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實驗科學是地化所的優勢學科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其最早前身為地化所原地球深部物質實驗室,後經地化所原地質流體研究部部分研究力量的充實,經歷了地球深部物質與流體作用地球化學實驗室和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實驗室兩個發展階段段,於2014年實驗室晉升為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經40年不斷發展,實驗室在人才隊伍規模、結構與質量,以及實驗平台技術的完備性、先進性和自主研發能力擁有明顯特色和優勢,產出了一大批包括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成果獎以及「Nature」等高水平期刊論文在內的研究成果,是目前國內唯一具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建制、專門從事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實驗研究的實驗室。實驗室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劉叢強院士,實驗室主任李和平研究員[1]。
總體學科定位
以高溫高壓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結合野外觀測、理論計算和現代分析測試,探索高溫高壓條件下地球內部物質體系的組成、結構、構造、性狀及變化等一般規律,密切服務能源資源勘探與高效清潔利用、地質災害預報、溫室氣體地質填埋、「三深」探測、材料合成、金屬腐蝕與防護以及工程物理等國民經濟、國家目標和國家安全。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溫高壓實驗平台與原位觀測技術研發;
2、高溫/高壓材料合成與熱壓燒結;
3、地球內部礦物和岩石在高溫高壓(含與不含差異應力)下的物相組成、結構、構造和物性的實驗與理論計算研究;
4、地球內部水流體與熔體的結構、性狀及其中溶解態物質賦存狀態和物理化學行為的高溫高壓實驗研究;
5、高溫高壓(含與不含差異應力)下地球內部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實驗與理論計算研究;
6、高溫高壓實驗平台與技術及高溫高壓實驗結果服務國民經濟、國家目標和國家安全的應用研究。
科研成果與項目
截止2018年08月,以實驗室固定人員為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後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6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2 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 項、省部級二等獎2 項、省部級三等獎1 項)、出版專着4部、獲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40件,以實驗室作為第一標註產出包括「Nature」在內的非會議論文624篇(其中SCI論文316篇,CSCD論文308篇)。2013-2018年,以實驗室作為第一標註產出的非會議SCI論文172篇,以實驗室固定人員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發明專利33件,且近年實驗室成果產出呈較快增長態勢(例如2017年以實驗室作為第一標註發表非會議SCI論文46篇,獲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18件,實驗室科研崗位固定人員年均發表SCI論文[2]數1.70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數0.67件)。
迄今實驗室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攀登預選項目等在內的國家級科研任務和各類人才項目100餘項。2013-2018年,獲科研經費8000餘萬元,國家級科研任務41項,固定崗位科研人員平均每人年可用科研經費30餘萬元左右。
學術交流與合作
實驗室堅持對外開放,以實驗室階段性發展規劃為導向,近年(2013-2018)定向設立實驗室開放課題3項共計30餘萬元。得益於這些開放課題的實施,實驗室建成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溫高壓布里淵散射實驗平台,完成了同聚焦顯微拉曼光譜的升級改造。不僅如此,實驗室的平台技術長期以來最大限度地對國內外同行開放共享,他(她)們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中國第九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石化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夏威夷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等國內外着名科研院所和大學,產出了大批重要成果,為國內外固體地球科學和其它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驗室目前已與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日本岡山大學行星物質研究所、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傑克遜地球科學學院、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礦物物理研究所、澳洲國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院、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夏威夷大學夏威夷地球物理學與行星學研究所、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化學院等國外着名科研院所和大學建立了深度的國際合作關係,2013-2018年實驗室固定人員在各類項目資助下赴國外實驗室的累計工作時間為194個月,國外科學家來本實驗室的累計工作時間為63個月。與此同時,實驗室與國內近20家着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學的兄弟實驗室建立了廣泛深入的合作關係,其中2013-2018年實驗室固定人員僅赴上海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開展博士後合作研究的累計工作時間即達到84個月。2013-2018年,實驗室成員或通過參加學術會議,或接受特邀訪問,赴國內外科研院所和大學作學術報告164場;邀請國內外知名科學家來實驗室作學術報告60場,其中近半數受邀者為國際知名科學家。得益於廣泛深入的國內外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實驗室近幾年在高溫高壓實驗平台與原位觀測技術研發,地球內部物質的組成、結構、性狀與過程等前緣地球科學問題研究,以及在高壓地球科學服務國民經濟、國家目標和國家安全的應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
- ↑ SCI論文的發表流程詳解 ,搜狐,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