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討論:虛擬經濟檢視原始碼頁面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虛擬經濟(Virtual economy)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

如何區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劃分虛實經濟活動的標準——看資本的增值活動以什麼為媒介。如果以貨幣、資產和價值符號為媒介,就是虛擬經濟;如果以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和服務為媒介,就是實體經濟。

針對誤區1:為滿足百姓居住需要而提供的房地產商品、以及相配套的物業管活動,屬於實體經濟;如果買賣房地產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消費居住,而僅僅是為了博取不斷上漲的房價好處(即以資產增值為媒介),則屬於虛擬經濟。

針對誤區2:不能說服務經濟就是虛擬經濟。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要不得的。經濟服務化,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西方國家的發展經驗看,服務化往往使得經濟運行更加平穩。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例,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飛翔的翅膀」和「聰明的腦袋」,是中國製造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從微笑曲線底端(低端)向兩側(高端)躍升」的關鍵要素。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實質是產業結構的「軟化」,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產業關聯的增強,它將促進制造業地位提升、而非阻礙。

正確理解「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意義

根植於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是虛擬經濟存在發展的前提。

虛擬經濟一旦陷入自我循環,就容易引起金融(經濟)危機。

值得注意的,虛擬經濟發展不足也會抑制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虛擬經濟(Fictitious Economy)是指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資本市場、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知識產權等。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於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着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範疇。

實體經濟涉及生產原料、生產設備、能源消耗、工藝流程、生產產品和銷售市場等方面。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

===高度流動性=== 

實體經濟活動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即使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從生產到實現需求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正是虛擬經濟的高度流動性,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穩定性

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並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是更多地取決於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高風險性

由於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無常,不遵循一定之規,且隨着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為複雜和難以駕御,非專業人士受專業知識、信息採集、信息分析能力、資金、時間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虛擬資本投資成為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尤其是隨着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等大量投機性資金的介入,加劇了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

高投機性

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雖然可以作為投資目的,但也離不開投機行為,這是市場流動性的需要所決定的。隨着電子技術和網絡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虛擬資本交易均可在瞬間完成,這為虛擬資本的高度投機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持。越是在新興和發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場監管能力越差,防範和應對高度投機行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場,虛擬經濟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投機性遊資也越容易光顧這樣的市場,達到通過短期投機,賺取暴利的目的。

虛擬經濟的兩個特性=

經濟性

所謂經濟性,就是指價值符號及它們的交換也是以勞動價值為基礎的,沒有價值及價值交換就與經濟沾不上邊,也就談不上它的經濟性;並且,價值符號還可以還原為價值實體,即從虛擬走向現實。無論是紙幣,還是股票、電子貨幣、其它各種有價票證,它們的發行和流通基礎就是價值和信譽,它們代表的是實體價值,是實體價值的代表,並且還可以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信譽作為價值符號的發行基礎存在很大的接受風險。

虛擬性

所謂虛擬性,是指它的交換物在形態上是虛擬的而非實物的,它只是以價值符號為交易對象,而不以實物為交易對象。虛擬經濟領域交易的只是價值符號而不是有形的實物。紙幣不是價值實體,而只是一種價值符號;這種符號又脫離了價值實體,成了實體價值的影子。當價值符號脫離價值實體較長時間,並且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了投機性交易,這就使這種脫離成了價值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即價值的游離存在方式,這就是虛擬現實。紙幣就是這種游離價值的存在方式,遊資是它們存在的具體表現。紙幣的價值是不能不承認的。特別是今天,紙幣的價值具有全息性,它是一個國家的信譽及價值尺度符號,更是一個國家政治實力、文化實力等綜合國力的綜合體現。 只

有國家的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政治實力、文化實力等綜合實力充分強大,國家的貨幣才是一個強勢貨幣。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就被賦予了更多的非客觀物質性的勞動價值,即可能被充入了更多的政治價值。當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中的任何一種實力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影響其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

資金作為價值的表現,只有當它沒有與實物商品進行交換,而只與它的同類即價值符號進行交換時,它才能被歸為虛擬經濟範疇。 期貨合約只是一種遠期實現的商品購銷合同,買賣期貨合約不是真正的實體商品交易,它只能歸為虛擬經濟範疇。   以價值符號互為交易對象及為此所構築的交易平台,都屬於虛擬經濟範疇。銀行、資金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都可以算作是虛擬經濟範疇。

信息在虛擬經濟活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開、透明雖然是發達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掌握信息則存在差異。對於虛擬經濟交易活動而言,信息的不對稱成為交易利潤產生的重要基礎。

虛擬經濟活動中的高手就善於利用信息、信譽、未來前景等來創造利潤。信息轉化為利潤是一個客觀的經濟現象。信息是人類社會勞動實踐的反映和結晶,也是勞動產品,也應該具有價值,只是其價值量難以精確測度,只能在交易過程中由交易雙方自主認定。信息價值的認定和交易的完成,就完成了信息從非商品向商品的轉化。信息被大量挖掘、使用和交易並創造利潤,是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徵。[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