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全忠

移除 8,2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郭全忠
| = [[File:郭全 忠2.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gss3timgsa.bdstaticbaidu.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583470193&di=403612a4311feeaca623d2151652d7c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3D2682Fimages%3Bg2F20171222%3D0/sign=d996019bebc4b7453494b010f7c7792a/2e2eb9389b504fc206a137b7e5dde71191ef6d822F7bac020f50e14fa19f8c6221693d33bc.jpg jpeg 图链 圖鏈 接][httpshttp://baikewww.baidusohu.com/pic/%E9%83%AD%E5%85%A8%E5%BF%A0/4090271/0a/2e2eb9389b504fc206a137b7e5dde71191ef6d82?fr=lemma&ct=single#aid=0&pic=2e2eb9389b504fc206a137b7e5dde71191ef6d82 212118754_775058 链接片来源]]]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画家
| 出生日期 = 1944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万语千言》</br>《选村官》</br>《自习》</br>《南泥湾记忆》</br>
}}
== 人物概述 ==
 
基本信息
郭全忠,又名瑞生、全中,1944年生于河南宝丰。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继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69年毕业。1970年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1981年陕西国画院成立,任专职画家,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 艺术活动 ==
郭全忠多次参加大型美展并获奖,以及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百杰]]”。2007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2000年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为 “百年中国画大展”艺委会委员。1985年访问香港;1987、2000两度出访日本;1992年出访新加坡;1994年[[ 出访美国]]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等多个新闻媒体对郭全忠均有专题报道。
== 艺术特点 ==
颁奖辞:“郭全忠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新形态,成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郭全忠获得这个大奖是当之无愧的。该奖颁奖辞这样说的:他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认为:郭全忠在中国画领域得到这个奖项,我觉得是当之无愧的。因为郭全忠几十年来,他的最大的特点是,[[ 沉住气,扎下根,用非常朴素的情怀去关照普通的生活和普通的老百姓]]
郭全忠说,获得这个奖,很高兴,证明我这一辈子没有白干,我用自己的全部努力,获得了学术圈的认可。
郭全忠认为获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是陕西的荣誉。能为陕西画坛争光,他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 艺术评价 ==
 
高亢的情感
 
郭全忠写意性的人物画作品,乍看去,并不招人喜欢,但是非常耐看,这对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他的人物画中有“形象”,而不少人物画作品是缺乏形象表现力和鲜明性的。郭全忠笔下的那些陕西农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他们的天地中,给人的印象有点像户县人在炎炎夏日吃的大肉辣子疙瘩,表层浮出的红色辣椒油让外地人看了吓一跳,却又香辣得诱人。又像听秦腔,像扯破了喉咙般的高腔,是从心底爆发出的激越高亢的情感,令人为之震动。[[画家抓住的是社会,时代中心灵的东西,一种属于大西北独有的“天籁”]]<ref>[http://art.people.com.cn/GB/41385/78666/5421494.html 画家点评郭全忠],人民网,2012-12-13</ref>。(李松)
 
悲壮的乐章
 
中国的问题可以说是农民的问题,农民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农民的革命史,他们为自己的生存、繁衍对命运做不屈的抗争,然而他们的进展还是很慢。即便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政府为他们作出了种种的努力和扶助,但由于历史及客观原因,他们进步还是跟不上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世界。不少农民,特别是西北的农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郭全忠,这位西北汉子以他全部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黄土地上的悲苦。他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从长安画派开始,而更多的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及科学的熏陶。站在郭全忠的作品面前,你会感到一种震撼和苦涩。他的艺术形式也走过一段艰辛的历程。从较细密写实的手法走向现代构成及平面组合,使传统笔墨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作品的表现形式有点草图式的更开放、更自由的表现主义,点、线、面、笔触汇成了悲壮的乐章。[[人物的传神、动态、传递了画家生命心灵的苦涩信息,表达了画家对农民命运的诚挚率真的情感]]。(谢天赐)
 
真实的写意
 
[[郭全忠的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坚忍勇敢的气质,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一种乐观幽默的态度]]。读郭全忠的画要耐心品味.不要放过画面中的任何细节,不要先以为这些寻常场面太平凡,不要为一眼看上去的人物形象有些丑陋而反感,不要被纷乱如麻的线条扰乱了视线,不要因太多的大团墨块压抑了心情。总之,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显然,郭全忠的画不是那种平庸肤浅容易取悦于人的作品。
 
