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象岛石窟

增加 7,49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象岛石窟(Elephanta Caves,也音译作:埃勒凡塔石窟),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石窟,位于印度孟买以东10公里的阿拉伯海的象岛上…”
象岛石窟(Elephanta Caves,也音译作:埃勒凡塔石窟),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石窟,位于印度孟买以东10公里的阿拉伯海的象岛上,地属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象岛石窟艺术属印度教建筑中的马拉他派,即利用石材或巨大岩石凿成,其建造时间较长,整个石建与雕刻装饰浑然一体,十分壮观。象岛石窟,位于印度 孟买以东6公里的阿拉伯海上,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象岛石窟宽宏雄伟,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了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

==地理位置==
象岛石窟(Elephanta Cave),又叫埃勒凡塔石窟,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石窟,位于距孟买约10千米的海岛上。

象岛石窟,位于印度孟买以东6公里的阿拉伯海上。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象岛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点==

象岛石窟艺术属印度教建筑中的马拉他派,即利用石材或巨大岩石凿成,其营造时间较长,整个石建与雕刻装饰浑然一体,十分壮观。

象岛石窟有5座石窟,象岛石窟指的第1窟,约建于8世纪。石窟为一凿空山岩的湿婆庙,窟平面呈十字形,列柱林立,边长约40米,西端另凿一供奉林伽的独立式方形祠堂。祠堂四门两旁各立有两尊高浮雕守门神巨像,石窟门廊两侧及窟内岩壁上有9幅巨大的高浮雕嵌板,所刻内容为印度教大神湿婆的各个不同侧面。

象岛石窟宽宏雄伟,大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了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雕刻的题材多与印度教有关,表现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也有表现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其中最著名的是5号石窟内一座高约5.5米的湿婆神像,这是一座三面胸像,正面代表创造者,神情庄重,左面代表毁灭者,面目狰狞;右边代表守护神,面带笑容。此外,关于体现舞神、湿婆斩魔、湿婆婚恋的雕刻也是世间少有的杰作。象岛的石窟雕刻生动细致,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名字来源==

象岛是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地方,印度名为加拉普利,源自该岛南部一村庄的名字。16世纪葡萄牙人上岛时,在登陆地点发现了一头石雕大象,所以将此岛取名为象岛。随潮水涨落的不同,象岛的面积也在10-16平方公里之间变化。金岛被一个小山谷分成两个小山丘,菩提树、芒果树、棕榈树、阿育王树、凤凰树等遍布山谷,景色十分秀丽。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岛上一座座历史悠久的石窟。

==发展简史==
16世纪由葡萄牙人登陆时发现一石雕大象而命名,有5座石窟,象岛石窟指的第1窟,约建于8世纪。石窟为一凿空山岩的湿婆庙,窟平面呈十字形,列柱林立,边长约40米,西端另凿一供奉林伽的独立式方形祠堂。祠堂四门两旁各立有两尊高浮雕守门神巨像,石窟门廊两侧及窟内岩壁上有9幅巨大的高浮雕嵌板,所刻内容为印度教大神湿婆的各个不同侧面,著名者有高约5.5米的石刻巨型胸像《湿婆三面像》。石窟雕像造型浑厚、雄劲而典雅,充满神秘主义的象征。称为“石窟城”的埃勒凡塔位于阿曼海临近孟买港湾的岛屿上。石窟内集中了大量表现崇拜湿婆神的石雕艺术作品。通过石窟里的那些作品,特别是主洞内高大的浮雕,印度艺术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埃勒凡塔石窟位于孟买附近阿曼海的一座岛屿上,乘船从孟买出发到埃勒凡塔石窟仅需半个小时。“埃勒凡塔”是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对石窟所在岛的称呼,后来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岛上有一头“镇岛之宝”的石雕大象,所以被称做“象岛”。

埃勒凡塔石窟是孟买附近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印度石窟中的杰出代表。全岛两边为山丘,中间为山谷,棕榈树、普提树、阿育王树、凤凰树满山满谷,景色秀丽。


尽管石窟开凿于公元450年到750年佛教衰落,印度教兴起的阶段。虽然经历了葡萄牙侵略者的蓄意破坏,它的规模、景观,以及艺术感染力仍然可以和世界上任意一处最出名的石窟相媲美。石窟内有大量的浮雕、塑像,其题材多为湿婆(印度三大神中司破坏之神)的传说故事和古印度人的生活情景,其雕塑的神像、雕饰具有高超技巧,为印度石窟艺术的代表。

第5号石窟有一尊湿婆像,高达6米,一首三面,以不同的面部表情表示了湿婆神不同的形象,正面像庄严,代表了梵天(印度教中的创造之神)或守护者毗湿努;右边像表情温顺,面带笑容,代表湿婆神精神化身婆婆娣;左边像双眉紧皱,口半开,嘴角露出獠牙,代表破坏者湿婆,即恐怖之神。另一尊湿婆神化身为舞王的健舞石刻,象征着生、住、灭、转化和解脱等宇宙创造、守护和破坏的过程,姿态优美,动作灵活。

 石窟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尊高约5.5米的西瓦三面胸像:右面像为女性,手拈莲花,表情温存,面带笑容正面做手托净瓶神情庄严,睿智超脱;左面像为男性,手握毒蛇,双眉微皱,口露獠牙。一般认为西瓦的三面做分别象征宇宙创造、保存、毁灭的永恒变化。也有人认为这是将印度教三大教--布茹阿玛(创造之神)、维施纽(保护之神)、西瓦(破坏之神)合雕于一身,这三神的雕像叫做(三面神像)。这尊不朽的杰作现在几乎与泰姬陵齐名。

石窟内西瓦斩杀阿达卡的石雕像展现了智慧对愚昧的胜利。大自在天西瓦一面挥动利剑砍杀象征黑暗的魔鬼,一面用一只碗盛接污血以防止其溅落地面。记述西瓦神与帕尔瓦蒂完婚及对弈场面的石刻则洋溢着生活气息。西瓦神化身舞王的石雕,姿态优美,动作灵活。埃勒凡塔石窟的雕刻独具特色,风格属从芨多古典主义的静穆。庄严向印度巴洛克的激动、华丽过渡期间,造型淳厚、雄劲而典雅,主题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象征。前往石窟的路旁两边聚居了很多猴子,经常向游人乞讨食物。

埃勒凡塔石窟是自公元6世纪以来印度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模仿印度宗教仪式中坛场的摆设来安排布局的。石窟建筑群内共有两条主轴线,南北方向的轴线从主门延伸到石窟内,东西方向轴线从偏门一直延伸到石窟内的神殿。南北轴线塑像群是石窟南北方向建筑的核心,在南北沿线上分布着许多加粗的长柱,颇为壮观。沿东西轴线分布的大部分建的筑是一些风格独特的浮雕,形成了该方向建筑的一大特色。东西轴线恰好穿过埃勒凡塔石窟内的神殿。

象岛的石窟坐落在靠东南的小丘上,约开凿于6世纪到9世纪,那个佛教逐渐衰落,而印度教和耆那教重新兴起的年代。尽管这一小岛四面环海,却仍然不能避开不幸的降临,在莫卧儿王朝时,象岛的石窟就开始遭到破坏。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不少军人竟然把石窟雕刻当作打靶目标,许多石窟被毁坏殆尽,面目全非,只有少数的几座保存了下来。

==参考文献==
766,2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