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哀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思·哀歲《九思·哀歲》是漢代文學家王逸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思》的第八篇。此詩通過對蕭瑟秋季的描寫,暗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被逐後,滿腹才華和報國之心無處施展的惆悵和無奈。全詩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等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1]
- 作品名稱 ;九思·哀歲
- 作 者;王逸
- 創作年代 ;東漢
- 作品出處 ;《[[楚辭]》
- 作品體裁 ;騷體詩
- 作品別 ;名哀歲
作品原文
九思·哀歲1
旻天兮清涼2,玄氣兮高朗3。
北風兮潦洌4,草木兮蒼唐5。
蛜蚗兮噍噍6,蝍蛆兮穰穰7
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傷俗兮泥濁,矇蔽兮不章8。
寶彼兮沙礫,捐此兮夜光9。
椒瑛兮湟污10,葈耳兮充房11。
攝衣兮緩帶12,操我兮墨陽13。
升車兮命仆,將馳兮四荒14。
下堂兮見蠆15,出門兮觸螽。
巷有兮蚰蜒16,邑多兮螳螂。
睹斯兮嫉賊,心為兮切傷。
俯念兮子胥17,仰憐兮比干18。
投劍兮脫冕,龍屈兮蜿蟤19。
潛藏兮山澤,匍匐兮叢攢20。
窺見兮溪澗,流水兮沄沄21
黿鼉兮欣欣22,鱣鯰兮延延23
群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
自恨兮無友,特處兮煢煢。
冬夜兮陶陶24,雨雪兮冥冥25。
神光兮熲熲26,鬼火兮熒熒。
修德兮困控27,愁不聊兮遑生。
憂紆兮鬱郁,惡所兮寫情2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哀歲:即哀嘆歲月的流逝和年華的遠去。
旻(mín):秋天。
玄:陰曆九月為玄。
潦洌:淒冷。
蒼唐:猶「蒼黃」,黃青混雜的顏色,這裡用以形容植物開始凋零的狀況。
蛜蚗(yī jué):蟲名,即寒蟬。噍噍(jiào jiào):象聲詞,形容鳥蟲的鳴叫。
蝍蛆(jí jū):蟲名,即蟋蟀。穰穰(ráng ráng):紛亂的樣子。
矇蔽:同「蒙蔽」。章:顯著,顯露。
捐:拋棄。夜光:夜光明珠
瑛:似玉的美石。涅:一種礦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這裡引申為用黑色染,染黑。
葈(xǐ)耳:植物名,又稱蒼耳。
攝:整理。
墨陽:古代利劍。
四荒:四方荒遠的地方。
蠆(chài):蠍子一類的毒蟲。
蚰蜒(yóu yán):昆蟲名,為多足小蟲,色灰白兼黃黑,能蜷曲,棲木石下陰濕地,夜多出。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忠臣,直言敢諫,終被吳王夫差逼死。
比干:商末封王的同姓大臣,為封王所迫,剖心面死。
蜿蟤(zhuān):沒有伸展的樣子。
叢攢:聚集的林木。
沄沄(yún yún):河水轉流的樣子。
黿(yuán]):大鱉。鼉(tuó):爬行動物,鱷魚的一種,俗稱「豬婆龍」。
鱣(zhān):鱘魚的古稱。鯰(nián):一種體滑無鱗,身多粘質的魚,產在淡水中。延延:長的樣子。
陶陶:漫長的意思,即「悠悠」。
雨(yù):下,落下。冥冥:昏暗。
熲熲(jiǒng jiǒng):同「炯炯」,光明的樣子。
困控:受困受控。《楚辭章句》釋為「言無引己也」。
惡(wū):疑問代詞。所:何所,怎麼,如何。
白話譯文
清秋時節天氣涼爽,天空高遠澄清明亮。
北風凜冽寒冷淒涼,草木枯黃凋零枯萎。
寒蟬鳴叫讓人心慌,蟋蟀紛紛亂投亂跑。
歲月匆匆又到暮年,不由感慨內心悲傷。
哀嘆世俗如污泥污穢,賢才被蒙蔽不顯華美。
砂子碎石當成寶貝,夜明珠被隨意拋棄。
花椒美石陷於污泥,惡草葈耳放滿房間。
提起衣服放鬆腰帶,拿起我的墨陽利劍。
登上馬車喊來車夫,準備奔馳走向四方。
走下殿堂遇到毒蟲,出門之時又遇馬蜂。
街巷之中潮蟲遍地,城鎮之上充斥螳螂。
目睹於此我內心憤恨,更兼無限悲傷哀痛。
俯身思念吳國子胥,仰頭懷想王子比干。
扔掉利劍脫下帽子,像龍一般彎曲着隱藏。
我藏在山澤之中隱匿行跡,匍匐叢林草莽不再露面。
窺見小小溪流潺潺,溪水流淌順利清澈。
大鱉大鱷盤爬其中,鱣魚鯰魚身長體肥。
上上下下結對成行,成群成伴共同行走。
只恨自己沒有朋友,孤身獨處分外淒涼。
冬夜寒冷悠悠漫長,雨雪紛紛黑暗無邊。
荒野神光閃閃發亮,鬼火點點遊走山上。
我美好的品德反遭困厄,愁苦無比對人生無望。
憂愁鬱結心中煩擾,何處傾吐我的衷腸?
創作背景
這是代言體作品,王逸代屈原抒發憂憤之情。其寫作時間在漢順帝時。王逸的故鄉與屈原一樣都屬於楚國,對屈原的悲悼之情更不同於平常人。他私下裡傾慕劉向、王褒之風範,寫下了《九思》。《九思·哀歲》是其中的第八篇。
作品鑑賞
《九思·哀歲》通過對蕭瑟秋季的描寫,暗指屈原被逐後,滿腹才華和報國之心無處施展的惆悵和無奈。秋季的肅殺,猶如屈原所處的險惡環境,使他深陷其中無處躲藏,只有哀嘆連連而無汁可施,在不斷流逝的歲月和國家的愈加衰敗中痛苦不堪。
全詩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從首句到「葈耳兮充房」。這一層的主題是「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一年匆匆又將盡,感慨歲月心悲傷。哀傷世俗如泥濁,賢才蒙蔽不顯揚。這兩句是全詩的中心思想。第二層是從「攝衣兮緩帶」到「特處兮煢煢」。 這一層描寫當時社會到處都是奸邪當道,不如去國隱居,到荒山水澤,也許那裡才是詩人代言的屈原呆的地方。黑暗的社會,知音難尋,眾人皆醉,獨醒孤獨。第三層是從「冬夜兮陶陶」到末句。這一層代言屈原「哀歲」「傷時」,抒發了詩人對黑白顛倒、朝政混亂社會的憤懣以及對自身理想的破滅無以報國的憂傷。
此詩描寫了歲末的淒涼,表達了詩人代言屈原對於奸邪當道,賢者被貶的黑白顛倒社會的憤懣和控訴,抒發了詩人對於報國無門的憂鬱和自身遭受迫害的憂傷。[2]
作者簡介
王逸,東漢文學家。官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楚辭章句》,是《楚辭》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頗為後世楚辭學者所重。又作有賦、誄、書、論等21篇,及《漢詩》123篇,今多散佚,僅存《九思》。明人輯有《王叔師集》。
參考文獻
- ↑ 九思·哀歲 百度百科
- ↑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1339-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