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和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電工程。監測表明,攔河大壩及泄洪消能、引水發電、通航及茅坪溪防護工程等主要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機電系統及設備、金屬結構設備運行安全穩定。
防洪方面,從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峽水庫累計攔洪總量超過1800億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庫最大洪峰均超過70000立方米每秒,經過水庫攔蓄,削減洪峰約40%,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壓力。
發電方面,三峽電站是世界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輸變電工程承擔着三峽電站全部機組電力送出任務。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3541億千瓦時,有力支持了華東、華中、廣東等地區電力供應,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航運方面,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川江航道通航條件,三峽船閘自2003年6月試通航以來,過閘貨運量快速增長,2011年首次突破1億噸,2019年達到1.46億噸。截至2020年8月底,累計過閘貨運量14.83億噸,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發展。
水資源利用方面,三峽水庫每年枯水季節下泄流量提高到5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為長江中下游補水200多億立方米,截至2020年8月底累計補水2267天,補水總量2894億立方米,改善了中下游地區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條件。
生態與環境保護方面,至2020年8月底,三峽電站發出的優質清潔電力能源相當於節約標準煤4.3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億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三峽工程建設中的移民工程共搬遷安置城鄉移民131.03萬人。驗收結論顯示,移民生產生活狀況顯著改善,庫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移民遷建區地質環境總體安全,庫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1]
目錄
國之重器三峽工程
- 2020年6月29日,三峽樞紐開啟泄洪孔泄洪
水利部、國家發改委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2]
治理長江水患,曾經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千百年來,長江哺育了沿江兩岸的代代子孫,也給中下游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
- 2020年8月19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啟泄洪深孔泄洪。
自漢代到清末的2100年間
長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泛濫一次
1860年和1870年,長江洪水接連兩次,給江南地區帶來了滅頂之災,僅上世紀30年代的兩次大洪水,就吞噬了近30萬人的生命.
新中國成立後
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和關心三峽工程論證工作,在歷經半個世紀的勘測設計、規劃論證後
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創造100多項世界紀錄的「高峽平湖」,要做到「前無愧於古人,後無愧於來者」確實難乎其難
為了完成這一「世紀工程」從1993年1月開始施工準備,到如今正式宣布驗收竣工,共搬遷安置城鄉移民131.03萬人,庫區復建各類房屋5054.76萬平方米
遷建城市2座、縣城10座、集鎮106座,搬遷工礦企業1632家。
這是三峽左岸電站廠房開挖時的情景。1999年8月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
也是承擔綜合功能任務最多的水利水電工程
三峽工程發揮着,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 1997年11月8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合龍於上午8時52分開始,至15時30分截流成功。
從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峽水庫累計攔洪總量,超過1800億立方米
長江中下游的防洪險情得以減少,在三峽大壩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工友們把完成最後澆築的工人高高拋向空中,慶祝三峽大壩建成。
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3541億千瓦時,有力支持了華東、華中、廣東等地區電力供應,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三峽左岸電站附近的電力輸送塔。2009年10月23日
長江也因三峽工程成為
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三峽工程蓄水後
長江中上游航道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實現了全年全線晝夜通航
長江幹流貨運量多年穩居世界內河第一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寄託了幾代仁人志士的強國之夢
無數「三峽人」揮灑了青春和汗水
才在長江西陵峽谷建起了
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超級工程」
武警宜昌支隊九中隊官兵在三峽大壩前巡邏。2012年7月24日
百年三峽夢
因中國的發展而實現
這件「國之重器」
也如同一座歷史的豐碑
見證着中華民族的復興步伐
視頻
參考文獻
- ↑ 搜狐網. 「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2020-11-01.
- ↑ 環球網. 這件「國之重器」,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2020-11-01-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