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張儀列傳與張儀不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張儀列傳與張儀不善》

原文

與張儀不善。

張儀為秦之魏,魏王相張儀。犀首弗利,故令人謂韓公叔曰[2]:「張儀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貴張子者,欲得韓地也。且韓之南陽已舉矣,子何不少委焉以為衍功[3],則秦魏之交可錯矣[4]。然則魏必圖秦而棄儀[5],收韓而相衍[6]。」公叔以為便,因委之犀首以為功。果相魏。張儀去。

義渠君朝於魏[7]。犀首聞張儀復相秦,害之。犀首乃謂義渠君曰:「道遠不得復過[8],請謁事情[9]。」曰:「中國無事[10],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11];有事,秦將輕使重幣事君之國。」其後五國伐秦[12]。會陳軫謂秦王曰:「義渠君者,蠻夷之賢君也,不如賂之,以撫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繡千純[13],婦女百人遺義渠君。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公孫衍所謂邪[14]?」乃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李伯之下[15]。

張儀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 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

段意

寫犀首的兩件主要事跡。一是寫張儀為魏相後,犀首為擠走張儀,使人令韓公叔割地於魏,從而使自己因有功而為魏相。二是寫犀首告誡義渠君俟機襲秦,後義渠君果趁五國伐秦之機,起兵大敗秦軍。

注釋

  [1]陰晉:魏邑,故址在今陝西華陰縣西南。

  [2]韓公叔:韓之公族,疑即公叔伯嬰,與公仲(名倗)共執韓政。

  [3]子何句:你何不稍微割些土地給魏,令公孫衍有功。委,指割地給魏。

  [4]錯:廢止。

  [5]圖秦而棄儀:算計秦國而拋棄張儀。

  [6]收韓:結交韓國。

  [7]義渠君:古西戎國名,轄今甘肅慶陽寧縣涇川一帶。

  [8]不得復過:謂自今之後,不會再相見。

  [9]請謁事情:請讓我告知事之實情。

  [10]中國無事:言關東六國無征伐秦國之事。

  [11]秦將句:秦國將要焚燒侵奪你的國家。燒掇,焚燒而侵奪。焚杅:焚燒從而牽制。

  [12]五國伐秦:據《史記·六國年表》,五國共擊秦不勝而還,事在秦惠王二十年(前318年)。五國,據《資治通鑑》,當為趙、魏、韓、燕、楚。按:據《史記·六國年表》,張儀復相秦,事在秦惠王二十一年,在五國擊秦之後。

  [13]文繡千純(tun):有花紋的絲織品一千純。純,古時長度單位,絲織品一段稱之為一純。

  [14]所謂:所說過的話。

  [15]李伯:秦地名,具體所指不詳。[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