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廟鎮(重慶合川區下轄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廟鎮(重慶合川區下轄鎮)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位於合川西北部,因境內有文廟、濂溪祠、財神廟三大廟宇而得名,曾為區公所所在地。幅員面積109.85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1月轄16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5.6萬。
截至2022年11月轄區內有合川區精神衛生中心,中小學校6所、幼兒園2所。
國道212線和蘭渝快速鐵路穿境而過。旅遊景點有白鶴湖、鬥牛石、鳳山米等.[1]
城鎮建設
合川市三廟鎮社會保障服務(簡稱三廟社保所)所通過組建領導機構,建立勞務輸出服務部,成立流動黨組織等,強化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組織和引導,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有組織轉移7612人,實現勞務收入3122萬元。2003年三廟社保所成立後,把有組織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一項中心工作,採取措施強力推進。
成立農村勞動力輸出機構
為做好農村勞動力輸出工作,三廟鎮成立了以鎮長 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三廟鎮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在社保所設立了專門辦公室具體經辦此項工作。
加強宣傳
為使勞務輸出工作取得實效,三廟社保所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2004年,該所共召開專題會議8次,印發宣傳資料5000餘份,張貼標語64幅,並利用逢場天開展了6次街頭諮詢活動,使勞務輸出工作家喻戶曉。
建立勞務輸出部
為便於組織和管理,三廟社保所於2003年成立了勞務輸出服務部,服務部在三廟鎮農民工比較集中的重慶百貨公司、新世紀公司成立了勞務輸出服務隊。服務隊負責勞務人員崗前培訓、用工合同簽定、工種安排、業務協調以及配合社會保障服務所處理工傷事故、勞動爭議等。
建立流動黨組織
為提高農民工的組織性,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三廟鎮重百勞務隊和新世紀勞務隊分別於2003年5月和2003年6月成立了流動黨支部。兩個支部共有23名共產黨員,他們成為服務隊中的骨幹力量,為建立和諧的勞動關係,穩定勞務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建立信息網絡平台
三廟社保所利用社區社會保障平台網絡建立了用工信息庫和勞動力資源庫,根據市場需求,加強與用工單位的聯繫,有針對性、有組織地轉移輸出勞動力。
由於三廟社保所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三廟鎮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廟鎮向外勞務輸出總量達7612人,占全鎮剩餘勞動力的46.5%
,其中在重慶百貨公司、新世紀公司務工的就有1245人;外出務工收入達3122萬元,占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民人均創收986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奇石、歇岩洞、飲神水、品魚鮮、住農家,除去世間煩惱,收穫心靈純靜。
鄉鎮概況
三廟鎮今轄14個村、83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6萬(2023年),幅員面積109.85平方公里[2],耕地面積1808公頃。海拔230—370米,人口密度429/平方公里。是合川區委、區府命名的合川區十大蠶桑、水產基地鎮之一。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6466萬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398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9.3萬元戶,地方財政收入122.6萬元,場鎮占地1.2平方公里,水、電、氣、有線電視和通訊設施完善,全鎮有初中2所,完全小學4所,幼兒園2所,醫院2所(合川區精神病醫院和三廟中心衛生院),另有駐鎮單位7個:工商所、電信支局、供電所、郵電支局、水庫管理處、司法所、派出所,是合川西北部商貿集散中心。
旅遊資源 白鶴湖(紅旗水庫)風景區
白鶴湖(紅旗水庫)風景區是合川區級風景名勝風景區,位於合川區西北部的三廟鎮境內的白鶴村,從合川城區經212國道可直達景區。距合川市區36公里。屬水庫型自然風景區。於70年代人工開鑿築壩而成。因常年有大量白鶴在此居住,鶴鳴如歌,故而得名。該湖攔湖大壩長208米,高32米,壩頂寬10米,湖面5000餘畝,水質清澈,四周青山環抱,湖中小島聳立。湖區被陸地分割成兩大部分,一邊是曾家溝,一邊是秦家溝。
曾家溝河道狹窄,兩岸懸崖峭壁,林木繁茂,瀑布、怪石聳立,天然岩洞成群,湖邊綠草從生,野花爭奇鬥豔;
