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肖克檢視原始碼頁面檢視歷史
標題文字
蕭克
蕭克 |
---|
蕭克 (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25年蕭克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鬥爭和長征,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紅六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等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晉察冀軍區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等職。全國解放後,任軍訓部部長、訓練總監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軍政大學校長、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是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2.
中文名 | 蕭克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 | 湖南省嘉禾縣 | 民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07年7月14日 | 逝世日期 | 2008年10月24日 |
軍銜 | 上將 | 職業 | 軍人 |
信仰 | 馬列、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 | 畢業院校 | 嘉禾甲種簡習師範學校 |
別名 | 原名武毅、字子敬 |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參加革命 抗戰時期 解放時期 建國時期 晚年經歷
2榮譽成就
3主要作品
4人物軼事
井岡顯將才 炎黃春秋 開國儒將 智擺空城計 5人物評價
1人物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
1907年7月14日,蕭克出生於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幼年入私塾,讀《四書》、《五經》;爾後,上高等小學,就讀同善高小(後改同善中學)。
1923年,考入嘉禾甲種簡習師範學校。
1925年冬,從本縣甲種簡易師範學校畢業後,只身前往廣州。
1926年初,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歸併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並隨國民革命軍征戰江西、浙江等地。[3]
參加革命
蕭克 |
---|
蕭克
1927年初,蕭克到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他投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洪流。[4]
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蕭克隨葉挺部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途中任71團4連連長。南昌起義軍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失敗後回鄉組織發展基層支部。
1928年初,在嘉禾縣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南區支部。
1928年1月任宜章縣游擊隊長並後率一部宜章農軍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
1929年初,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蕭克任支隊長、縱隊參謀長。在寧都攻城戰中,率部首先登上城牆。
1930年春,任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員,率領部隊進軍江西、湖南。蕭克利用打仗間隙,針對部隊的具體情況,抓緊訓練,使第3縱隊成為紅4軍的主力之一。
1930年6月後歷任紅4軍第3縱隊司令員、第12師師長。
1931年7月,蕭克調離第三縱隊,任江西紅一方面軍獨立第5師師長,率領部隊英勇作戰,有力地配合了紅1方面軍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1932年10月,任湘贛蘇區紅8軍軍長。
1934年1月,奉中央軍委之令,率領部隊北上破襲南潯鐵路,在國民黨軍46個整團兵力圍追堵截中,率部4000餘人,縱橫馳騁,歷時兩個月,行程1250餘公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靈活作戰,擊潰國民黨軍6個團及許多保安團隊,搗毀敵人無數碉堡和據點。回師湘贛蘇區後,在沙市伏擊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旅,擊潰國民黨軍4個團,並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鵬飛,受到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並獲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7月,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征,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開闢通道,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序幕。
1934年8月,率領部隊從江西永新出發,經湖南、廣西、貴州,在敵人近40個正規團的圍追堵截中,穿越敵境2500餘公里。
1934年10月與賀龍所率紅2軍團會合,爾後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並參與領導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1月中旬,在紅2軍團的配合下,率部設伏十萬坪,殲國民黨軍兩個旅,擊潰國民黨軍一個旅和一個團,俘國民黨軍2000餘人。在陳家河遭遇戰中,指揮部隊殲國民黨軍近一個旅,並擊斃國民黨軍旅長李延齡。在桃子溪奔襲戰中,部隊僅用2個小時,殲滅國民黨軍人1個師部、1個旅部、1個山炮營和1個步兵團,活捉了國民黨軍師參謀長周植先。
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髮長征。與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一起,率領部隊聲東擊西橫渡灃水沅江,直插湘中,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圈。而後挺進黔東,開闢了黔(西)、大(定)、畢(節)蘇區。在將軍山戰役中,指揮若定,堅守陣地7天7夜,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行動。還參與指揮了烏蒙山千里迴旋戰、宣咸城外反擊戰、普渡河遭遇戰及六甲阻擊戰。
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成立,擔任副總指揮。
1936年10月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軍長。
1936年1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帶領部隊爬雪山、過草地,為保存紅軍力量和實現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作出了重大貢獻。[3]
抗戰時期
土地革命時期的蕭克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二零師副師長,與賀龍、關向應一起揮師東渡黃河,出兵山西,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組織指揮了收復河曲、保德、偏關等7座縣城的戰役。
1939年2月,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提出了「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遊擊戰爭,發展平北新的游擊根據地」的方針。
1940年1月,指揮部隊反擊敵人的「十路圍攻」,經14天激戰,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飛機1架。在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戰鬥中,作戰數百次,殲滅日偽軍5500餘人,鞏固了平西根據地,開闢平北根據地,發展了冀東根據地,並向熱河南部、遼寧西部地區發展,形成冀熱察遼邊大塊革命根據地,為以後東北的解放創造了條件。
1942年2月,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聶榮臻堅持、發展和壯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指揮該地區的反「掃蕩」戰役,總結推廣了冀中地區的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委員、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3.
