三多亦主演過此劇。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十萬童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 ↑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