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俱蘆洲
俱盧洲.jpg
原圖鏈接 來自新浪博客
北俱蘆洲
原文名 梵语郁单越
出生 須彌山北
別名 華言勝處
中文名 俱蘆洲
外文名稱 Chau Chau Chau
注 音 jǜ lǔ zhōu
釋 義 佛教分世界為四大部洲,在北方的叫做俱盧洲。

目錄

[ jù lú zhōu ]

佛經分世界為四大部洲,北面的名 俱盧洲。義譯為高勝。盧,也作「蘆」。

百科釋義

【俱盧洲】佛教分世界為四大部洲,在北方的叫做俱盧洲,又叫做郁單越,是勝處的意思,因為此洲在四大洲中是最勝處,洲形正方,人壽千歲,毫無夭折。

俱盧洲

注音ㄐㄨˋ ㄌㄨˊ ㄓㄡ 引證解釋佛經分世界為四大部洲,北面的名 俱盧洲 。義譯為高勝。盧,也作「蘆」。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四:「 俱盧洲 ,此雲上勝,亦云勝生。舊經中作鬱單越,或言鬱但羅越,亦言鬱多羅、拘樓,皆梵音輕重也。」《西遊記》第一回:「感 盤古 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 東勝神洲 ,曰 西牛賀洲 ,曰 南贍部洲 ,曰 北俱蘆洲 。」

四大部洲

佛教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譯,略稱「四洲」。按《阿含經》所說,

人間有四個天下,亦即四大部洲,分別表法四類社會階層里的人道眾生。一是東勝神洲,二是南贍部洲,三是西牛賀洲,四是北俱盧洲。在須彌山四方的鹹海之中。

概況「亦名四洲形量出長阿含經」

一、東勝神洲,梵語弗於逮。亦云弗婆提。華言勝身。以其身勝南瞻部洲故也。又翻為初。謂日初從此出也。在須彌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梵語須彌。華言妙高。梵語由旬。亦云逾繕那。華言限量。身長,代表造作諸業之能力。壽命,代表福報的多少。土,代表法;弗於逮相比閻浮提土極廣大且妙,應當代表當時印度的政治文化精英階層。)

二、南贍部洲,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閻浮是樹。提是洲名。因樹立稱。故名閻浮提。在須彌山南。其土南狹北廣。形如車廂。從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長三肘半。於中有長四肘者。人壽百歲。中夭者多。(閻浮提表法當時印度的底層普通民眾,受種姓制度壓迫,大多窮苦,福報甚少。不過也因此希望脫離苦海非常積極跟佛學法,其中多有大菩薩湧現。遠勝其他三個社會階層。釋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放棄王位待遇,現貧苦身,令底層民眾自然產生親近感和敬仰心,是無比的大慈悲與大智慧。)

三、西牛賀洲。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為彼多牛。以牛為貨。故名牛貨。佛言其多牛、多馬、多珠玉。在須彌山西。其土形如滿月。縱廣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滿月。人身長十六肘。人壽五百歲。(牛、馬、珠玉是福報的表法,此處為可以帶來一定福報的外道諸法。此土眾生代表印度當時導人向善的外道宗教階層。)

四、北俱蘆洲,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以其土勝三洲故也。在須彌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長三十二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此土代表當時印度修行苦行的外道眾生。佛言其離諸系縛無我清心寡欲,四土中福報最大。相比較其他三個社會階層最接近小乘的修行要求,因此得佛讚嘆。)

在小乘經典中,女人有特殊的含義,專門用來譬喻會令人染着垢污的諸法。依染着輕重由重到輕依次譬喻說「身身相觸、身身相近、執手、久視、一瞥」。特此說明,以免產生誤解。 求往生不可不知道的重要事

甲、人道。 東勝神洲位於須彌山東方的鹹海中,本洲的眾生人身殊勝,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

四洲除了南贍部洲(即是我們現住的世界)之外,皆沒有佛法。尤其是北俱蘆洲福壽非常,使人沉迷享樂,萬不可望生於這個地方。 如果中陰身有感應東勝神洲的善業,這時便會見到一個大湖。湖中雁群,往來嬉戲。如果中陰身樂於此境,走向湖中,即投生此洲。所以如見此境,不可再猶疑,趕快念佛,便可超脫,不再輪迴。

