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簡稱成都綜合所)始建於1953年,主要從事礦產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與開發,長期為業界提供選礦、冶金、地質勘查、岩礦鑑定和岩礦分析測試等各類科學研究,使「貧礦變富礦、一礦變多礦」是該所的宗旨。

機構簡介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簡稱綜合所)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的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主要從事礦產資源[1]綜合評價、綜合開發研究。重點配合國家地質找礦開展礦產資源可利用性評價,研究礦產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開拓新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保障程度,為國家資源開發規劃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礦山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科研實力

該所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儀器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具有選冶加工試驗、岩礦鑑定與岩礦測試甲級資質,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甲級資質、工程諮詢、冶金礦山工程設計[2]等資質,承擔着大量國家、部、省級的各類礦產綜合利用技術攻關項目及研究課題。對國內外1000多個礦區的礦產資源進行了賦存狀態、物質組成、選冶工藝和建廠設計方案的試驗研究,已提交各類試驗研究報告2000餘份。為中國攀西釩鈦磁鐵礦、白雲鄂博稀土鈮鐵多金屬礦、金川銅鎳礦等三大共生礦資源基地以及鄂西鮞狀赤鐵礦、宜昌膠磷礦、黔西南微細粒金礦、廣西下雷碳酸錳礦、內蒙古黃崗鐵錫礦、湖南柿竹園多金屬礦、四川城口錳礦、清平硫磷鋁鍶礦、白玉呷村銀銅鉛鋅多金屬共生礦等提供了詳盡的物質組成研究和選冶試驗研究報告,有力地推動了這些礦產的開發利用,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至2011年1月1日,該所已有百餘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專利發明創造金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0項,是原地礦部唯一的「功勳研究所」。

該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承擔並完成了一些重大科技項目,致力於解決國家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儲備技術問題,推動礦產綜合利用技術進步,同時,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工作力度,積極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

地位榮譽

綜合所是我國國內僅有的兩家以礦產綜合利用為專業的科研院所之一,已發展為具有地質勘查、岩礦鑑定、礦物工程、冶金化工、分析測試、地質環境治理和地質環境評價等專業種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並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和國家計量認證的研究機構。先後提交各類試驗研究報告2000餘份,為我國建設以攀西釩鈦磁鐵礦、白雲鄂博稀土鈮鐵多金屬礦、金川銅鎳礦三大共生礦為標誌的大型資源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和戰略性的基礎資料;使宜昌膠磷礦、廣西下雷碳酸錳礦、內蒙古黃崗鐵錫礦等複雜難選冶低品位新類型礦產從「難利用礦」變成了「可利用礦」。

綜合所1980年創辦的《礦產綜合利用》雜誌是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礦業科技期刊,填補了我國礦產綜合利用學術研究領域的空白。

綜合所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1980年地質部授予該所「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功勳卓着,特予嘉獎」的地質部嘉獎令,成為地質礦產部唯一的 「功勳研究所」;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該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績優異」的獎狀;所黨委2005年被四川省科技廳授予「四好班子」稱號;多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及成都市武侯區頒發的「雙文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平安單位」等稱號;2012年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11年1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