解放時期
1948年5月,蕭克同志根據黨中央關於辦「大軍校」的指示,參與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
1949年5月,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南。聯絡民主人士,組織策劃河南張軫起義和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為武漢的順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參與指揮第四野戰軍千里追殲,席捲中南、西南,先後進行了6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殲滅了中南地區國民黨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諸部共43萬人,解放了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消滅了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殘存主力。
建國時期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蕭克將軍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蕭克將軍 1950年6月,蕭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在組建軍訓部機關的同時,着重抓了籌建軍事學院、組織編寫軍事條令和指導全軍軍事訓練等主要工作。
1954年11月,蕭克同志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4月,蕭克兼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負責全軍的教育與訓練。
1957年11月,任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8年「反教條主義」運動中,蕭克同志遭到錯誤批判,並被解除職務。
1959年9月,調任農墾部副部長,堅持原則,反對浮誇,糾正在橡膠種植工作中的冒進計劃,先後主持制定了《國營農場工作條例》、《國營農場領導管理體制的決定》等40餘項綜合性和專業性規章,對加強和改善國營農場的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任訓練總監部部長、黨委書記。
1969年冬,遭受錯誤批判,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在逆境中,始終堅定信念,堅持學習,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本色。
1972年5月,蕭克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重返軍隊院校領導崗位後,蕭克夜以繼日地投入工作,同其他校領導一起抵制「四人幫」的干擾破壞,狠抓領導班子、教員隊伍和教材建設,全面整頓恢復了學校正規的教學工作秩序。
1977年,蕭克任軍事學院院長兼第1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80年,蕭克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
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蕭克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曾當選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1982、1987年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3
晚年經歷
2008年10月24日12時51分,蕭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 5.
