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381
次編輯
變更
纸上谈兵
,無編輯摘要
'''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记载: [[ 战国 ]] 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ref>[http://www.sohu.com/a/235579564_99894804 西汉古纸比蔡伦造纸更早?],搜狐网 2018-06-13 18:36 </ref>,晚于春秋。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
'''作者''' : 司马迁
'''作品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代''' : 战国时期
==成语典故==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 [[ 赵国 ]] 大将 [[ 赵奢 ]] 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6d94d77b23.aspx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诗文网</ref>
==相关人物==
赵括(? - ~ 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历史评价==
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司马迁]]《 [[ 史记 ]]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702/15/44814716_767112018.shtml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个人图书馆 2018-07-02</ref>
[[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参考译文==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ref>[https://www.docin.com/p-13241340.html 纸上谈兵],豆丁网 </ref>
(8)赵:赵国。
(9) [[ 廉颇 ]] :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10)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约束,规矩。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ref>[https://www.bookbao8.com/views/201505/29/id_XNDI5NTQ5_41.html 上下五千年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书包网,林汉达,曹余章,2015-06-24</ref>,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 [[ 现代汉语词典 ]] 》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 [[ 上下五千年 ]] 》。
==英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