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601
次編輯
變更
晋察冀
,→化学厂
三用卡尺、小型计算尺:二者均为1988年4月23日晋察冀军工[[孟广贤]]通过晋察冀兵工史编辑部赠与抗战馆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两件工具在[[八路军]]和[[解放军]]中是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当时只有作战科作战处才能使用。
[[File:七七事变123.jpg|300px|缩略图|右|<big>七七事变</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07/f0405278c5e646d9bc185d57f9fcec2d.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25388488_66542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华战争的步伐,1938年底,日军向蠡县进军,他们沿途占城掠地,肆意烧杀抢掠,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燃起一片一片抗日烽火。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我少年儿童也不例外,也投入到了火热的斗争中去,各村组建了儿童团,成立了[[抗日游击小学]],坚持学习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如站岗、放哨、捉汉奸,募捐、送信、作宣传。区委在学校成立了除奸队,为党的外围组织。那时学校没有固定的校址和教室,有时在各家各户,有时在[[青纱帐]]里,树林里,[[潴龙河]]的沙滩上。更没有桌椅板凳,没有统一的课本教材,教材大多是教师编写,自己刻印后发给学生,教学一般采用教师巡回上课,学生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学生常常在地上写字,做算术题,有时分组讨论。敌情紧急时,则利用导师生制,即教师把功课讲给优等生,再由这些学生讲给大家,以完成教学计划。当时我们编了个顺口溜:“没有老师自己钻,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桌子趴膝盖,没有凳子搬块砖。”这正是当时艰苦学习条件的真实写照。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刻苦认真。学校文化生活异常活跃,在潴龙河的河套里跑步,在沙滩上翻跟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