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6
次編輯
變更
南泥湾
,無編輯摘要
《[[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郭兰英]]首唱。1943年作于延安。 在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创编了[[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被人们传唱了60多年的歌曲《南泥湾》,也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的34首插曲之一。
这首由郭兰英首唱的歌曲曾经传遍神州大地,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杭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郭兰英演唱的这首歌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表。聂司令员的通讯员、亲自护理过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封奇书激动地说;“郭兰英一唱南泥湾。我就想起了平山团”。
《南泥湾》收录在专辑《原版名歌 南泥湾》,1990年03月发行。这首流传广泛的歌曲现在已经有多个正式出版的版本,包括由 [[ 黑鸭子合唱团 ]] 以及 [[ 崔健 ]] 等 [[ 摇滚音乐 ]] 人翻唱的版本。尤其是内地摇滚教父崔健于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次以摇滚乐队的形式演唱了这首革命经典歌曲《南泥湾》,引起了整个音乐界的震动,内地乐坛的摇滚时代也从崔健的这一次演唱正式宣告开启。这首歌还传到了海外, [[ 香港 ]] 一代歌后 [[ 徐小凤 ]] 也曾将它重新填词,用粤语演唱。
| '''歌曲原唱''' || 郭兰英 || '''歌曲语言''' || 中文
|}
[[File:生产a.jpg|350px|缩略图|左|'''开垦农田'''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生产a.jpg 原图链接][https://xian.qq.com/a/20100320/000067.htm 图片来自红色陕北]]]
作于1943年。在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 [[ 毛泽东 ]] 发出了 “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的号召,根据地广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都投入到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8221290&ver=2078&signature=RogK8DhKNgj3mfGJ7M1LXhC0tvVKWa-03vEsl15lBoBU4DL2vdpxM-fCugLPSV*5GyAI1QlowJetf0M92peuD3CvElvZTVSlfIzB2j5XGrcOXH774OcSaL0xfU7b9Bog&new=1 革命经典歌曲:《南泥湾》] 2019-07-28</ref>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渐入高潮, 作为“生产模范”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边区。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要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就想到应该排练一个和第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ref>[https://xian.qq.com/a/20100320/000067.htm 三五九旅与南泥湾屯垦 ]2010年03月20日10:56</ref>
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 [[ 王震 ]] 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随着《挑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特别是由郭兰英演唱之后,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并传遍全国。而一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艺术人生也由此起步。
为了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 [[ 八路军 ]] 战士,由鲁艺戏剧系的贺敬之作词,音乐系的马可作曲的歌舞剧《 [[ 花篮的花儿香 ]] 》。” 后经贺敬之、马可对《花篮的花儿香》进行修改,整理为《南泥湾》,《南泥湾》歌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声响遍了祖国大地,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声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词:贺敬之
曲:马可<ref>[https://www.sohu.com/a/363164021_120027093 《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两首歌创作者是同一人 ]2019-12-27 07:30</ref>
花篮的花儿香<ref>[https://www.qinyipu.com/jianpu/liuxinggequ/3047.html 南泥湾简谱-郭兰英-永恒的抗战声音 ]发布日期:2019-12-24</ref>
听我来唱一唱 <ref>[https://www.sohu.com/a/363164021_120027093 《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两首歌创作者是同一人 ]2019-12-27 07:30</ref>
唱一呀唱
