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苗族

增加 11,83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苗族''' | 图像 = File:苗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f0130e2a9a998caa.jpg…”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苗族'''
| 图像 =
[[File:苗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f0130e2a9a998caa.jpg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352f0100mik5.html 来自新浪网]]]
| 图像说明 = '''苗族''' |center
}}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起源和历史<ref>[http://www.minzu56.net/mz/ls/6706.html   苗族起源 ]民族网,2013-07-25</ref> ==
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在我国古典记载中,提到苗族的祖先是[[蚩尤]],苗族是由当时蚩尤所领导的九黎部落演变而来的,传说当时蚩尤先打败[[炎帝]],大肆的抢占炎帝部落,炎帝无奈只好率部投靠[[黄帝]],随后炎帝黄帝两部落在逐鹿与蚩尤部落开战,逐鹿大战后蚩尤战败被杀,九黎部一部分投靠了黄帝炎帝变成华夏族。则另一部分开始了迁徙,苗族就是在这迁徙中演变而来的。据说有 5次重大,大规模的迁徙。

== 宗教信仰<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mz09/2009-02/09/content_17247374.htm  苗族的宗教信仰 ]中国网,2009-02-09</ref> ==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 祈求神灵保佑。相信财神,并有“开财门祭”,祭瞬钉一方尺红布于门上,魔公呛咒,杀鸡献祭,以示求财。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平时家人遇到认为不吉利的事,或做恶梦等,要杀鸡祭祖,并请魔公呛咒转达子孙对祖先神灵的祈求。部分苗族也信仰道教。祟奉观音、关帝、天王菩萨和盘瓢等神。有的苗族称巫师为“白马”,有的称为“昂”,有的称为“宛能”,昭通部分苗族称为“波摩”。“波摩”曾有用汉文书写、读士音的经书。近百年来,基督教、天主教传人云南苗族地区,并在昭通、楚雄、曲靖等地分别成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演中分会(在富民)、基督教布道公会(在禄丰)、西南基督教联合会(在元谋)、西差会的内地会(在武定)以及石门坎教堂等教会组织,致使部分苗族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 服饰特点<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mz09/2009-02/12/content_17266320.htm  苗族服饰概说 ]中国网,2009-02-12</ref> ==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银饰同时也财富的象征。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重的可达 8 - 10 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绣衣上钉银饰而制成的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族特有的绣法。绉绣上衣花纹呈浮雕状,装饰效果强烈;散绣花纹十分精致漂亮;堆绣则指由各色三角绫子堆绣而成,装饰效果奇特而美丽。用这三种绣饰方法制作的上衣均为盛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必须钉上许多银饰才算最后完成,因此人们又将钉满银饰的花衣称作"银衣"。银衣的前襟、后背、衣袖、下摆等位置钉缀许多四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银片和银泡、银铃等錾花银饰。这种绣饰精美的银衣可能是我国民族服饰中最为精美的。

苗族姑娘胸前大都佩戴着硕大的银锁,银锁是苗族银装中的主要饰物,制作得十分精美,银匠在压制出的浮雕式纹样上錾出细部,纹样有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银锁下沿垂有银链、银片、银铃等。银锁又有 "长命锁"、"银压领"等名称,苗族姑娘从小就佩戴,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后方可取下。

黔东南苗族男青年亦有佩戴银饰的习俗,有的地方并将其作为未婚的标志。苗族男子盛装时穿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或银牌。男子佩戴 3 根银项圈表示未婚,佩戴两根银项圈的表示已婚。他们常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

== 建筑特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122c46059d63b1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苗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快资讯,2019-12-04</ref> ==
[[File:苗族2.jpg|缩略图|right|[http://pic120.nipic.com/file/20170108/9429909_125654686622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16489266.html 来自昵图网]]]
苗族鼓楼建筑艺术,.既具有宝塔式的建筑艺术,又有苗族吊脚楼的建筑艺术,是个名符其实的楼阁形式,只有节日喜庆时节,方能使用。因可存放芦笙,亦称为“芦笙楼”。

'''苗族鼓楼'''

一般都建于寨子的中央,多柱多边形立体尖顶宝塔形,为三节楼阁结构,最高一节,内榨楼板存放铜鼓,活长梯由内腔壁爬上。

鼓楼的建筑工序,先用钢凿斜凿垫柱巨石到一定的深度,对称栽实于场地的四周,再将巨木柱和外沿垫地厚穿枕架于基石凿处,斜度向里,用内穿杭撑着诸柱内上方,造成圆锥形宝塔楼架。楼身用厚木板嵌装成多边菱形椭壁。壁外雕琢各种花草鸟兽,飞蝶鱼虫,农夫耕耘,苗人吹笙跳舞,人兽混杂,和平相谐,图案清晰,线条粗犷,颇有生活气息。每节楼身腰部,各围装一围圈亭宇飞檐装饰。楼身顶部,用尖实木帽复盖。楼腹空腔圆形,用来存放集体的芦笙。

苗族鼓楼,玲珑俊秀,独具民族风格,是苗族人民审美意识和智慧的营造物。

'''苗族建筑代表——吊脚楼'''

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以改为瓦顶。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算命www.bmfsm.com)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 传统节日<ref>[https://www.yw11.com/jierixisu/2015/0813/10413.html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起名网,2019-06-01</ref> ==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苗年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春节'''

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 ”(niangx diel)与传统的“苗年”(niangx hmub)并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欢度,尤其是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是过春节,但不及苗族过苗年隆重,识汉字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

'''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赶秋节'''

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贵州[[桦桃]]一带的苗族地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开始为每年农历“立秋”,青年男女聚集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求伴侣。

== 饮食文化<ref>[http://www.minzu56.net/ys/wh/3842.html   苗族饮食文化 ]民族网,2011-11-30</ref> ==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 相关视频 ==
'''苗族舞蹈——踩鼓舞'''
<center>{{#iDisplay:page/g0844ed4dul |700|5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9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