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年味(楊啟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芻議年味》是中國當代作家楊啟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芻議年味
春節將至,藉機談談年味兒。要想更好的闡釋年味的實質,就繞不開比較,只有在比較中才能把真實的年味襯托出來。
有人說小的時候叫過年,當今過年充其量就算是放假。這句話聽起來不無道理。就拿六七十年代來說吧!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預料過年的相關事宜,儘管日子過的很捉襟見肘,但年還是要鄭重其事的過。
一般情況下,到臘月二十三前後,生產隊要殺五六頭肥豬,按家庭人口分給各戶,肉的問題就算解決了,其餘的就根據各家實際情況自行準備。尤其到年前最後一個臘月二十六大集,生產隊也不十分的要求社員必須出工了,集市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不論買不買東西也要去逛逛市場。這一日大集上的商品是最齊全的,可謂應有盡有,琳琅滿目,人們可根據自己所需購買各種商品,婦女們側重於窗花、年畫、衣服和生活上的用品等,男人們側重於購買炮竹、對聯和開春備耕所用的農具等。進入臘月二十七走親訪友,互送禮物。臘月二十八男人們開始組織家人貼對聯,沾福字。婦女們也忙碌着煮肉、烀豬頭、炸年貨。此時孩子們是最興奮的,男孩子盼望放炮竹、吃好飯,女孩子們盼望穿花衣、頭上扎紅絛繩。到臘月二十九,大人們主要有兩項活動,一是祭祖,祈求祖上保佑蔭庇後代;祭圈祈求六畜興旺。臘月三十這天全家人圍坐一起吃一頓平常想吃卻吃不到的飯,放一掛鞭,除夕夜守歲到後半夜,表示對過去的一年留戀不舍,由於守夜時間過長,晚上還要加餐吃一頓餃子掛麵湯,俗稱「餃子湯。」初一早上就算新的一年到來,早上第一件事家家放鞭炮、吃餃子,然後穿戴整齊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初一講究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們初一必須說吉利話。小心不要弄壞家裡的任何物件。小輩的見到長輩的要拜年,雙手合十鞠躬說「三叔過年好!二大爺過年好!」之類的話。就這樣熱熱鬧鬧一直到初五,俗稱「破五,」年就算過完了,大人們一切開始步入正常。可孩子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常聽人說,現在年味變淡了,過年沒啥意思了。為啥會出現這樣情況,其根本原因在於很多人把過年該有的規矩給弄丟了。古人云「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用到過年上也是適應的,過年就是有條不紊的在落實各種規矩,過年期間,懂規矩、守規矩,才能有禮有節,年味十足!
撇開年味不說,說白了過年就是平平常常的幾天,一年到頭一家人歡歡樂樂的團聚在一起,總結一下過去,展望一下未來。對孩子們來說是快樂的,而對當時的父母來說是過一關,為了一家人過好年,沒有錢他們得去想辦法解決,孩子們哪裡知道父母過年時的苦衷。[1]
作者簡介
楊啟軍,網名湖畔聽琴,號山野老農,籍貫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