==''' 歌曲鉴赏作者简介'''==[[File: 纺织a贺敬之a.jpg|350px260px|缩略图|右|[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贺敬之a.jpg 原图链接][http://www.sxxc.gov.cn/content/2015-12/22/content_13457320_2.htm 图片来自陕西宣传网]]]''' 纺线 词作者''' [[贺敬之]],中共党员。1924年,贺敬之出生在[[山]]东峄县贺窑村(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的一个贫苦农家。“敬之”这个名字,是从《[[孟子]]》中的一句话——“晏平仲(婴)善人交,久而敬之”而来。家中有奶奶、父亲、母亲,后来又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七口之家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 1937年,13岁的贺敬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兖州简师学习。可是山河破碎,国土上已经没有一块能放下课桌的净土。不久,简师南迁,贺敬之因为年龄小,被迫退学回家。 1938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即将从武汉撤退,流亡学校也随之转移。贺敬之随着学校的师生们经过陕南,来到了四川梓潼的分校。在流亡的路上,读了《大众哲学》、《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了解了红军是怎么[[长征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怎样一所学校,贺敬之的革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心中也有了投奔延安的想法。与此同时,贺敬之和其他四名同学共同创办了《五丁》。 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 1940年4月一位校友李方立找到贺敬之及其他两位同学,四人相约到延安投考“[[鲁迅艺术学院]]”。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延安民主和革命的向往,贺敬之和四名同学在春天的晨雾中,悄悄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到了延安,贺敬之交了自己在来延安途中写的组诗《跃进》 ,正是这组诗显现出他在诗歌上的才华,使得鲁艺文学系的主任[[何其芳]]决定录取了他。 1941年,贺敬之的创作视角逐渐深入到阶级的苦难中,他接连不断地写出了许多关于农民题材的诗篇,《小兰姑娘》、《红灯笼》等作品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1943年到1944年贺敬之一直为秧歌队写歌词,担任秧歌剧的文字执笔,也单独写了一些秧歌剧。贺敬之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不少歌词,传唱至今的歌曲《[[南泥湾]]》就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为慰劳三五九旅而创作的。创作于1943年的歌曲《翻身道情》,真实而生动地传达了陕北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闹翻身”的火热情感。由于这首词没有署名,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地地道道的民歌。这个“误会”恰恰证明了作者深入陕北农民生活,体验陕北农民情感,学习陕北农民语言的成绩。贺敬之已经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他们对新生活的新感受。贺敬之还写过小秧歌剧《瞎子算命》 、《拖辫子》,中型秧歌剧《周子山》 。<ref>[http://js.ifeng.com/humanity/zt/detail_2015_08/21/4262179_0.shtml 贺敬之 南泥湾 ]2015年08月21日 凤凰江苏</ref> [[File:贺敬之b.jpg|260px|缩略图|左|'''贺敬之与妻子柯岩诗情不老'''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贺敬之b.jpg 原图链接][http://js.ifeng.com/humanity/zt/detail_2015_08/21/4262179_0.shtml 图片来自凤凰江苏]]] 1944年,鲁艺院长周扬收到《[[晋察冀日报]]》记者林漫托人带给他请他审阅的“[[白毛女]]”故事的草稿。在鲁艺领导研究为当年“七一”献礼的节目时,周扬主张将“白毛女”这一材料创作成剧目,随即便成立了《白毛女》创作组,贺敬之负责剧本写作。《白毛女》的剧本完成后,在鲁艺礼堂进行了彩排,反响非常强烈——当地农民观看了彩排,哭成了一片。后来专家们建议在结尾处加一场重戏,但此时的贺敬之由于连夜苦战,身心俱疲,便由丁毅改写并完成了最后一场戏。<ref>[http://www.sxxc.gov.cn/content/2015-12/22/content_13457320_2.htm 几易其稿 终成经典]2015-12-22 08:34:44</ref>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贺敬之在延安已生活了六年,由热血少年成长为有坚定信念、超群学识的青年知识分子。贺敬之才离开延安。 1948年初,贺敬之在冀中解放区所在地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任教,贺敬之在华大成立了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出任校团委委员,院团总支书记,负责文艺学院青年团委员会总支这一摊的组 织 工作,先后发展了[[闻立鹏]]、[[郭兰英]]等优秀青年分子,为全国建团做好干部准备。 1949年8月中旬,贺敬之作为代表随萧华为团长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出席了在[[匈牙利]]首都[[ 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民主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出席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吴学谦]]、[[丁聪]]、[[赵风]]、[[荣高棠]]等也参加了有关活动。而后来,贺敬之的《回延安》、《雷锋之歌》等好些传世诗作的诞生都与共青团有关。 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贺敬之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很快,这个稿子给了《延河》杂志,就在《延河》杂志发表了,这就是著名的《[[回延安]]》。《回延安》语言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曾经是那个火红时代的强音,感染过千千万万读者。在这首诗里,诗人贺敬之酣畅地抒发自己对延安母亲炽热的赤子情,这首诗也是诗人在中国的现代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延安》、《又回南泥湾》、《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这些诗歌作品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曾经吸引过几代人的视线,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生活。 直至1976年,贺敬之整整沉寂了11年。整个文坛也是10年沉寂。粉碎“四人帮”后,贺敬之进入文化部,1977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这对于贺敬之来说,自然是他个人历史的又一次重大转折。1980年2月,贺敬之兼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同年8月,离开文化部就任中宣部副部长;1987年离任;1989年复出,兼任文化部代部长。 