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街道(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市街道 |
中文名 :中市街道 所屬地區: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 |
中市街道,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地處阜陽城的北部,東瀕潁水,南接潁州區鼓樓、文峰街道,西臨泉河,北與寧老莊鎮為鄰,總面積55.7平方千米。2011年末,中市街道轄區總人口14.04萬人。 解放初期,屬阜陽縣城關鎮。1958年,設三里公社。1984年,改為中市區。1994年,改為中市街道。2006年3月,中市、泉北、泉潁3個街道合併為中市街道。截至2020年6月,中市街道下轄27個社區。 2011年,中市街道財政總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9%。 [1]
目錄
位置境域
中市街道地處阜陽城的北部,東瀕潁水,南接潁州區鼓樓、文峰街道,西臨泉河,北與寧老莊鎮為鄰,總面積5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市街道地處淮北平原,地勢略為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中北社區古城村,最低點位於西湖社區亭孜村。
水文
中市街道境內河道屬老泉河水系。老泉河自坎河入境,自西向東,境內河道長11.5千米。潁河境內河道15千米在雙河社區交匯,形成獨特的金三角。
自然災害
中市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水、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是1991年大水,小麥全部受災絕收。
人口
2010年,中市街道常住人口140393人。 2011年末,中市街道轄區總人口14.0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 42萬人,城鎮化率65.8%,另有流動人口3.5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6.9萬人,占49.15%;女性7.14萬人,占50.85%; 14歲以下30817人,占22%;15~64歲人口9.53萬人,占68%; 65歲以上14100人,占1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7萬人,占91%;回族13141人,占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6‰,人口死亡率5.36‰,人口自然增長率5.2‰。
經濟
綜述
2011年,中市街道財政總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9%。
農業
中市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3.1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0.47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1%。2011年,生產糧食1.53萬噸,其中小麥1.22萬噸,大豆0.32萬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5100畝,產量4500噸,主要品種有辣椒、茄子、大蔥、白菜、蘿蔔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87萬頭,年末出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16萬羽。
工業
中市街道工業形成以家具生產、食品生產、彩印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工業企業58家,職工1326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市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2875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17所,在校生7620人,專任教師460人,初中3所,在校生1104人,專任教師8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中市街道財政預算教育經費18495061元,比上年增長29.6%。
科技事業
中市街道境內科普示範基地已被省評定為省無公害生產基地,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優秀科普示範基地。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市街道有文化活動中心3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電影放映隊1個,年放映50場次,觀眾達5萬人次;社區圖書室8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藏書12萬冊;業餘文化宣傳隊3個,舞蹈秧歌隊1個。 2011年末,中市街道有學校體育場地6處,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市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病床40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7張,固定資產總值621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83人,其中執業醫師97人,執業助理醫師37人,註冊護士87人。 2011年,中市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中市街道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08戶,人數8199人,支出2122.73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15.75元,比上年增長24%;城市醫療救助349人次,支出84425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8戶,人數2343人,支出269.91萬元,比上年增長43%,月人均96元,比上年增長37.5%。敬老院3家,床位56張,供養農村五保人員42人;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大廳4個,慈善超市1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71.29萬元,參加農村養老保險47545人,參保率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