中陰身如果感應得南贍部洲的,便會覺得寒風雪雨,急欲找得躲避的地方。如果生前曾修大善,便見宮殿輝煌,入內即投生為皇室或大富大貴之人。如曾修一般善業的,則按比例而見大廈,小屋,茅房等而成為中富,小康或貧窮之人,如只見牆壁便生為叫化子之類的窮苦人了。此時千萬不可隨便進入任何室中,但一心稱念佛號,則一切境相,便會改變,往生淨土了。 中陰身感應西牛賀洲的便見一湖,湖邊有牛食草,如趨前置身境中,便投生此洲了。這洲雖然富裕,但無佛法,不可投生,趕快念佛,即得往生。

中陰身感應北俱蘆洲的亦見一湖,岸邊有畜牲及樹木。如入境中,便是投生此洲。這個洲雖然有種種福樂,壽命千年,但因為沒有佛法之故,千萬不可大意走近此湖,必須一心念佛,便得接引,往生淨土,永不受輪迴了. 中陰身如因未曾修學佛法,以致投生人間,則必先見生身父母交合之情景,心起慾念,與父緣重者而生親父之心,生而為女。與母緣重者生親母之心,生而為男。

中陰身機靈無礙,可穿過須彌山,飄遊四大洲,但一入胎,雖有悔意,卻不能穿過母體之子宮,而成後陰身了。 所以中陰身務須緊記不可入胎。見男女合體,即一心念佛,便得解脫。

此所以五戒中之邪淫戒是重獲人身之基本戒條之一。如一個人生平喜邪淫,則於中陰期間,一見男女交合,便即起邪念,因而興加入之意,便一定投入畜生之胎,失去人身。

乙、天道 中陰身如生前有十善業成就,便於這時見到柔和白光,仙樂飄飄。倏忽間便見到天界宮殿,天女美艷無比。因福德故,見本部天神,手執天衣,伎樂儀仗,前來相迎。心中十分喜悅,有些善人,未命終而將進入中陰時,已開仙樂,還可以開口對親屬言,教他們不必悲傷,因為他感覺得十分快樂之故。

當中陰身聽聞仙樂,見天人相迎,便不再顧盧親屬因他死亡之哭號聲,很高興地追隨天神,逕往所屬宮殿中而享天福。這是緊急關頭,任何人皆須緊記,不可隨天神升天,因為天界仍是六凡之一,生天將來亦會死亡,到時便一樣會墮落人間或三惡道。所以,於此時際,當即專心念佛,不貪天福,便可以轉變眼前境相,淨土現前,即得往生。 通常沒有依佛法而修的善人,多會修至四天王天,或帝釋天。

按阿含經說,欲界有六天,故稱六欲天。我們之上為四天王天,再上為三十三天(欲界第二層天,又名「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即帝釋天(為婆羅門教天帝因陀羅,非基督教之耶和華、道教之玉皇赦罪天尊)。三十三天是由東、南、西、北各八天,加上一天居中所組成(此「三十三天」之「天」,區別於佛教的「二十八層天」、道教的「三十六層天」、「度人三十二天」之「天」,「三十三天」為「三十三座天城」,「忉利天」在須彌山頂,東西南北各有八座天城,中央為因陀羅的善見城,合為三十三座天城,因此命名「三十三天」。)他管人間善惡,依因果之報應以及維護天地,使幽冥類不犯人間。再上依次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與及他化自在天,諸天之中,除了將快下生成佛的彌勒菩薩所居的兜率天內院可以往生外,其餘各天的福報皆屬有漏,享罷還須墮落,所以不應投生。

娑婆世界

四大部洲,是十法界中人道眾生所居住的地方,位於須彌山四方,七金山與大鐵圍山間的鹹海中,有四個大洲,稱四大部洲、四大洲、四天下、須彌四洲。

東勝神洲(東毗提訶) 東勝神洲位於須彌山東方的鹹海中,本洲的眾生人身殊勝,因此以身勝為名。《長阿含經》卷十八說:「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本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