1991年春天,正值[[日本]][[樱花]]盛开之时,贺敬之到日本访问。贺敬之的歌剧《[[白毛女]]》还曾改编成[[芭蕾舞]],由日本芭蕾舞团在日本和世界各地演出过100多场。 1992年10月,年近古稀的贺敬之留下未竟之业,带着党和人民群众对他这10年的公正评价和他自己对工作得失的深长思考,以抱病之躯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岗位。[[File:贺敬之柯岩文学馆1.jpg|380px|缩略图|右|'''贺敬之柯岩文学馆'''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 纺织a贺敬之柯岩文学馆1.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detail/huitu/20180628/143118674060.html 图片来自凤凰江苏]]] 1996年,他主张的加以变通的古体诗形式来写新的生活内容,评论家称之为“新古体诗”。他的新古体诗加上书法,出版了《贺敬之诗书集》。 2001年5月,76岁的贺敬之又一次踏上了回延安的行程。这次回延安,贺敬之被延安大学鲁迅文学艺术院受聘为名誉院长。 2002年12月27日,第7届国际诗人笔会在中国江南水乡周庄举行国际现代诗歌及文化发展论坛,[[贺敬之]]及[[艾青]]、[[臧克家]]、[[郭小川]]等几位中国当代诗坛泰斗被授予“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3年,世界诗人大会、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授予贺敬之荣誉文学博士,以表彰他对诗歌创作和诗歌美学的杰出贡献。 2004年7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北京展出,贺敬之,一个深具民族脊梁精神的大诗人、大剧作家,他的骄人成就,已经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以其卓越的艺术天才思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大型新歌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传统,奠定了中国新歌剧的发展里程碑,几十年上演不衰,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被译为多种外文,在许多国家上演,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声誉,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同时,他也以其杰出的诗歌成就,画下了中国诗歌时代的又一个高峰,他的作品一直传诵至今,影响了几代人。被称之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在家乡山东枣庄已为他建立了贺敬之文学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诗人均十分景仰贺敬之,十分感谢贺敬之在创作上的指点与帮助。当代诗人陈运和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了首长诗《贺敬之的歌》出版,全诗3000多行,直接记叙了一位苦孩子、小八路怎样在党与延安精神的哺养下,成长为大作家、老部长的战斗一生。 提起“贺敬之”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把他与歌曲《翻身道情》、《[[南泥湾]]》,歌剧《[[白毛女]]》,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名作紧密相联。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必定知道,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发表出来都有一定份量。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他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他似乎注定就是为文学创作而生,成为时代的歌者。 '''曲作者'''[[File:A马可.jpg|260px|缩略图|左|[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A马可.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59382208_99931233 图片来自搜狐快讯]]]马可(1918年-1976年7月27日)作曲家, 马可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信[[天主教]]的家庭里,他的名字就是从福音书上圣徒马可那里借用来的。<ref>[http://www.kaiwind.com/culture/art/201412/17/t20141217_2179106.shtml 马可 著名作曲家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25日</ref> 1935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 会巡回演剧第三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后担任国军军委政治部抗敌演剧十队指挥和音乐创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游击战歌》、《太行山的呼声》、《保卫洛阳》及《吕梁山大合唱》等二百多首战斗歌曲,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 资料。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艺到东北,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1942年入党。 1943年春节,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掀起了红火的新秧歌运动,在鲁艺秧歌队中,马可除了编写剧本、作曲外,还参加演唱和乐队伴奏。 1944年,马可参加了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当此剧首场演出时受到了党中央的热烈赞扬。