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36
次編輯
變更
杜善义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杜善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杜善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9C%E5…”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杜善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杜善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9C%E5%96%84%E4%B9%89%E9%99%A2%E5%A3%AB&src=tab_www&correct=%E6%9D%9C%E5%96%84%E4%B9%89%E9%99%A2%E5%A3%AB&ancestor=list&cmsid=9bfa1b244b645e711f9961d7f0bfdf89&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4#id=f64970d0c18caaa59cc888b141cb0fa2&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https://www.buaa.edu.cn/info/1544/2009.htm 来自新闻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辽宁大连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大学教授
| 知名作品 =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
}}
'''杜善义''',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ref>[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b595c63ae89d323bedbdc56919c13cbd&site=xueshu_se] ,百度学术</ref>,[[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90928776.html] ,中国工程院</ref>。[[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ref>[https://www.buaa.edu.cn/info/1544/2009.htm] ,新闻网</ref>。
==人物简介==
===履历===
1980-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淄博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院士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果概述===
在战略导弹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研究中,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研制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所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系统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成果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基础类一等奖。他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其成果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杜善义院士在航天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立了产学互动、各尽所长、按需办学的新模式,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检索39篇,EI检索48篇,出版著作10部。
===主要经历===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
1980年7月-1982年9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的研究。
1982-1987哈尔滨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
1987-199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1993-1998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1990-2003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1999-2003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1-2004 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术任职===
中国科协委员
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要兼职===
国际杂志《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INICA》,《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的编委
《复合材料学报》主编
《固体力学学报》和《宇航材料与工艺》副主编
《宇航学报》编委
==学术简介==
===研究成果===
长期致力于断裂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航天器典型复合材料与结构的性能表征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
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并对复合材料及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力学分析;率先研制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振动主动监控和主动变形控制系统以及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航天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了71名博士。
解决了战略武器复合材料及结构设施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解决某战术武器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数据问题;在国内率先研制了智能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学科===
工程力学 材料学
===突出贡献===
对热防护材料与力学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与合作者一起针对超高温等特种服役环境下材料的模拟表征与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建立了细观热防护理论,给出了特种◆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以及失效的科学表征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制了适合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等典型结构损伤和失效的分析软件,并利用低压信息预报爆破压力。
强调用"材料、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的思想解决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评价问题。
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性能衰退的概率统计模型。
解决了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断问题。
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用来预报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复合材料设计,并对复合材料及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力学分析。
对压电、铁电与功能梯度材料等功能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率先研制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振动主动监控和◆主动变形控制系统以及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
===学术著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6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
==个人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
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航天奖一项
==视频==
===我和我的哈工大 | 杜善义院士===
{{#iDisplay:u3017txi3jq|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科学家]] [[Category:中国工程院院士]]
| 姓名 = 杜善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杜善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9C%E5%96%84%E4%B9%89%E9%99%A2%E5%A3%AB&src=tab_www&correct=%E6%9D%9C%E5%96%84%E4%B9%89%E9%99%A2%E5%A3%AB&ancestor=list&cmsid=9bfa1b244b645e711f9961d7f0bfdf89&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4#id=f64970d0c18caaa59cc888b141cb0fa2&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https://www.buaa.edu.cn/info/1544/2009.htm 来自新闻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辽宁大连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大学教授
| 知名作品 =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
}}
'''杜善义''',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ref>[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b595c63ae89d323bedbdc56919c13cbd&site=xueshu_se] ,百度学术</ref>,[[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90928776.html] ,中国工程院</ref>。[[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ref>[https://www.buaa.edu.cn/info/1544/2009.htm] ,新闻网</ref>。
==人物简介==
===履历===
1980-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淄博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院士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果概述===
在战略导弹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研究中,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研制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所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系统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成果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基础类一等奖。他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其成果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杜善义院士在航天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立了产学互动、各尽所长、按需办学的新模式,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检索39篇,EI检索48篇,出版著作10部。
===主要经历===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
1980年7月-1982年9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的研究。
1982-1987哈尔滨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
1987-199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1993-1998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1990-2003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1999-2003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1-2004 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术任职===
中国科协委员
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要兼职===
国际杂志《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INICA》,《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的编委
《复合材料学报》主编
《固体力学学报》和《宇航材料与工艺》副主编
《宇航学报》编委
==学术简介==
===研究成果===
长期致力于断裂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航天器典型复合材料与结构的性能表征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
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并对复合材料及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力学分析;率先研制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振动主动监控和主动变形控制系统以及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航天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了71名博士。
解决了战略武器复合材料及结构设施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解决某战术武器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数据问题;在国内率先研制了智能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学科===
工程力学 材料学
===突出贡献===
对热防护材料与力学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与合作者一起针对超高温等特种服役环境下材料的模拟表征与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建立了细观热防护理论,给出了特种◆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以及失效的科学表征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制了适合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等典型结构损伤和失效的分析软件,并利用低压信息预报爆破压力。
强调用"材料、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的思想解决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评价问题。
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性能衰退的概率统计模型。
解决了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断问题。
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用来预报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复合材料设计,并对复合材料及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力学分析。
对压电、铁电与功能梯度材料等功能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率先研制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振动主动监控和◆主动变形控制系统以及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
===学术著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6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
==个人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
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航天奖一项
==视频==
===我和我的哈工大 | 杜善义院士===
{{#iDisplay:u3017txi3jq|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科学家]] [[Category: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