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繼1998至2000年三年連創世界棉花高產新記錄後,2001年以來,在「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發明人張鶴年研究員和該站研究人員努力下,又開展了高產棉花品種的選、引、育,又連續3年在小面積試驗中保持了畝產皮棉200公斤以上的記錄。

2002年,該站由中棉系列選引的「策科1號」和「策科2號」,在小區試驗中畝產皮棉分別達267.24公斤和192.50公斤(實收記錄);2003年,該兩品種畝產皮棉又分別達174.3公斤和225.49公斤(測產記錄)。

相關資訊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策勒沙漠研究站:治沙富百姓 精神永流傳

看似不起眼的駱駝刺,卻是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寶貝」,科學家們將駱駝刺搬進實驗室,並且研究長達16年之久。

「駱駝刺屬於深根植物,是荒漠—綠洲過渡帶的優勢植被。駱駝刺不僅固沙作用明顯[1],而且還是優良牧草,葉枝混合粗蛋白含量13%左右,適口性非常好。」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長曾凡江說,目前正打算通過企業,在和田地區沙漠邊緣推廣駱駝刺種植,助力當地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建設。

此前,策勒縣防護林結構簡單,為防而建,僅起到阻擋風沙作用。

曾凡江認為,科研成果的運用更應帶動農牧民參與,通過構建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讓當地農牧民受益。「農牧民可參與到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建設與管理工作中來。駱駝刺與其他飼草搭配,將是牛羊很好的口糧,能帶動當地畜牧養殖業發展。」曾凡江說。

事實上,在計劃推廣駱駝刺種植之前,策勒沙漠研究站曾在當地推廣過檉柳和梭梭接種大芸種植技術,助力策勒縣、墨玉縣、和田縣、和田市等地農民增收。

「這裡曾經是策勒縣有名的3號風口,現在是有名的大芸種植基地。專家們告訴我們種檉柳和梭梭防風固沙,然後又手把手教我們在檉柳和梭梭根部接種大芸,現在我已種了6年大芸,預計今年賣鮮大芸收入將達到3萬元。」策勒縣大芸種植戶吐爾遜·艾莎說。

策勒縣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曾有過三次風吹城跑縣城搬遷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流沙逼近策勒縣城邊緣,離縣城最近距離僅1.5公里。沙臨城下,綠洲告急,為減輕風沙帶來的危害,1983年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

「建站初期,這裡環境非常惡劣,沙塵天氣頻繁,研究站的前輩們通過不懈努力,攻克世界難題。1995年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兩項科研成果——策勒縣流沙治理試驗研究和引洪灌溉大面積恢復檉柳造林技術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土地退化與荒漠化防治成功業績獎』。」曾凡江說,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前輩為策勒縣防沙治沙作出了很大貢獻。

1997年,曾凡江來到策勒沙漠研究站工作,當時站上只有兩輛自行車,其中一輛還經常壞。周末工作人員要到10公里外的縣城買生活用品,只能輪流騎自行車去。現在策勒沙漠研究站已有24名研究人員,前輩的艱苦奮鬥史已成為大家的精神食糧。

「踐行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科學家就是要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今年博士畢業加入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助理研究員[2]張志浩表示,他將紮根邊疆,為新疆防沙治沙作出應有貢獻,造福當地人民。

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38年來,一代代科學家紮根沙漠,久久為功。目前,策勒縣防沙治沙取得階段性成效,沙漠前沿已退後15—20公里,還恢復了38個行政村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用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