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彭州掄》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哭王彭州掄》是唐代杜甫創作的詩。
[1] 作品名稱 哭王彭州掄
作 者杜甫
創作年代 大曆元年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排
作品原文
編輯 執友驚淪沒,斯人已寂寥。
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
北部初高選,東堂早見招。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歷職漢庭久,中年胡馬驕。
兵戈闇兩觀,寵辱事三朝。
蜀路江干窄,彭門地里遙。
解龜生碧草,諫獵阻清霄。
頃壯戎麾出,叨陪幕府要。
將軍臨氣候,猛士塞風飆。
井漏泉誰汲,烽疏火不燒。
前籌自多暇,隱几接終朝。
翠石俄雙表,寒松竟後凋。
贈詩焉敢墜,染翰欲無聊。
再哭經過罷,離魂去住銷。
之官方玉折,寄葬與萍漂。
曠望渥窪道,霏微河漢橋。
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標。
巫峽長雲雨,秦城近斗杓。
馮唐毛髮白,歸興日蕭蕭。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
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