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討論:飛苞驛篚檢視原始碼頁面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苞驛篚漢語成語,拼音是fēi bāo yì fěi,意思是古代少數民族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 出自《表異錄·邑里》。[1]

[]

成語出處

明·王志堅《表異錄·邑里》:「蠻夷贖罪貨曰賧,土貢曰飛苞驛篚。」

1973年,王志堅「上山下鄉」,開始自學美術。6年後,他調入市文化館任美術幹部,館長;又過了10年,他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師從朱訓德。同時,受業於王憨山先生。作品《三月的雨》參加第二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思》獲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佳作獎,《東方龍》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曉月融融》入選第三屆全國當代中國工筆畫大展;《潮》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出版有《聖經故事》、《宋詞彩圖三百幅》(合作)、《颶風》,作品被廣大海內外藏家收藏,並在湖南,廣州,澳門韓國東莞,上海等地舉行個人畫展,於2013年7月在上海陸儼少藝術院舉行個人畫展,取得強烈反響,王志堅老師筆下的牛更傳達出一種少有的韻味,融入湖南鄉村生活的氣息,在如此浮躁的社會,體現出一種淡定,從容,恬然,堅韌不拔的品質,給社會注入了一股少有的清風。作為中青年畫家,我們有理由相信王志堅老師的藝術道路會不斷攀登藝術高峰,作品的升值空間也一定會體現在王志堅老師對藝術道路的執着和人格的偉大魅力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