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為什麼又叫"包龍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包拯為什麼又叫"包龍圖",中國文化故事。[1]
故事內容
包拯,人們俗稱包公或包青天,這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包公又叫「包龍圖」,一般只有在小說和戲劇中見到。如明代小說《警世通言》,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一章,《鍘美案》劇中,有「包龍圖打坐開封府」唱詞。包公為什麼又叫包龍圖?說來有個故事。
這故事與「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關,說的是北宋真宗皇帝趙恆的妃子李宸,產下第六皇子趙禎,即後來的宋仁宗皇帝。然劉妃心生妒忌,與太監郭槐合謀定計,用死狸貓換出皇子並向真宗報喜,說是劉妃所生,接着誣說李妃生了個妖怪。劉妃遂被扶為正宮,李妃則被打入冷宮。
後來李妃逃到陳州(宋升為淮寧府,屬河南)。真宗死後,仁宗趙禎繼位。李妃被貶十八年後,有回包拯到陳州放糧,李妃聞知,向他伸冤。包拯問明原委,回朝密審了郭槐,取得了確鑿證據,乃將實情稟告仁宗,趙禎很快就把母親李妃接回皇宮。
對此,仁宗非常感激包拯,親自繪畫了一幅包拯的半身像賜予包拯,以示褒獎。因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是龍的化身,故而仁宗皇帝繪的圖畫便稱為「龍圖」。
「龍圖」不是可以隨便亂掛的,仁宗就給包拯賜造一座樓閣,專供張掛「龍圖」之用,稱為「龍圖閣」,也作為包拯的官府。
後來,仁宗又封包拯為「龍圖閣直學士」。自此,「龍圖閣」就正式作為一種官的名稱,包拯也就叫「包龍圖」了。
視頻
包拯為什麼又叫"包龍圖"
參考資料
- ↑ 包拯為什麼又叫"包龍圖"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