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莉娜大廈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莉娜大廈'''<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50"></center><small>[圖片位址 原圖鏈結]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div>
'''莉娜大廈'''({{lang-pt|Edifício Rainha D. Leonor}})位於[[澳門]][[殷皇子大馬路]]與[[約翰四世大馬路]]交界處,樓高13層複式商住[[大廈]],建築於於1950年代末由[[慈善機構]][[仁慈堂]]斥資興建,是[[澳門南灣]]第一座填地上建起的當時澳門最高的商住大廈。2018年,澳門當局發出規劃條件圖草案,莉娜大廈未獲建議保留,引起了澳門坊間對於保育特色現代建築問題的關注。
莉娜大廈的商鋪,初期被用作理髮店、銀行和建築公司的辦事處,而大廈頂部後來更曾設置[[精工表]]的大型霓虹看板。1970年,大廈附近的[[葡京酒店]]和賭場開幕,又因當時[[新口岸]]區的房產未發展完全,是故造就了莉娜大廈曾一度成為當鋪林立之地——1970年代中至1990年代中,6個商舖裏最多出現過4間當鋪同時進駐。但後來因為[[新口岸]]的迅速發展,當鋪紛紛改為設在更就近的新口岸區,而莉娜大廈的商舖漸漸轉為銷售名牌衣履和電子產品為主。2000年代前後,大廈頂部的霓虹看板被拆除,而外牆則另設大型[[廣告]]橫額和[[視訊幕牆]],其視訊幕牆在2010年維修期間曾發生棚架倒塌意外,壓毀一輛[[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新福利]]巴士和三輛汽車。
== 設計 建築 特點==
莉娜大廈被認為是[[二戰]]後西方建築潮流對澳門影響的象徵。大廈設計簡潔並受到當時[[現代主義建築]]潮流影響,參照現代主義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科比意]]設計的[[馬賽公寓]]所採用的正立面方格形的設計和空心磚、以及每個單位分為上下兩層的複式設計——12層被分為6個大層,每層各有4伙,而每一大層再各分為2個小層的複式單位,1至11樓的單數層為單位的入口層,單位的下層部份設有[[廚房]]和[[客廳]]等較為公共的空間,面向[[約翰四世大馬路]]的一邊另設有[[陽台]];上層部份則屬較私人的空間,設有多個房間;各單位均各自有獨立樓梯連接上下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