过去我们在讨论人物画的问题时,一再强调人物画要表现现实生活、社会和现化人。郭全忠做到了这一点。他对现实生活,社会和现代人的态度是勇敢的直接面对。这是一种非常认真严肃的态度。显然,他不喜欢矫饰,不愿意从众,不主张臆断。对于所描绘的现实的人,他的心里充满着尊重和虔诚。他笔下的众生相对于他来讲,其实是非常神圣的。
 
郭全忠的创作,基本上是以陕西的农民为主题。我倒不认为郭全忠的画里充满着如有些评论讲的那种“苦涩”。相反,我却读出了一种真实感人的美。他笔下的那些农民,都非常自然,自在,自得,自信的。所谓的“苦涩”,大半是我们某些不懂得他们又自以为是的人强加于他们的。郭全忠画的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写意人物画。他的作品不但以意象为要义,描绘的过程更注重了“写”的意义。酣畅淋漓的写,与主题的阐释和对象的刻画,能如此协调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只有在这个境界中,艺术家的主题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郭全忠在刻画了真实的陕西农民的同时,也刻画了真实的自我。(张士增)
 
笔墨的言说
 
中国画用笔墨“言说”,笔墨体现着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基本特色。人物画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求较高程度的形似,而形似对笔墨的自由发挥有较大限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调写实性会约束笔墨,强调写意性要影响形象刻画。郭全忠试图突破这种“悖论”式矛盾,寻求形似真实与笔墨表现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他采取的办法三:
[[一是弱化体积与三度空间感]],适当强调平面性,给笔墨、笔线和块面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这里的“适当”二字最重要,因为过分强调三维性(写实)或过分强调平面性(装饰),都会限制笔墨的发挥。他的《归》《少女》《红指甲》《早读》等作品,都有对这种“适当”性的出色把握,其经验是极为珍贵的。
[[File:郭全忠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1.imgtn.bdimg.com/it/u=4163823676,1033795621&fm=26&gp=0.jpg 原图链接]]]
[[二是造型的简化、变化]],给笔墨以较为自由的空间。这种简化的写实,包括简化某些细部刻画,减弱作品的叙性,将面部的素描明暗转化为结构性的笔线等。不过,简化也要求把握分寸,过分简化容易损害形象的真实性,因此,如何在笔墨自由和形象刻画两个方面保持平衡,有很大的难度。郭全忠的多数作品把握得很好,但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变化”这里主要指变形。郭全忠的少数作品如《陕北婆姨》《自画像》中的人物形象,某些作品中呈倒“凹”字形的鼻子等,包含了明显的夸张变形。变形是许多现代人物画家所追求的,对郭全忠来说,变形形象有利于写意笔墨的自在表现,强化作品的现代感。在我看来,“简化”对他似乎更重要,“变形”是对主观性的夸张,与他的“写实性写意”体制有矛盾。
 
[[三是笔线与笔墨块面的充分发挥]]。前面说过,郭全忠人物画的笔墨主要表现在笔线与块面两方面。笔线是造型的主要因素,它们除了造型的功能,还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力感和意趣,有相当的独立性。郭全忠的笔线没固定程式,有重轻、粗细、干湿、浓淡、文野多种变化,它们都偏于涩、毛、拙和随意,而决不光、齐、巧和标准化。“块面”是由泼墨、积墨或皴染形成的笔墨团块,它们有时与结构有关,但更多的时候与质地、色调、光影有关,有时则纯粹出于形式的需要。这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决非对山水画笔墨的简单套用。总之,郭全忠的笔线、块面与粗服乱头并且有些“土”的形象相一致,又能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乡野的气氛和丰富的笔墨意趣。这是他的最大成功之一。
 
艺术的和谐
 
内容、形式、精神、题材、形象以及更为具体的造型、笔墨、色彩等各个方面,能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能否具有自身的节奏与和谐性,是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大关键,也是衡量艺术家的天赋与成熟度的标志之一。从上面提到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这种和谐性与统一性。这种和谐性主要来自画家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内在和谐性的天赋。当然,这种天赋需要相应理性与笔墨技巧的保证。譬如在某些作品中,过于草率的笔墨对形象有所损害,出现了笔墨与形象的不和谐。
 
郭全忠的成功探索,[[是对西北题材人物画的突破,也是在形象与笔墨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突破]]。但这探索没有结束,他还可以做得更好。譬如,对作品精神的思考与把握是否可以更具深度,更富现代意义?在保证深度人物刻画的同时是否也保证笔墨的充分表现?在笔墨表现获得新突破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人物的深度刻画?如此等等。郭全忠正处在创造力的高峰期,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大的突破。(郎绍君)
== 作品概况 ==
馆藏
[[ 中国美术馆]]
[[中国军事博物馆]]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