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灘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凌家灘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中下游的巢湖地區,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約5000多年前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區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紅燒土和積石圈等重要遺蹟,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凌家灘文化被認為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簡介
凌家灘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1985年發現,198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試掘,又於1987年、1998年、2000年、2007年先後進行五次發掘。
凌家灘文化清理墓葬44座、祭祀坑3座、積石圈4個以及紅陶土塊建築、人工巨石堆等12個方面的遺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器物,除陶器、石器外,還有利用透閃石、東陵玉、灰白色玉料(雞骨白)雕琢的玉人、玉龍、玉鷹、玉版、玉勺、玉豬、玉鉞及斧、玉管微雕、玉戈、玉虎首璜等多種類型的玉器。在中國考古發掘史上占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為探索中華文明凌家灘遺址玉器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其墓葬可以折射出從野蠻時代步人文明時代的痕跡[1],以及當地日趨成熟的社會思想、階級狀況、審美趣味和工藝水平等方面的發展狀況。遺址年代為距今5500~5300年。遺存被命名為「凌家灘文化」。
玉器
史前的冶煉技術,從出土的玉器看,凌家灘玉器的選料、設計、磨製、鑽孔、雕刻、拋光等工藝技術都達到高度發達的水平。其中有不少玉器經過測試,其硬度都達到或超過7°,有的孔眼直徑只有0.15毫米,而且所有的鑽孔的磨擦痕都十分規整、平行,而不是交錯的亂痕。顯然,考古界從前普遍認為竹管鑽或骨頭鑽孔,是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凌家灘的先民們是如何創造出這樣奇蹟的?帶着這樣的疑問,2002年3月,張敬國和台灣古玉研究專家陳啟賢先生獨闢蹊徑,專從古玉製作時遺留的微痕上去探索各種歷史信息、尋找歷史答案。他們利用當今先進的偏光立體顯微鏡對凌家灘玉器進行微痕觀察和測試,在50倍的顯微鏡下,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管鑽時的玉芯至今尚留在孔內,經測量,該玉芯的直徑只有0.15毫米[2],由此推斷:當時鑽這個玉芯的管鑽直徑加水和琢玉砂在一起,最大直徑不超過0.17毫米,比人的頭髮還細。
凌家灘玉器的鑽孔實物提供了一個最新的信息:金屬。結合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厚大的甘鍋片,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凌家灘在5300年前可能已擁用了金屬冶煉技術,否則是無法達到上述鑽孔效果的。如果這一推測得到證實的話,那麼說明我國早在殷商青銅時代以前,就已出現了冶煉技術和金屬工具。這將改寫我國冶金技術史和工具製造史,並對整個中國文明發展史的原有結論產生極大衝擊,使我們對中國文明史的認識上延幾千年。
都邑與有巢氏假說
有巢氏是遠古巢居的發明者,從凌家灘已經發掘的所有墓葬的隨葬品中可以看出血緣氏族特徵。從年代上看,他們處於有巢氏時代的晚期。
視頻
凌家灘文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安徽凌家灘遺址 四次考古發掘取得驚世成果,中國網, 2007-05-19
- ↑ 見證中華文明智慧的凌家灘玉器 ,搜狐,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