2008年11月2日,蕭克同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等前往八寶山最後送別。2.6.7.
2榮譽成就編輯
1934年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鵬飛,受到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並獲二等紅星獎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8年獲得茅盾文學獎榮譽獎。8
3主要作品編輯
▲《浴血羅霄》出版後胡耀邦以七絕相贈
著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記》、《中華文化通志》、《蕭克回憶錄》、《蕭克詩稿》、《浴血羅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羅霄》獲1988年茅盾文學獎榮譽獎終。1937年5月動筆到1939年10月蕭克將軍寫出了長達40萬字的小說初稿,書名暫定為《羅霄軍》。在隨後的四五年中,蕭克先後做了三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
4人物軼事編輯
井岡顯將才
蕭克同志
1927年7月底,蕭克隨部隊參加南昌「八一」起義。同年10月,南昌起義軍主力在廣東潮州、汕頭遭到失利,蕭克從汕頭回到湘南,在臨武縣牛頭汾與地方黨組織接上了聯繫。1928年1月初,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餘部進入湘南,與地方黨共同發動了湘南暴動。蕭克在家鄉聞得訊息,趕到宜章縣的 石參加暴動,擔任 石農軍獨立營副營長。是年4月上旬,湘南農軍在強敵的合攻下向井岡山撤退,蕭克奉命率獨立營翻過騎田嶺山峰向東轉移。
4月中旬的一天,獨立營進入資興縣的龍溪洞,在路上,突然與毛澤東帶領的井岡山紅軍相遇。開始蕭克等人緊張起來,傳令準備戰鬥。井岡山紅軍發現對方是湘南農軍,派第一連連長陳毅安過來聯繫。陳毅安與蕭克走到毛澤東跟前,陳介紹說這是宜章碕石[9]獨立營副營長蕭克。毛澤東與蕭克握手,風趣地說:「好哇,沒接到朱德,接到個蕭克!」說完打量着這支五六百人的隊伍,對蕭克問:「你們有多少人槍?」蕭克答道:「人倒有600多,槍只有七八十支,都是梭鏢,所以叫我們梭鏢營呢。」「梭鏢營?是啊,果然那麼多梭鏢。」毛澤東說完又傾吐心中的感慨,「揭竿而起,這就是揭竿而起呀!」
朱毛井岡山會師後,1928年5月4日,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初時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蕭克率領的 石獨立營編在第29團,蕭克擔任連長,29團系紅四軍的主力團之一,全團有1600餘人槍。
朱毛會師後,1928年5月10日,贛敵楊如軒師兩個團自吉安開到永新,兵分兩路向紅四軍夾攻而來。軍情報至,毛澤東與朱德在茅坪計議對策,決定集中精銳先把一路敵軍打垮,由朱德率28團、29團從茨坪方向開出去迎擊犯敵。
5月11日上午11時,兩個團的紅軍走過了硃砂沖,朱德命29團為前衛趕往黃坳。29團團長胡少海命1營走在前面,蕭克在該營任3連連長。3連是全團中戰鬥力最強的連隊。第1營行至黃坳村口不遠,尖兵班返回來向肖克報告,說黃坳村的河灘、大路邊,三三兩兩地坐着正在休息的敵人。蕭克聽說黃坳到了敵人,對營長朱舍我說:「敵人也是剛到不久,應當乘其不備打過去!」朱舍我猶豫着說:「光是我們打過去,要是28團跟進不上怎麼辦?」蕭克回道:「早下手一分鐘就早強一分,28團是一定趕得上的。」朱舍我見蕭克說得決斷,思忖蕭克在北伐軍就打過很多仗,應當有把握,於是對蕭克回道;「好吧,你們連打前鋒!」
蕭克指揮第3連和另兩個連衝進黃坳打響了戰鬥。只一轉眼的工夫,猝不及防的敵人便死傷了四五十人。村裡的敵人趕來參戰,一到村口就遇到一排排子彈迎面射來。敵人見活活地挨打,只得往村里退。蕭克命令部隊追擊過去。隨着後續部隊趕到,29團那些亮光閃閃的梭鏢,看上去就像6月里沙洲上的片片蘆花,聲勢好不嚇人。只十幾分鐘,以蕭克連為前鋒的29團,打垮了贛敵81團的先遣營,消滅敵軍100餘人,俘虜40多人。隨後不久,朱德率28團趕到,問明情況,欣喜而道:「俗語說打架靠頭場,這一仗打得好!」隨即誇讚朱舍我指揮得當。朱營長指着蕭克說:「當時我下不了決心,是蕭連長說要乘敵不備打過去。」朱德聽後望着蕭克點頭:「要得,打仗就講究快捷,哪個占先就哪個得利!」