南贍部洲 (南閻浮提) 南贍部洲位於須彌山南方,此洲盛產閻浮樹,又出產閻浮檀金。其地形如車箱,人面亦然。此洲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其土地中,因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

舊稱閻浮提,穢洲、穢樹城,新稱贍部洲。當須彌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處。閻浮者新稱贍部。樹名。提為提鞞波之略,譯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閻浮樹之林,故以為洲名,乃盛產閻浮樹之國土。又出產閻浮檀金,故又稱勝金洲、又屬南方,故曰南閻浮提。智度論三十五曰:「如閻浮提者,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俱舍論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池。(中略)於此池側,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玄應音義十八曰:「剡浮或雲閻浮提,或作譫浮,又雲贍部,皆梵音訛轉也。剡浮者從樹為名,提者略也,應言提鞞波,此雲洲也。」西域記一曰:「南贍部洲,舊曰閻浮提洲訛也。」

長阿含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載,其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達池之東有恆伽(殑伽)河,從牛之口出,從五百河入於東海。南有新頭(信度)河,從獅子之口出,從五百河入於南海。西有婆叉(縛芻)河,從馬之口出,從五百河入於西海。北有斯陀(徙多)河,從象之口出,從五百河入於北海。大樓炭經卷一、起世經卷一、起世因本經卷一等之說亦同。俱舍論卷十一載,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 凡上所述,可知閻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後則泛指人間世界。

西牛賀洲位於須彌山西方,以牛、羊、摩尼寶做為貨幣而行買賣交易。其地形如滿月,人面亦如滿月,此洲有殊勝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

北俱蘆洲

北俱蘆洲位於須彌山北的鹹海中,洲形四方,每邊各長二千由旬,狀如盒蓋,由七金山與大鐵圍山所圍繞,黃金為地,晝夜常明。土地具有平等、寂靜、淨潔、無刺等四德。此洲人民面形正方,如此洲地形,人人面色皆相同,身高皆一丈四尺。生活平等安樂,沒有憂慮。

北俱蘆洲有種種美妙的山林、河水、浴池、遊園、樹果等。器物多是金銀、琉璃、水晶所製成,並且為大眾共同所擁有,沒有搶奪、爭執,更沒有盜賊、惡人、鬥爭的事。居民壽足千歲,命終之後,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於四洲中果報最為殊勝,但是由於沒有佛出世,因此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西遊記

小說《西遊記》中,佛祖與五大菩薩(文殊,普賢,彌勒,地藏,觀音)所在靈山西方極樂、南海珞珈山為天庭管轄,玉皇大帝負責三界內外總務管理。西牛賀洲(天竺所在地),唐僧取經就向那裡去取。唐僧取經的出發地,是位於南贍部洲的大唐。作者化用設「東勝神州」,替代「東勝身洲」,這個神洲其實是傳說中的三島十洲,神仙聚集之地。而且此洲內有一「傲來國」,國中的花果山即是孫悟空的誕生地。 佛教原來的名詞「東勝身洲」,其「勝身」是專有名詞。作者很可能是為了與三島十洲聯繫起來,才改為神洲的。西遊記之前,史載唯一用過「東勝神州」這個詞的是王世貞,究竟是西遊記的作者受這位大才子影響,還是王世貞看過更早版本的西遊記,說不好了。(本段原文自《無限西遊》第485章)

西牛賀洲

靈台方寸山是《西遊記》中的地名,位於西牛賀洲。世外高人菩提祖師便隱居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孫悟空的法名就是菩提祖師所取,傳授了孫悟空筋斗雲和七十二變。

頤和園景觀

頤和園內有一處景觀也名為「四大部洲」。 在萬壽山後山中部。北宮門長橋上向南眺望,從下至上排列有序、金碧輝煌的建築群體,這就是四大部洲。 這組漢藏式的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在它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還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有人說這四座塔構成世界上的地、火、水、風四種成素。也有人說象徵四大天王。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徵着日月環繞佛身。 四大部洲這組建築,1860年被美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層香岩宗印之閣。其他仍是瓦礫一片。1980年,國家撥巨資對這組建築進行了徹底修整,基本上恢復了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