《白毛女》的产生在我国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多年来也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1945年底,马可告别了延安,随同鲁艺大队来到了东北新解放区工作,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马可的那支战斗的笔,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期间他先后谱写了《我们是民主青年》、《[[南泥湾]]》、《咱们的军队回来了》、《帮助军队打胜仗》、《[[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同时还创作了《荒火》、《血海深仇》、《[[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歌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File:马可a.jpeg|260px|缩略图|右|'''年轻时的马可'''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马可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sohu.com/pca/9562df1ecf78e80e5?cota363164021_120027093 图片来自湖北卫视大揭秘]]] 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ref>[http://www.sohu.com/a/159382208_99931233 人物||音乐大师马可 ]2017-07-23 18:57</ref> 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音乐室主任。创作有《燕子》等。 1964年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曾任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3年6月,马可著文《[[二人转]]》,称赞东北区代表团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演出二人转。他称《[[西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个是热情坦率的丫头,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为一段处理得非常细致的戏剧”。 建国以后,马可长期担负着音乐教育、戏曲研究和发展新歌剧事业,同时还写出了百馀篇音乐评论和理论文章。如《新歌剧和旧传统》、《从戏曲艺术的特点看戏曲音乐工作》、《戏曲唱腔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生活里少得了音乐吗?》、《[[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音乐家》和《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冼星海画传》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直到他被"四人帮"长期迫害而卧病在床时,他还念念不忘为人民写新的音乐作品。 1976年七月这位革命的音乐家离开了我们。他走了,可他的歌还在人们中间流传着,他走过的光辉路程,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马可名言''' 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马可 =4&tj_url=so_rec&sign'''演唱者简介'''=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File:郭兰英b.jpg|260px|缩略图|左|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郭兰英b.jpg 原图链接][http://elite.youth.cn/gtgz/201510/t20151012_7198879.htm 图片来自 中华儿女报刊社]]] [[郭兰英]](1930年12月31日-),出生于山西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和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成功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 [[郭兰英]]出生于[[山西]]平遥,这里是[[山西梆子]]的发源地之一。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对戏曲产生兴趣,6岁时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先后演出过《[[李三娘挑水]]》《[[二度梅]]》等一百多部传统戏,在戏曲表演方面初露头角。<ref>[http://www.bjd.com.cn/a/201910/18/WS5da9bd0ee4b00d89758830aa.html 【共和国荣光】郭兰英:永远为人民歌唱 ]时间: 2019年10月18日</ref> 1946年秋,郭兰英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 1947年,郭兰英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边学习边参加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剧目的演出。1947年11月,郭兰英转入华北联大文工一团在石家庄演出歌舞剧。 1949年4月,[[郭兰英]]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以演唱《[[妇女自由歌]]》获奖。1949年5月,郭兰英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往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同年担任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 1956年,郭兰英为电影《[[上甘岭]]》配唱插曲《[[我的祖国]]》。这首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电影《上甘岭》而做的插曲,在郭兰英的传唱中 红 遍大江南北,成为触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之歌”。 1961年,郭兰英的歌剧《[[春雷]]》拍成电影艺术片。 1963年,郭兰英举办独唱音乐会,开创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File:郭兰英a.jpeg|380px|缩略图|右|'''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南泥湾》'''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郭兰英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bjd.com.cn/a/201910/18/WS5da9bd0ee4b00d89758830aa.html 图片来自京报网]]] 1976年,郭兰英在庆祝粉碎“四人帮”文艺晚会中演唱《[[绣金匾]]》。 1979年,郭兰英的晋剧《[[金水桥]]》拍成电视戏曲片。 1981年,郭兰英举办歌剧片段晚会,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 1983年,郭兰英参演春晚歌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1985年,郭兰英开始在广东番禺创办民族艺术教育事业。 