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遠方的桉樹(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遠方的桉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遠方的桉樹》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遠方的桉樹

說起出書和加入作協的事兒,我總會想起20年前的故事,想起遠方的一位老人。

那年初冬,墨爾本的天氣無常,時陰時晴,剛剛還是一片晴空,天上飄來一片雲,雨就灑下;也許幾分鐘的瓢潑大雨之後,雨戛然而止,天空突然放晴,恍如一次拍攝現場的「人工降雨」——後來我知道,這是典型的澳洲東南部氣候特徵。我記得羅崇華老師是在濛濛細雨中,駕車來到我在Elgar.Rd的住處。那是我到澳大利亞3個多月之後第一次與真正的「媒體人」會面。羅老先生是《澳洲漢聲雜誌》的創始人,早年從越南的「堤岸」移民到了這裡。他那輛澳洲製造的霍頓,像是從二手車市場淘來的舊車;壯實而有點駝背,穿着圓領汗衫,腳上蹬着一雙皮鞋,鞋幫竟開裂可見。過後住在一起的小劉說「這大爺做啥的,穿這麼破啊」,我答:「是不修邊幅的一位老師。」這次見面,給剛出國門、正在迷茫的我帶來了亮光,也成了我與漢聲雜誌合作的前奏。

我是1997年從單位請假出國的。當我走出墨爾本機場時,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陌生感、各種壓力感,一齊向我襲來,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等待我的是什麼。安頓下來,國外的新鮮感,初來時的孤獨感,讓我萌生了強烈的系統創作的欲望。「系統創作」,對的,說起我的寫作經歷,很小就愛好寫作的我,17歲時在《滄州日報》上發過一篇幾百字的文章。文章雖短,卻對我後來的寫作興趣影響不小。那時候的「媒體」就是報紙、電台,以及少量的刊物,還有機關、企業自辦的小報小刊,除此而無它。黨報日報通常只有1大張,對開4版,理論宣傳為主,留給文學的空間非常有限,能發表出來,草稿變成了方塊字,着實不易。這更加堅定了我熱愛文學、努力寫作的信念。後來教書、上大學,之後又工作,多少年來始終堅持讀書寫作,但由於大部分時間所承擔的工作量比較繁重,只有業餘時間寫點東西,東一篇西一篇,零零散散,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目的性。而到了澳大利亞之後,完全卸下繁雜事務的包袱,才萌生了「系統創作」的念頭。

在墨爾本,我還是發揚我軍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精神,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利用上,觀覽採訪,趟出一條新路。我無數次的乘坐地鐵到弗林德斯火車站,從那裡走進市區中心,或者換乘公交車去其它地方。當時我持有國內的特約記者證,拿着它還真是管用。在唐人街,結識了墨爾本市議員蘇震西(John so,後來連續兩屆擔任墨爾本市長),澳洲新報代理、澳大利亞華文作協墨爾本分會會長張齊清、澳洲漢聲雜誌發行人羅崇華、華人博士魏朝義(後任墨爾本駐天津首席代表)、音樂人羅文李娜等人,有些成了朋友,我回國之後都有交往。

我穿行在世界上的最高樹木——澳大利亞桉樹林之間,感受它的高聳挺拔、稀疏而威武,享受着近距離的藍天、白雲和陽光。我參加遊行紀念活動,出席文化社團的各類聚會,多方採訪華人精英、駐澳機構和留學生。觀察、體驗澳洲風情,終於我對這塊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理性思考。我的感覺,這裡神奇,卻並不神秘,發達的經濟、高質量的生活,也無法掩飾各種社會弊端;還有很多人不願承認的身處「異邦」的異樣感覺,無論怎樣,你改變不了你的皮膚,你可能什麼也不能改變,包括對比之下的命運。正像《北京人在紐約》里說的:那裡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我把所有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在與人合租的名副其實的「斗室」(套房中的1間)里,寫了不少介紹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社會風情、移民處境、留學生生活的文章,發表在羅崇華先生創辦的《澳洲漢聲雜誌》,以及《大洋時報》《澳華導報》,國內的南開大學《澳大利亞研究》雜誌、《天津青年報》、《華商時報》等報刊,其中「漢聲」刊發了40多篇。羅先生麾下的「漢聲」,成了我傳遞心語的知音,成了我發表文章的主陣地。

這對我個人來說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高峰。寫作,如果說先前是愛好,寫着玩的,那麼我在澳洲則開始了系統的觀察、思考與探索。我回國之後,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我的散文集《澳洲掠影》,這本列入叢書、當時為數不多的介紹澳大利亞的文集,是由著名學者林非先生作序的,在悉尼奧運會舉辦前夕,經有關人士推薦在天津電台全文播出,並收藏於文化部「文化信息工程庫」。2000年,在散文名家張寶樹老師介紹下,我因有《澳洲掠影》專著和報刊的文學作品作為支撐,順利地加入了天津市作家協會,後來又加入中國散文學會等文學團體,並被我的母校山西財經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我心懷感激的念及我的文學路上遇到的前輩和知己,都給了我巨大的支持與幫助。 我出國本不是為了寫作,而澳洲的生活卻成為一個重要契機,不經意間成就了我的文學夢。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牆裡開花牆外香啊!

我常常為此而得意。興奮之時,總會想起一個人:羅崇華先生。出生於1928年的老先生,十幾年前曾應國內有關部門邀請,回國觀光。我專門寫過他的人生經歷,近年來也試圖多方聯繫他或他的家人,但未能如願。忘不了遙遠的澳洲,那頑強挺立、直插雲霄的桉樹,仰望天空,情思無限,只願有一朵雲,跨過亞洲大陸,跨過南太平洋,循着花開四季、草木蔥鬱的方向,停在Fitzroy Garden附近的那棟別墅前,捎去我內心的一句問候……[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