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你去瞻仰王二小嗎(楊盛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你去瞻仰王二小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你去瞻仰王二小嗎》中國當代作家楊盛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你去瞻仰王二小嗎

聞名遐邇的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紀念碑並紀念館,位於「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範圍內的河北淶源縣,坐落在上莊鄉狼牙溝村後的山溝里,那一帶有狼牙口長城、紫荊關長城等,離北京三個多小時車程。如果你久居北京,不時出城到周邊旅遊,會到京西的上莊狼牙溝旅遊嗎?人稱中國人出門旅遊第一個要去的是北京天安門廣場,進出故宮,遊覽長城,如果你去北京旅遊,那麼接下來會去京西百渡瞻仰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嗎?

今年秋天,北京作家協會組織作家赴京西百渡考察採風,到狼牙溝瞻仰王二小。大轎子車翻山越嶺,車上播送着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下了車後,需步行好長一段路。我們跨過狼牙溝橋,經過狼牙口長城石碑標牌前,穿過狼牙溝村,沿着一條小河上行。河岸兩邊及山坡上,白楊樹葉開始泛黃,一樹樹毛椿樹紅似火,橘紅的柿子掛滿枝頭,農民正在收割玉米,地里的圓白菜一片片清新。

這條小河可以稱作小百渡。一條不是公路的汽車路在河灘這邊那邊穿行,有時兩條三條並行。那是農用車碾壓出來的車轍,坑坑窪窪的,忽而在小河左邊,忽而在小河右邊,哪裡坑坑凼凼少走哪裡。我們數十人沿着車轍走,走不多遠就過河,一會兒走在小河左邊,一會兒走在小河右邊,繞來繞去的。河水不深,搭有跳岩,有的跳岩被車壓或被水沖沒入水中。我們一個個往河水中扔石塊,搭跳岩,摸着石頭過河,方便自己,方便後來人過河。

總是過河,不斷地過河,不時往河水中扔石塊,將過河跳岩點增多加高。年輕人幫着年老者搭跳岩,青壯年鼓勵老弱者跳步,男人拉女人過河,年輕氣盛的幫助心虛膽怯的跨越,整個行程就是一幅幅互幫互愛圖。有的人撿一根樹棍增加支點,有的人弄不好踩下水濕了鞋,有的人藉機演繹點英雄救美人,很多人跨疼了大腿跳累了胯骨。數不清過了幾十幾道河,記不得搭了多少步跳岩,幾十個人行走的距離越拉越遠,三三兩兩,一幫又一幫。

王二小紀念館坐落在河灣深處呈沙髮狀的小山崗台地,三面懸岩,中間主體建築為一層半小樓,白色牆體,藍色瓦頂,小樓前為小坪院壩,左邊為紀念碑並碑亭,右邊為王二小墓。

有人在王二小紀念碑前高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幾位作家用手機攝錄着小視頻。唱了兩段歌曲之後,對着山崗高聲說:二小兄弟,我們看你來啦!你引進的日本鬼子部隊已經被全殲,你未竟的事業我們在接力延續,二小兄弟,你安息吧!

大家佇立在紀念碑前,祝願13歲的王二小永遠年少有為。

王二小紀念館背後,小河在山體內旋轉兩個彎,四周懸崖峭壁,里壁一道兩米多高的瀑布並溜光的岩卡口,那河灣像一個碩大的口袋,據說就是王二小將日本鬼子引進的埋伏圈,只能進入,難以突出。歌唱中描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刺刀挑起,摔死在大石頭上面,那一方大石頭橫臥在河道中間,偏斜着,石頭上幾道黑褐的流痕,猶如小英雄的血跡。

我將我們瞻仰王二小紀念館以及狼牙溝的幾個景致配以簡短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隨即引發幾條評論:是按歌詞建造的景點吧?是擴大宣傳吧?

我想到導遊在車上一再說的「確有其人」,他們常年奔忙在這條旅遊線上,想必經常受到類似的質疑。

導遊說的多了,更加引起車上人的疑慮。

其實,王二小其人是根據抗日根據地諸多人物和事跡創作出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一個藝術形象。

影響最大的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七十多年來唱遍全國;還有詩劇、故事、教材中的課文,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在全國家喻戶曉。與王二小一樣影響很大的還有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等。藝術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那些藝術形象成為人們心中的豐碑。

如同多個地方爭搶考證出本地方是諸葛亮的出生地、曹操的故鄉,一些文學藝術形象諸如孫悟空、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的出生地也被斬釘截鐵地認證出來,河北、山西好幾個縣都說王二小是他們那裡的人,幾個地方都修建了紀念性建築,吸引大眾眼球,擴大地區影響,提高地區知名度,以追求經濟效益。

河北淶源縣政府吸引投資,有關部門努力,在狼牙溝建起王二小紀念館,然而道路等基礎設施沒有跟上來,管理不到位,吸引到的遊客主要是如同我們這種帶着學習和受教育目的的活動集體,其他的遊客很少,經濟效益可觀,但卻還是不太理想。加上近年來受眾對一些片面宣傳的質疑,對一些胡編濫造的抗日神劇中諸如彈弓打日本鬼子,挖陷阱藏貓貓似的消滅日本侵略者,小孩擊敗成年人的現象的冷淡,對擴大宣傳敵後抗日游擊仗,而對宏大的正面戰場不講或者少講的做法,相對冷落以前的那些擴大宣傳,一些人甚至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王二小紀念館的後續建設擱淺,進山的道路沒有修建,館內沒有陳列內容,無人值守,窗台上積滿灰土,玻璃窗大都被敲打破碎,房頂破損漏雨,一派破敗景象,顯示這種宣傳和爭搶名人吸引人眼球的尷尬。遠道步行到王二小紀念館遊覽瞻仰,是莊重肅穆的活動,面對的小英雄紀念建築不應該這般蕭瑟破落。

[1]

作者簡介

楊盛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