朱德向敵人俘虜兵問明第81團的另兩個營正從永新拿山向這裡開進,決定部隊趕到前方30里的五斗江伏擊敵人。當下釋放被俘的敵兵,有意帶着部隊向遂川方向開進,給這些俘虜造成了一個假相。
5月12日上午10時,紅軍在五斗江大敗敵81團,團長周體仁只帶200多殘兵逃走了。紅軍留下1個連打掃戰場,部隊乘勝追擊,第一次占領永新縣城。在紅四軍的首次勝利中,蕭克給朱德和胡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年5月下旬,紅四軍在永新草市坳殲滅贛敵第27師79團,擊斃團長劉安華。6月中旬,軍部對4個主力團的部分幹部進行調整,蕭克被任命為29團1營營長。
蕭克升為營長後不到10天,就在新七溪嶺的紅白兩軍的激戰中擔當重任,指揮第1營扼守主要陣地之一泰山亭。 贛敵楊池生第九師3個團和得到補充的楊如軒師兩個團,共5個團從新、老七溪嶺向寧岡進擊,這是湘贛兩省對朱毛紅軍的第一次「會剿」。紅四軍的迎敵方針是:28團在老七溪嶺禦敵,29團與31團1營扼守新七溪嶺,31團3營在寧岡睦村方向警戒湘敵。
泰山亭是紅軍在新七溪嶺的頭一道陣地。朱德布置蕭克營防守於此,是以交叉火力封鎖那條蜿蜒而陡險的小路,阻擊敵人的仰攻。蕭克帶領部隊於天亮時開到山上,布置戰士們在兩側山樑上做了工事,沒有泥土挖不下去的地方,則用岩石壘起一道寬厚的石牆。上午10時,敵人第27團連着攻了兩回,都是苦於地勢陡險不可得手。敵團長李文彬趕上山來指揮戰鬥。明白要在這樣險惡的地方打通勝利的道路,只有用火炮開道,用士兵的屍體奠基,命令全團的火炮和重火器向紅軍陣地轟擊,再以連為單位一撥接一撥發起衝鋒。
29團1營的官兵們沉着應戰。蕭克指揮炮手將軍部調撥過來的兩門迫擊炮,專門轟擊敵人的機槍陣地,其餘的武器只有等到衝鋒的敵人到了離陣地八九丈遠的地方,得到蕭克的命令後才先用槍打,再投出手榴彈。只見陣地上塵土飛揚,柴枝翻飛。第1營的官兵們連續打退了敵軍的兩次強攻。
在新七溪嶺主峰望月亭指揮戰鬥的朱德,幾次派參謀來到泰山亭陣地,向蕭克了解戰況。蕭克充滿信心地表示:堅決擋住敵人的猛攻。敵人的第4次進攻增加了兩個營和五六挺機槍。子彈像成群的蝗蟲一樣密集,打得滿山的樹木葉落枝斷,迫擊炮彈不斷飛出,炸得山石橫飛,樹木亂倒蕭克與營黨代表彭睽依次來到各處的陣地,鼓勵戰士們奮勇擊敵。
臨近晌午的時分,朱德在了解到泰山亭陣地的戰況後,考慮到蕭克第1營已堅守了兩個多鐘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自身的傷亡也不小,便下令第1營從泰山亭撤出,退向紅軍的第二道防線。朱軍長對第1營在戰鬥中的表現已經非常滿意了,認定蕭克是個堪負重任的優秀指揮員。
新、老七溪嶺紅白兩軍鏖戰的結果是,由於紅軍32團團長袁文才率1個營搗毀了敵軍的前沿指揮部,旋在老七溪嶺敵人的背後猛揍一拳,配合28團擊垮敵軍,又迅速增援新七溪嶺,前後夾攻將敵人打敗。此役紅軍全殲了贛敵1個團,擊潰兩個團,繳槍2000多支,取得了威震湘贛兩省的大捷。雖說紅軍戰士們寫下了「不費紅軍三分力,打垮江西兩隻『羊』」的標語,但整個戰鬥還是打得很苦的,付出了血的代價。如蕭克的第1營就是這樣,沒有像1營那樣不懼傷亡的硬戰,紅軍是無法取勝的。
其實,紅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對蕭克也是印象良好。9月間紅軍大隊從湘南回師井岡山的路上,因為追擊叛徒犧牲了28團團長王爾琢。在崇義縣整訓的時候,毛澤東提出:「28團不可沒有團長,由誰接任合適?」朱德戚然地緘默少時,說:「可惜蕭勁在老七溪嶺犧牲了,能找到這麼一個人不容易。」毛澤東提出:「蕭克這個人怎麼樣?」朱德回道:「蕭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錯,只是蕭克一貫在29團,對28團不那麼熟悉,要麼就讓一營長林彪擔任吧。」毛澤東點頭。接着二人議定調胡少海到一營接替林彪,王展誠到三營任營長。第二營則由蕭克任營長。
蕭克調到28團,實際上是回到老部隊——原葉挺第24師就是28團的前身,而第二營恰好是肖克所在的71團保留下來的建制。該營在蕭克的指揮下,回到井岡山後參加了1928年11月9日擊敗贛敵周渾元旅1個團的戰鬥,帶領部隊第四次占領永新縣城。
