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大距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大距是指地內行星(就是水星和金星)從地球上看上去離太陽最遠的一點。東大距,從地球上看距離太陽最遠時水星(或金星)在太陽東邊。東大距時,可以在黃昏時分的西方地平線上方找到水星。
2018年3月15日,水星上演過東大距。
形成原因
對於水星這樣難得一見的行星(與太陽最大角距28度),大距時觀測它是最好的時機。這裡的「距」是角距的意思,就是與太陽的角距離。有時候雖然角距離比較大,但是由於水星與太陽的赤緯比較近 (可以理解為垂直的距離比較近)也不一定能都觀測到水星。以地球為中心,地球和行星的連線與地球和太陽連線之間的交角在黃道上的投影稱為行星的距角。距角為0°時稱為"合",這時行星、太陽、地球基本成一直線,行星被太陽的光輝所淹沒。對地內行星,當距角最大時稱為"大距"。
人類觀測
2015年5月7日,天宇將上演水星「東大距」。如果空氣透明度足夠高,我國公眾有望在當天日落後的西方低空尋覓到水星的靚影。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7日的東大距是水星2015年的第三次大距。雖然它與太陽的角距離只有21度,遠不如最大的28度,但在此時水星的赤緯比太陽高8度左右,觀測條件非常好。
2018年3月15日,水星將上演東大距。這是2018年水星首次東大距。本次東大距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離為18度,水星的亮度約-0.3等,觀測條件不錯。天文專家表示,如果天氣晴好,大氣透明度好的話,公眾有望在日落後的西方低空找尋水星的身影。
2023年,水星將在4月12日、8月10日、12月4日上演「東大距」,金星將在6月4日發生「東大距」。
觀測效果
大距前後是觀測地內行星是最好的時機。如果東大距正逢春季,西大距正逢秋季,則效果更佳。因為水星金星的軌道與地球軌道之間的夾角很小,可粗略地視作它們處於一個平面上。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水星、金星一定位於黃道附近。若東大距正逢春季,西大距正逢秋季,那麼地內行星也正處於黃道最北端附近,從而增長了它們在夜間的可觀測長度與日出(西大距)或日落(東大距)時的地平高度,從而效果更佳。這一點對中緯度的觀測者而言尤為重要。
如果東大距正逢秋季,西大距正逢春季,則相反。此時,地內行星也正處於黃道最南端附近,從而降低了它們在夜間的可觀測長度與日出(西大距)或日落(東大距)時的地平高度。甚至,有時天剛蒙蒙亮才剛升起來(西大距);或者天還沒有完全黑,就已經降至地平線附近(東大距)。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