1986年,郭兰英离开北京南下广东,在广州番禺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原名: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并担任校长。从此她在这里扎下根,一待就是30多年,为艺术界培养了一届届优秀的学生。 2005年6月12日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 2009年11月获得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10年4月9日获得第一届“金葵花”中国歌剧艺术成就大典被授予“歌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4年3月19日获得第十一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表演艺术成就奖。 2016年,郭兰英参演央视春晚歌曲节目《[[回声嘹亮]]》,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2019年9月17日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郭兰英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主要演员。她主演的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春雷]]》《[[小二黑结婚]]》等,创造了喜儿、刘胡兰、小芹等许多扎根群众的生动艺术形象,受到百姓的欢迎。她也成为中国新歌剧方面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中国新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歌曲和歌剧唱段,高亢嘹亮的音 色 精神永放光芒和饱满的情感触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 '''参演歌剧戏曲:'''《[[白毛女]]》演喜儿、《[[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血泪仇]]》、《[[小二黑结婚]]》演小芹、《[[窦娥冤]]》、《[[刘胡兰]]》演刘胡兰、《[[春雷]]》、《[[红霞]]》、《[[红岭]]》、《[[红云岩]]》、《[[天河配]]》、《[[秦香莲]]》晋剧、《[[血泪仇]]》晋剧、《[[金水桥]]》晋剧
郭兰英在60年的从艺生涯中,不懈地努力探索,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北京日报评)她深入生活,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她遍访五大洲各国,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多次受到国内外的艺术嘉奖。
=='''歌曲鉴赏'''==
[[File:纺织a.jpg|400px|缩略图|右|'''纺线织布'''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纺织a.jp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562df1ecf78e80e5?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自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因为马克接受过西方音乐教育,抗战时期跟随冼星海学习西方作曲理论,所以这首歌的音乐性和艺术性有西方的音乐特点。此曲对比式二段体结构特征突出,第二乐段运用西方作曲理论的节奏特点,使全曲活泼欢快,在副歌部分特别显著。乐句的曲式结构整体对称工整,这是西方作曲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歌曲把人们看到南泥湾新面貌的喜悦之情,通过节奏和音符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File:生产b.jpg|400px|缩略图|左|'''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的创业精神'''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生产b.jp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562df1ecf78e80e5?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自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一首经典歌曲《南泥湾》好听极了 演唱: [[ 龚玥]]<ref>[https://v.qq.com/x/page/r0637t3gk0o.html 一首经典歌曲《南泥湾》好听极了 演唱:龚玥]2018年04月26日发布</ref>
何家斌笛子独奏《南泥湾》<ref>[https://v.qq.com/x/page/z0880hn721q.html 何家斌笛子独奏《南泥湾》 ]2019年06月05日发布</ref>
[[ 黎明 ]]、 [[ 吴倩莲 ]] 合唱《南泥湾》,当时吴倩莲好漂亮绝对算是一线美女<ref>[https://v.qq.com/x/page/f0344ecq97f.html 黎明 吴倩莲合唱《南泥湾》,当时吴倩莲好漂亮绝对算是一线美女] 2016年11月09日发布</ref>
[[ 周华健 ]] 演唱会翻唱《南泥湾》有滋有味呀 <ref>[https://v.qq.com/x/page/u0322mgkhz3.html 周
华健演唱会翻唱《南泥湾》有滋有味呀 ]2016年08月22日发布</ref>
11岁小男生演唱经典童谣《南泥湾》真是要逆天了 <ref>[https://v.qq.com/x/page/s0377hj2m6s.html 11岁小男生演唱经典童谣《南泥湾》真是要逆天了 ] 2017年02月21日发布</ref>
南泥湾 歌手: [[ 黑鸭子 ]] 所属专辑:民歌宴<ref>[https://music.163.com/#/song?id=358448&autoplay=true&market=baiduhd 南泥湾 歌手:黑鸭子 所属专辑:民歌宴]</ref>
4岁穿虎头鞋小女孩韩柯冉唱《南泥湾》,评为都忍不住一起唱了起来<ref>[https://v.qq.com/x/page/u0503u6t8fu.html 4岁穿虎头鞋小女孩韩柯冉唱《南泥湾》,评为都忍不住一起唱了起来 ]2017年05月15日发布</ref>
[[ 崔健]]-《 南泥湾》<ref>[https://www.ximalaya.com/yinyue/244553/2295877 崔健-《 南泥湾》]2014-03-18 22:00:25</ref>
怀旧老歌, [[ 刘紫玲 ]] 一首《南泥湾》 <ref>[https://v.qq.com/x/page/a0742y1szwi.html 怀旧老歌,刘紫玲一首《南泥湾》 ]2018年10月12日发布</ref>
[[ 杨钰莹 ]] 《南泥湾》,唤起了童年的回忆,<ref>[https://v.qq.com/x/page/t0616xlz7bx.html 杨钰莹《南泥湾》,唤起了童年的回忆, ]2018年03月29日发布</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