蕭克於井岡山鬥爭時期就顯露出來的軍事才幹,其後在更為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中得以展現。紅四軍進入贛南閩西後,蕭克擔任了紅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後來的開國將軍劉亞樓、劉忠、楊成武、張南生、王集成等,都是蕭克的部下,閩西的群眾稱蕭克為「閩西肖司令」。1932年,蕭克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任命為紅八軍軍長,成為一個獨立戰區——湘贛蘇區主力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員。其後紅六軍團成立,蕭克擔任了軍團長,是中國工農紅軍中智勇雙全的驍將。
炎黃春秋
蕭克上將遺照 戎馬一生、素有儒將之稱的蕭克同志,晚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離職後受中央軍委委託主持編纂八路軍史料叢書。蕭克在黨史、軍史研究中力倡實事求是,反對人云亦云。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糾正一些訛傳,在學界傳為美談。
1990年,時任中顧委常委的蕭克將軍參與發起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於翌年5月在北京宣布成立。7月,這個研究會主辦的《炎黃春秋》正式創刊。從此,《炎黃春秋》在蕭克將軍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走上了由初創、發展到逐漸成熟的過程。10年耕耘的辛勤中,10年收穫的歡樂里,都有着蕭克老將軍的身影。蕭老對《炎黃春秋》的指導、支持、呵護,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然而都是深刻的,久遠的。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籌備時,蕭克同志就積極倡導創辦一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史為鑑、以史資治的刊物。在蕭克的直接關懷指導下,很快就辦好了有關手續。《炎黃春秋》雜誌初創時,全體工作人員在北京景山后街北京市少年宮院內集中辦公。租用的是一家招待所坐西向東的幾間平房,「化緣」來的幾張桌子有的還殘留着「文革」時寫大字報的痕跡。如此簡陋的辦公室,使前來看望大家的蕭克老將軍立刻想到了延安,想到了「抗大」。蕭克笑着說:「這比當年住窯洞好多了,窯洞裡能培養革命幹部;你們在這裡也能辦好雜誌。」蕭老還特別囑咐一位副社長說:「雜誌社來了新同志,一定領他們到我這裡來。哪能有連長不認識他的排長、班長,班長不認識他的兵的道理呢?」
蕭克將軍最為關心的當然是刊物的方向,刊物的品格,刊物的質量。《炎黃春秋》以主要篇幅記述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蕭老便把「求實存真」4個字看得格外重要。蕭克很欣賞東漢哲學家王充的兩句話:譽人不增其美,毀人不益其惡。換成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寫好人好事,要寫得恰當,不要再去塗粉;講壞人,講敵人,也不能講過(頭)。蕭克主張研究歷史「不唯上,不唯親,不唯權勢」。蕭克說:「歷史的事實是最大的權威。」「搞歷史研究的同志必須『求實存真』,不能作違心之論。」蕭老強調:「歷史就是歷史,不能人為地歪曲事實。真理只有一個,是不能以某種『政治上的需要』來改變的。有些同誌喜歡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製造材料,歪曲事實」。「這很不好」,這「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
蕭克同志是一位十分謙虛的長者。身經百戰,指揮過千軍萬馬,但對於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炎黃春秋雜誌社的工作人員,即使布置工作,也從不用命令的口吻。《炎黃春秋》的記者隨蕭克出差,蕭克走在哪裡都是詢問、傾聽;出席各種學術研究會,需要講話時蕭克一定事前聽取有關同志特別是學者的意見,認真準備。蕭克講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平實無華中常常透出令人吃驚的睿智。「大樹將軍」
