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歷史悠久的學系之一。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研究學術、發展文化為宗旨,內設考古[1]、語言、歷史、民俗四學會。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語言歷史研究所)改組為文科研究所,設中國文學部和歷史學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抗日戰爭時期,中文系師生遷至雲南瀓江和廣東坪石、梅縣等地,在艱苦條件下繼續辦學。1946年,中山大學成立語言學系,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語言學系。中文系與語言學系、語言歷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聯繫。1954年全國院系調整,語言學系合併到北京大學,該系部分教師轉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設新聞專業,次年該專業併入暨南大學。1981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1992年,該中心併入外國語學院。中文系自建系以來,一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辦學條件
機構專業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學院設有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現代文學研究室、文藝學教研室、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古漢語與古文字教研室/古文字學研究室、現代漢語及語言學教研室、古代戲曲研究室、中國古典文獻學教研室、民間文學與民俗學教研室、中國語文教研室等教研室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中文系共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31人、碩士生導師27人。 教師中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青年撥尖人才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黃天驥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承學教授、黃仕忠教授和彭玉平教授等人,是中文系教師的代表。
學科建設
2007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獲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獲評為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12年中國語言文學獲評為廣東省攀峰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09年第二輪全國高校學科水平評估中文系排名並列第6,2012年第三輪評估排名全國並列第5。
2000年中文系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截至2016年10月,中文系共有10個博士點、10個碩士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2]、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1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視頻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考古學的定義,搜狐,2020-11-30
- ↑ 2019年高考專業介紹——古典文獻學專業,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