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dent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Trident |
「三叉戟」客機是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製的中短程三發噴氣式民航客機。最初德·哈維蘭公司將其命名為D.H121,後改為「三叉戟(Trident)」。給飛機取名「三叉戟」,據說設計人員的靈感是來源于飛機有三套獨立的飛行控制系統和三台發動機。中國在1970年代引進「三叉戟」客機,是「三叉戟」客機主要用戶之一。
簡介
三叉戟Trident客機是由原 英國德·哈維蘭公司(1959年併入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1978年又合併入英國航宇公司)根據英國歐洲航空公司BEA的需求而研製的三發動機中近程噴氣式民航客機。三叉戟客機最初德·哈維蘭公司命名為D.H.121,後改為三叉戟(Trident ),給飛機取名三叉戟,據說設計人員的靈感是來源于飛機有三套獨立的 飛行控制系統和三台發動機。三叉戟客機1962年1月首飛,1964年4月投入運營,至1975 年停產各型三叉戟客機共生產117架。主要用戶是英國歐洲航空公司BEA ,共購買了68架。中國的空軍和民航在七十年代引進三叉戟客機,共購買了39架。1956年7月,英國歐洲航空公司(BEA)向飛機製造商招標,研製一種短/中程噴氣客機。1958 年2月,德·哈維蘭公司提出的DH121 方案以其技術領先而中選。裝3台羅爾斯-羅伊斯RB141/3 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61千牛),採用機尾安裝發動機的布局,客艙可以安排111個座位,最大航程2,900千米。1959年,因為暫時無法得到RB141/3發動機,根據BEA調整後的設計要求,改用RB163「斯貝」(Spey)發動機(推力43 千牛)。由於發動機推力減小,客艙座位數削減為97~103個,最大航程亦改為1,300千米。1959年8月2日,BEA簽署了購買24架、意向訂購12架的合同。同年德·哈維蘭公司併入霍克·西德利公司(Hawker Siddeley),研製工作安排在哈特菲爾德工廠進行,飛機命名為「Trident」(三叉戟)。首架三叉戟客機於1961年8月4日出廠。1962年1月9日首次試飛。1962年三叉戟客機在范堡羅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共有4架三叉戟客機投入試飛計劃,1964年2月18日獲得英國航空註冊局頒發的適航證。1964年4月,三叉戟客機在英國歐洲航空公司開始定期航班飛行。
評價
三叉戟客機採用半硬殼式機身,全金屬(鋁合金)蒙皮。三叉戟客機的機翼為懸臂式後掠下單翼,全金屬結構,機翼前緣後掠35 度。機翼採用下傾式前緣、克魯格襟翼、雙縫後緣襟翼和內側部分只在高巡航速度時才起作用的升降副翼以及兼作減升板的擾流板。機翼中有整體油箱,三叉戟客機所有燃油箱都置於機翼中。T形尾翼,全動式水平尾翼。三叉戟客機採用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主起落架各有2對機輪,以機翼主梁為軸翻轉,翻轉90度並伸長15厘米,再收入機身,而不是收入機翼內;雙前輪向左偏置,側向收放。三叉戟客機裝備3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兩台裝在機身後部左右兩側的發動機吊艙中,一台裝在機身尾部內,進氣道口在垂直尾翼根部,進氣道呈S 形;機身尾部裝3台發動機這樣的布局可以降低機艙內的噪聲水平。此外,因為發動機的推力線靠近機身軸線,當一台發動機失效時,造成的偏航力矩也較小。RB163「斯貝」渦輪風扇發動機有兩個涵道,由風扇提供較內涵道噴氣流速度更低的外涵道氣流,可以在亞音速的飛行範圍內,比一般渦輪噴氣發動機更為經濟,而且比渦槳式發動機能適應更高的飛行速度範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