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閒居·並序 (陶淵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日閒居 |
作品名稱:《九日閒居》 創作年代:東晉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陶淵明 |
《九日閒居》是詩人陶淵明的作品之一。陶淵明是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原文
“ |
九日閒居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
” |
— 《九日閒居》 |
譯文
我閒居無事,頗喜「重九」這個節名。秋菊滿園,想喝酒但沒有酒可喝,獨自空對着秋菊叢,因寫下此詩以寄託懷抱。
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可人們還是盼望成為壽星。
日月依着季節來到,民間都喜歡重陽這好聽的節名。
露水出現了,暖風已經停息。空氣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飛去的燕子已不見蹤影,飛來的大雁縈繞着餘音。
只有酒能驅除種種憂慮,只有菊才懂得益壽延齡。
茅草屋裡的清貧士,徒然看着時運的變更。
酒杯積灰,酒樽也感到羞恥;寒菊空自開放,也讓人難以為情。
整整衣襟,獨自個悠然歌詠,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盤桓休憩本有很多歡樂,隱居鄉里難道就無一事成!
作者簡介
陶淵明大約生於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陶淵明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着「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後任彭澤縣令,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公元393年陶淵明時年29歲,與妻及子離開南山陶家坪。此後陶淵明一家在潯陽居住了24年。其間,陶淵明因王氏妻亡,繼娶潯陽翟氏。公元416年,陶淵明52歲,與妻翟氏帶幼子佟回到宜豐故里,修葺南山舊宅而居之。11年後,陶淵明卒於星子栗里,後歸葬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即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
陶淵明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歷程(有關陶淵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證,因此此處的六十三年之說也有待考證),與世長辭。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