蕭克將軍雖然排名在上將的頭一名,其實以蕭克的資歷和職位來講,這個安排還是有點委曲了。雖然在大將評銜時林彪曾致信毛澤東希望突出井岡山在解放軍歷史上的地位,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也確實有四位大將(粟裕,黃克誠,譚政,羅瑞卿)是從井岡山上下來的,可大將裡面原有的分配給紅二方面軍的名額卻沒給最有代表性的上過井岡山的紅六軍團的軍團長蕭克而給了臨時突擊提拔的許光達。許光達讓帥時也曾提了兩個人名,一個是蕭克,二是王震,可都沒被通過,授銜時明着看軍功,資歷,職位,暗着看以往的政治表現。軍功,資歷,職位上蕭克都沒問題,由此可見蕭克是在最後一點上吃虧了。同理,很多四方面軍出身的將領也因為張國燾的原因軍銜被人為的壓低了。
蕭克上將是個老革命,和林彪一樣出身於黃埔四期。蕭上將十六歲就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並參加了北伐,後在葉挺部效力,並於一九二七年入黨,在南昌起義失敗後一路敗退上了井岡山並在整編後的紅四軍任職。從這點看按說蕭克該算是主席的井崗嫡系了,可從蕭克個人的回憶錄來看,蕭克對毛主席一直是有保留的支持的,在朱德,和毛澤東在關於前委和軍委的爭論中,蕭克也傾向於朱德一邊,而正是在這場爭論中,林彪撈到了政治上的第一桶金。不過蕭克還是憑戰功於24歲當上了紅八軍的軍長,雖然比不上林彪的24歲軍團長,也算是當時有代表性的年輕將領之一了。
當然單單支持了朱德這還不是主席不喜歡蕭克的主要原因。在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蕭克受命擔任紅六軍團的軍團長做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西征尋求和賀龍部會師。從此蕭克作為賀龍的副手開始了和賀龍長達十年的不算太愉快的合作。說起來蕭克和賀龍的第一次誤會還是因為某次戰鬥中蕭克、王震所部擅自撤退,使賀龍部受到了很大損失。
在西征會師後,蕭克賀龍聯軍所部一路損失巨大,僅蕭克一部就從出發時的近萬人減員到了不足四千。賀龍,而這時蕭克所部真正的救命草卻是當時在川康黔大出風頭的張國燾。張國燾當年手下全勝時有八萬之眾,別看張國燾看別人都從上向下看,對賀龍橫豎不順眼,可對蕭克就挺客氣,從蕭克的回憶錄來看,蕭克對紅四方面軍很有好感,對張國燾本人也沒甚麼微詞,而張國燾本人在回憶錄中也對蕭克表示讚賞。蕭克並對一方面軍突然離開四方面軍北上表示了不解,據蕭克稱這也代表了當時紅二方面軍大多數將士的態度。等張國燾另立中央後,蕭還在張國燾手下做了軍長,而這時賀龍,蕭的政委王震都是支持毛澤東的,以後,毛澤東對蕭克有些成見也就不奇怪了。另外還有蕭克在紅六軍團時的後台老板任弼時,當年在蘇區也曾激烈的反對過毛澤東,毛澤東對這支由弼時,蕭克統帶的隊伍有所偏見也就在所難免了。
等到張國燾徹底失敗後,蕭克也回到延安,進了軍政大學。抗戰時期再次和賀龍搭檔做了120師的副師長,蕭克這個人說起來還是挺戈的,給賀龍當副手時還向中央告了賀龍一狀,說賀在120師搞土匪作風,提拔鄉族親信,這事報到毛主席處中央又給打回到賀龍手裡了,和蕭克一起告賀龍的王震馬上做了檢查過了關,當然賀龍那時還打不倒蕭克,不過以後賀龍對蕭克這個120師的二把手也就沒了好臉色。抗戰後期蕭克還當過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冀熱遼軍區司令員。蕭克在晚年寫了本小說《浴血羅霄》,還得了茅盾文學獎,書中人物一個個鮮活鮮活得,說的就是這段時光的事。等到解放戰爭打響,賀龍是晉綏軍區的司令員,蕭克就當了個軍政大學的副校長,仗仗掛個名,可臨陣指揮決策卻沒了份,有點可有可無。到了1949年蕭克算是終於解放被分配到四野當了個參謀長,可這時全國都解放的差不多了,連劉亞樓都從參謀長轉到兵團司令去過打仗的癮了。蕭克不過是燒了個冷灶。雖然趕上了衡寶等戰役,但命令都是林彪親自下的,蕭克能獨當一面的機會怕是微乎其微。