秦家溝湖面寬闊,碧波蕩漾,萬紫千紅,風和日麗,更具西湖風景。湖面野鴨歡聚、鴛鴦戲水、白鶴翔游,灌木從中座座小樓鑲嵌在桃紅李白的掩映之中,猶如仙境一般,可謂是陶淵明所述的世外桃源,使人心曠神怡。該景區融「奇、險、幽」於一體,湖區兩岸懸崖峭壁,林木繁茂,瀑布飛瀉、怪石林立、岩洞成群,水中魚游成群,水面鴛鴦嬉水、野鴨歡聚,成群白鶴湖面橫飛,岸上桃紅柳綠,植被豐富。而流傳在民間的傳說、神話,更給仙湖秀色留下了神秘寓意,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象形奇石「鬥牛石」,猶如宇宙人安放在山頂上的一枚寶石,它由上大下小兩砣巨石重疊,下面直徑0.7米,上面直徑4.8米,微風吹動能視其搖擺,雖經數千年風吹雨打,卻巍然屹立、穩如泰山,給白鶴湖風景區增添了一道絢麗的神秘色彩,全國絕無僅有,堪稱一絕。遊客來白鶴湖,可以乘游舟、賞白鶴、戲野鴨、穿幽徑、觀奇石、歇岩洞、飲神水、品魚鮮、住農家,除去世間煩惱,收穫心靈純靜。
白鶴湖畔鬥牛石
白鶴湖畔,孤立着一尊形似蘑菇的巨石。這尊巨石,上部像一個碩大的拳頭,下部 像一根細小的頸子。當地人說,這尊頭大頸小的巨石叫「鬥牛石」,這鬥牛石孤立的山崗叫龍波山。龍波山上的鬥牛石,堪稱白鶴湖景區的一道奇特風景。鬥牛石高4.3米,上部直徑4.8米,下部直徑0.7米。用力推這塊巨石,有微動的感覺,但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打與地震考驗,該石巍然屹立,穩如泰山。
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不少村民看見,龍波山上的鬥牛石左右搖擺,但地震過後依然穩固如初,令人嘆為觀止。
對於鬥牛石的得名,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遠古時代,天上來了一頭烈牛,經常到龍波山上的莊稼地里吃莊稼,當地民眾遭受烈牛之害。一個名叫秦郎的年輕小伙,為降伏烈牛孤身一人用繩子去套,居然將烈牛套住了。套住烈牛後,秦郎將其套在一棵大樹上。神牛拚命掙扎,頸子卻被繩子越勒越緊、越勒越小。烈牛見無法逃掉,情急之下就變成了一砣石頭,這就是鬥牛石
發展方向
在鎮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鎮政府提出了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為載體,紮實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產業
化進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靚勞務經濟、特色醫療和風景旅遊三大特色,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的發展思路。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重慶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合川撤市設區這些更大發展機遇面前,三廟鎮黨委、政府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爭分奪秒,搶抓機遇,按照又快又好的發展要求,走出一條符合三廟實際、區域特色明顯的發展新路子,為構建和諧幸福新三廟,為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而不懈努力。
經濟發展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9862萬元,比上年增加977萬元,增長11%;財政收入(共享部分)完成40萬元,占任務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0萬元,增加323萬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入2762萬元,增加516萬元,增長23%;
糧食總產量16308噸,農業總產值360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6元,增加123元,增長6%。全年新發展綜合服務社1個、專業合作社2個,規範提升綜合服務社1個,全面完成合川市考核任務;發展個體工商戶47戶,占任務118%;
發展私營企業2戶,占任務200%;指導失業人員就業50人,占任務125%;組織勞務輸出6468人,占任務149%;完成返鄉創業投資項目3個,占任務的150%;完成招商引資330萬元,占任務110%。全鎮有初中1所,在校生1084人,小學11所(完小2所、村小9所),在校生2385人;醫院2個(合川市精神病醫院與三廟中心衛生院系兩塊牌子、一個班子),職工83人、病床120張,村級衛生室14個,考試考核並審查合格的衛生人員42人;有廣電站、文化站、計生服務站、電影院各1個。
農業結構
三廟鎮着重圍繞蠶桑、水產、榨菜、優質稻、畜牧等產業作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栽桑500萬株,建設了10公里桑樹綠色長廊及6個蠶桑專業合作社,培植
養蠶大戶500戶。2006年發蠶種5000張,產優質繭210000公斤,產值210萬元;
以白鶴湖和寶龍商品漁場為龍頭,小魚池285口,高效農田養魚170畝,水產示範點10個,發展雲鯽、岩鋰巴、青波等特色養殖。2006年,水產品達到520噸,產值624萬元;年種植優質水稻達到8000畝,產優質稻4000噸;年生豬出欄53000頭,小家禽出欄18.萬隻。
生態環境
現已完成退耕還林工程7415畝,其中,坡耕地造林5708畝,荒山造林1701畝。栽植各種樹苗245萬株,其中柏樹205萬株,香樟13萬株。另有4500畝天然林,為白鶴湖旅遊品牌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