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塔硯池浜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興塔硯池浜天主堂坐落在興塔鎮良種村三組。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占用。1987年,當地教友自籌資金修復教堂,是年10月28日舉行復堂慶典,上海市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上海教區、中共金山縣委統戰部、縣宗教局、興塔鄉等有關領導出席。

張安伯、葉廉清兩神甫主持復堂彌撒、行聖事。復堂後,葉廉清神甫每月到堂1 次主持活動。每年暑期舉辦教理班。1995年,教堂占地面積864.70平方米,建築面積449.52平方米,主要建築有聖堂(教堂)、宿舍、伙房。聖堂為老式橫廳。

彌撒

天主教對聖體聖事禮儀的稱謂。源出於拉丁文Missa,它實際只意味着「某種敬拜」。原為該儀式的主體部分開始前遣散尚未領受洗禮者,以及結束時遣散全體與禮者的用語,後衍用作為儀式的名稱。天主教認為舉行此儀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複進行耶穌在十字架上對聖父的祭獻;並認為經過祝聖的餅和酒,實質上已變成了耶穌基督的真正身體和血。主禮人(神父或主教)先領「聖體」和「聖血」,然後讓信徒輪流領聖體(一般信徒不參加領聖血)。

彌撒在教會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權主持[1]。東西派教會禮儀的形式都各有特點。西派教會(包括後來的天主教)用拉丁語,聖餐用無酵餅,神父領聖體和聖血,信徒只領聖體;東派教會[2](包括後來的東正教)因地區而異,或用希臘語,或古斯拉夫語及其他民族語言,聖餐用有酵餅,信徒則可同時領聖血。20世紀60年代天主教會進行禮儀改革,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教會都採用民族語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禮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