一晃時光到了開國後,蕭克這個土地革命時期的軍團長,抗日戰爭時期的副師長,革命半輩子到頭來就混了個上將中的狀元,看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師長都是元帥,旅長里當大將的有兩個,副師長里聶榮臻是元帥,紅一方面軍其它的幾個軍團長級幹部除了死了的和轉民職的剩下的則都是元帥,就算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蕭克的職位也高於黃克誠,羅瑞卿等,更別提解放初才是省軍區副司令的許光達了。蕭克這個叱咤風雲曾和賀龍、聶榮臻平起平坐的紅六軍團軍團長、120師的副師長當初戴上這上將肩章時確實有人為之惋惜。
蕭克對此卻很坦然。蕭克說,「很多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爭中都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銜都行。」並談起了一段佳話:東漢大將馮異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大將,戰場上勇不可當,功勳卓著,但馮異為人謙和,每到將軍們聚會論功時,馮異都會躲到一旁的大樹下,從不參與爭論,由此東漢軍中都稱馮異為「大樹將軍」。蕭克說,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古人嗎?蕭克寬廣的胸懷和高風亮節,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開國儒將
在蕭克的辦公室里,有一排偌大的筆架,毛筆懸垂,顯示着主人在書法藝術方面的興趣。讓人想不到的是,蕭克還曾仰仗一筆好字糊口度日。1927年南昌起義後,蕭克隨起義部隊南下,遭到伏擊後,部隊潰散,蕭克流落到廣州時已身無分文。蕭克在一個老先生的賣字攤上留了下來。平常,蕭克給老先生鋪紙磨墨,客人多時,他也寫上幾幅顏體或隸書,一天掙幾毛錢以解決生計問題。
一直到耄耋之年,蕭克寫字仍很講究「四正」,即心正、身正、紙正、筆正——這是他的開蒙老師對他的嚴格要求。蕭克小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來家裡請父親寫對聯的人絡繹不絕。父親不停地寫,蕭克就在一邊磨墨,看着父親寫的那些對仗工整、字跡秀美的對聯,蕭克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蕭克祖上幾代都是讀書人,父親五兄弟中有三人是讀書出身,其中三伯父的學問最好,家裡收藏了許多書,蕭克最愛到三伯父家去翻書看。
就讀嘉禾甲等師範簡習所的時候,家裡已經窮得拿不出錢來供蕭克讀書。好在校長很同情蕭克,讓他給學校刻蠟版、印講義,這樣可以得些補助。那時,總穿着一件破舊藍布長衫的蕭克以宋濂《送東陽馬生敘》一文中的「貧非罪」觀念鼓舞自己,努力把書讀好。從那時起,蕭克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
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很多人都是在革命軍隊中才開始學習文化的。在這些將帥中,能詩善書的蕭克可以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儒將,正像斯諾前夫人在《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自傳)》中所評價的那樣:「像周恩來、徐向前和毛澤東等一樣,蕭克是中國人所稱的『軍人學者』的再世。」
蕭克不僅愛看書,對文學創作也非常有興趣。即使在長征途中,蕭克也不放過詩情勃發的時刻,硝煙尚未散盡,他就在簡陋的指揮所揮毫賦詩了。一個久歷戎馬的人,從事文學創作,似不可思議,但蕭克卻說:「我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指文學創作)看得那麼神秘。」1985年底,蕭克從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的職位上退下來。
離休以後,蕭克致力於軍事學、黨史、軍史、戰史的研究,筆耕不輟,除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蕭克詩稿》、百卷巨著《中華文化通志》、《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等書籍外,還出版了《蕭克回憶錄》、《朱毛紅軍側記》等作品,並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智擺空城計
