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摔琴謝知音(張景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伯牙摔琴謝知音》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景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伯牙摔琴謝知音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楚人,姓俞名伯牙,曾做過晉國的上大夫。伯牙從小酷愛音樂,精通琴藝。他彈起琴來,非常投入,如醉如痴,十分動聽。伯牙閒遐時,經常一人在遊船上或者山坡上演奏琴弦。恰巧有位樵夫,姓鍾名子期,非常愛好音樂,他在河邊或者山坡上,每每聽到伯牙的琴聲,便興高采烈,無限讚賞,極為崇拜。有一天,子期有機會與伯牙近距離謀面,便恭恭敬敬地說:先生彈的琴聲,我已偷偷地聆聽好久了,您的琴彈得太美了!可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似黃河」,好如「高山流水」一般。於是,伯牙與子期結為至交。每當伯牙彈琴時,子期便是最忠實的聽眾。伯牙擅長琴藝,鍾子期善于欣賞。突然有一天,伯牙得知子期不幸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他仰天長嘆:好友子期不在了,從此,世上再無知音,於是,索性把琴摔了,發誓:終生永遠不再彈琴。辭別子期傷心肝,仰望長空對天嘆。伯牙摔琴拂袖去,知音不在對誰彈……
我雖年邁古稀,可是每每讀到這個故事,還會揮然淚下。按理說,人到了這把年齡,應淡泊寧靜才對,可我偏偏移情於此,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博尚文苑】臥龍藏虎,高手如雲,其中不乏「俞、鍾」之人,只是可惜呀!可惜他們很少露面,施展各自才華。偶爾也會看到他們心血來潮,在群中自喻小荷,暫露尖尖角,隨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有一些優秀的作者,寫了許多美文、書畫、攝影和音樂作品,我知道,他們是花費了大量心血才完成。我們不該熟視無睹,看後默不作聲。退一步講,就是你對作品瞧不起,看不上,嗤之以鼻,你也應該照顧作者的情緒,你在不經意間的一句評論,一聲點讚,都會給予作者極大的慰藉!
經驗證明,大格局、高情商的人都善解人意,會對毎個人失敗給予鼓勵,對每個人的成功給予讚揚。他們看似無棱無角,過分謙卑,其實他們內心最充盈!是當下活得最通透最高尚的人![1]
作者簡介
張景貴,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原籍黑龍江省青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