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朝元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朝元老》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某中堂[1],故明相也。曾降流寇[2],世論非之。老歸林下,享堂落成[3],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聯云:「一二 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不知何時所懸。怪之,不解其義。或測之 云:「首句隱亡八,次句隱無恥也。」

洪經略南征[4],凱旋。至金陵[5],醮薦陣亡將士[6]。有舊門人謁見[7], 拜已,即呈文藝[8]。洪久厭文事,辭以昏眊[9]。其人云[10]:「但煩坐聽, 容某頌達上聞。」遂探袖出文,抗聲朗讀[11],乃故明思宗御製祭洪遼陽死 難文也[12]。讀畢,大哭而去。

[1]中堂:指宰相。明清即指內閣大學士。詳《小獵犬》注。

[2]流寇: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起義軍的蔑稱,此指李自成、張獻忠所領 導的農民起義軍。

[3]享堂:供奉祖宗的祠堂。享,祭享。

[4]洪經略:指洪承疇(1593—1665),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人。 明萬曆進士。明末為兵部尚書總督河南、山西及陝、川、湖軍務,鎮壓農民 起義軍。後調任薊遼總督,抵禦清兵。崇禎十四年(1641),率八總兵、步 騎十三萬馳援錦州,與清軍會戰於松山,兵敗被俘,降清,隸屬漢軍鑲黃旗。 順治二年(l645),至南京總督軍務,鎮壓江南人民抗清鬥爭。後經略湖廣、雲南等地,總督軍務,鎮壓大西農民軍的抗清鬥爭;至順治十六年攻占雲南後返京。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七省經略。生平詳《清史稿》 本傳。

[5]金陵:即今江蘇南京市。

[6]醮薦:祭悼。醮,祭祀。薦,進獻祭品。

[7]舊門人:指洪在明朝為官所取士或幕府中的僚屬。門人,食客、門下 客。《戰國策·齊策》三:「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成曰:『臣,郢之登徒也。』」

[8]文藝:此泛指文章。

[9]昏眊:年老眼睛昏花。

[10]其人: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生」。

[11]抗聲:高聲。

[12]明思宗:即明崇禎帝朱由檢,公元一六二八——公元一六四四年在 位。《烈皇小識》七載,崇禎十四年辛巳,「清兵陷寧錦,總督洪承疇、總 兵祖大壽降。事聞,舉朝震動,而承疇謬以殉難聞,恤贈太子太保,蔭錦衣 千戶,世襲,與祭十六壇。」

翻譯

本朝有位中堂,做過明朝的宰相。因為曾投降過流寇,名聲很不好。他告老還鄉後,蓋了一座供奉祖宗的祠堂。祠堂竣工那天,有幾個人在裡面過夜。天亮後,看見堂上懸掛着一塊匾,上面寫着「三朝元老」,還有一副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掛上的。大家都覺得奇怪,弄不懂是什麼意思。有人推測出來說:「上句隱指亡(王)八,下句隱指無恥。」

洪經略奉命南征,凱旋迴到南京後,祭悼陣亡的將士。有個過去的門客進見他,參拜完了,要向他呈獻一篇文章。洪經略很久以來厭惡文章,便託詞老眼昏花,不接受。那人說:「請你只坐着聽就行了,容我讀給你聽。」接着就從袖筒里掏出一篇文章,高聲朗讀。原來是明朝崇禎皇帝親筆寫的祭祀洪經略戰死遼陽,為國殉難的祭文。讀完後,大聲哭着走了。[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