1948年4月,華北軍區得到情報,國民黨傅作義部的4個師的機械化部隊正秘密從北平向保定一帶集結,準備向石家莊發起偷襲,山西的閻錫山也派出了一個師大約1萬人,策應傅作義的正面進攻。石家莊當時是空城了,除了一點警備兵力外,幾乎沒有戰鬥部隊可以調遣,蕭克臨危受命,負責指揮石家莊保衛戰。
到石家莊赴任後,蕭克又來了一次空城計。他讓大家先作最壞的打算,動員軍民把重要物資分為5等,每天搬一等,限5日內搬完。市民見狀不免有些驚慌,於是謠言四起:「共產黨要撤了」。為了穩定軍心,蕭克和市長柯慶施特意在晚飯後緩步走在石家莊街頭,許多市民見了高興的議論:「看來沒啥問題,首長們還在呢!」5月9日,馳援石家莊的第六縱隊發現閻錫山軍正向孟縣推進。蕭克立即電令:敵人送來的運動戰,立即迎擊。6縱得令後,迅速將敵人分割包圍,一舉全殲了閻錫山第49師,活捉敵軍中將張翼,解除了來自石家莊西側的威脅。傅作義得知這一消息後,難以達成奇襲的效果,只好收兵。
5人物評價編輯
蕭克將軍題寫的《紅軍路》 蕭克是一位戰將。他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參與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和保衛中央蘇區的鬥爭。他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25歲當軍長;27歲率領紅六軍團先遣西征,拉開了萬里長征的序幕;30歲率八路軍包圍北平,建立了敵後之敵後根據地;40歲參與了指揮第四野戰軍進軍中南、直追窮寇,埋葬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的鬥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曾經在朱德、彭德懷、陳毅的麾下工作;做過羅榮恆、徐向前、劉伯承的直接下級;擔任過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的副手,曾經兩次出任林彪的參謀長。蕭克是一位軍事教育家。戰爭年代,他辦教導隊,擔任過紅軍大學校長、華北軍政大學的副校長,為革命戰爭和我軍的發展壯大培養了人才。解放以後,他首任軍訓部長,繼任訓練總監部長;編寫條令、創辦軍校,是我軍院校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1972年後,他先後擔任軍政大學校長和軍事學院院長。是他最先提出院校的工作要以教學為中心;是他率先倡導要把我軍的初級指揮院校辦成正規大學,把我軍的幹部培養成「既能治軍又能治國」的軍地兩用人才。蕭克是一位作家。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他寫下一部長篇小說《浴血羅霄》。這部奇書,還未出版就被批過兩次,50年後才得以出版,並獲得茅盾文學獎。蕭克是一位詩人,在戎馬倥傯的日子裡,他偷閒賦得許多動人的詩篇,記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歷程。蕭克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筆走龍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軍人又是詩人的個性。蕭克還是一位統領文化軍團的總指揮。他率領一百多位專家學者,歷經8年,編寫出一部史無前例的文化巨著———《中華文化通志》。(張國琦)8
參考資料
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 將領 人物
合作編輯者
竹中重治 ,Ö酋長Ö ,Jx ,CHANEL ,靜子 ,礦洞冒險任務 ,大灃小李 ,清香百合 ,百科用戶 ,更多
免責聲明
搜狗百科詞條內容由用戶共同創建和維護,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場。如果您需要醫學、法律、投資理財等專業領域的建議,我們強烈建議您獨自對內容的可信性進行評估,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