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940
次編輯
變更
龙海市
,创建页面,内容为“龙海市(古属漳州府龙溪县、海澄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龙江出海口,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县,1993年撤县设市…”
龙海市(古属漳州府龙溪县、海澄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龙江出海口,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县,1993年撤县设市。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东与厦门市接壤,南与漳浦县交界,西和漳州市区、南靖县、平和县毗邻。西距漳州市区19千米,西北距省会福州市292千米。
龙海自古以来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的诞生地。有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江东桥;还有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
==建制沿革==
南朝梁武帝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属南安郡。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升晋安郡为闽州,龙溪县地属闽州南安郡。光大二年(568年)闽州改为丰州,属丰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即陈祯明三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在今福州),废建安郡、南安郡,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龙溪县地直属泉州(驻地今福州)。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翌年改闽州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龙溪县地属建州;三年析建州地置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丰州,州驻地今福州:六年闽县升制为泉州都护府,龙溪县属之,不久丰州撤销并入泉州,州驻地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置武荣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武荣州,不久州废,并入泉州,州驻地福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 州驻地为今福州,今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多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716年(开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龙溪县属武荣州,不久州废,并入泉州(州驻地)福州。
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晋江),龙溪县属泉州。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属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龙溪县属之。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
贞元二年(786年)漳州迁治龙溪,龙溪县成为附廓。
886年(唐光启二年)王潮三兄弟随王绪农民军进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委王潮为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漳州为其治地,909年(闽国开平元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称南州,龙溪县属南州,清源军代管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清源军代管漳州。
963年,清源军(下辖泉州、莆田、漳州)改名为平海军,陈洪进为节度使,同时管辖南州,漳州属平海军。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龙溪县属福建省漳州路。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朝廷批准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图和漳浦县二十三都之九图,设置海澄县。龙溪、海澄属漳州府。
清龙溪、海澄属漳州府。清朝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
1912年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制,龙溪、海澄属福建省西路道;3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龙溪、海澄属之。
1925年废道,福建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海澄属省直辖。
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龙溪县城),4月下旬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龙溪、海澄两县属之,至5月28日红军回师苏区时终止。
1933年11月发生“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2月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龙溪、海澄属龙汀省。
1934年7月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龙溪、海澄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龙溪、海澄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福建,龙溪、海澄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地初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0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龙溪、海澄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
1950年4月1日,龙溪、海澄属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改属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50年0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地区专员公署。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县级漳州市(今芗城区)。
1955年3月,改龙溪地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57年9月,漳浦县董浦、三美、山边3个乡划归海澄县。
1958年8月,海澄县海沧、新垵2乡划入厦门郊区,现在划属于厦门海沧区。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61年6月,龙海县天宝、浦南2个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1个生产大队和后房农场划归漳州市。
1967年6月,龙海县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27日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5月改属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
==行政区划==
1978年3月,龙海县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0月,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改为龙海县人民政府,仍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6月,龙海县属漳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设市(县级市)。
==地理位置==
龙海市位于北纬24º11’~24º36’,东经117º29’~118º14’。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西和漳州市区、南靖县、平和县毗邻,南与漳浦县相接,东与厦门市海沧区、思明区相望,西距漳州市区19千米,西北距省会福州市292千米。
==地形地势==
龙海市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北部丘陵地带属戴云山脉的余脉,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带属博平岭的支脉。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境内最高峰大尖山位于程溪镇,海拔953.6米;最低点为港尾浯屿岛以东的九节礁中间,海拔-47米。
==气候特点==
龙海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少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
多年平均气温21.5℃,1月份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0.2℃(1973年12月26日);7月份平均28.9℃,极端最高气温40.9℃(2003年7月26日)。
最低月均气温6.3℃(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0℃(2003年7月)。
平均气温年较差15.8℃,最大日较差15.9℃(1989年12月7日)。生长期年平均365天(全年),无霜期年平均337天,最长达366天,最短为284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8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全年)。年平均降水量1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34天,最多达170天(1975年),最少为100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187.1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小雨量毫米944.1(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水文特征==
龙海市境内河道属九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道九龙江北溪和九龙江西溪二条,总长35.8千米;四级河道九龙江南溪一条长57.5千米。
河网密度为1.15千米/平方千米。三条河道总长93.3千米,流域面积665.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05.46亿立方米。
境内最大河流为九龙江北溪,从江东古桥上游约2千米处流经下游郭洲头后分为南港和北港。其中,南港流至下游约1.5千米处的福河村与九龙江西溪汇流至乌礁岛;北港流经安山村。至此,九龙江北溪、西溪再次汇合穿越下游浒茂、乌礁二岛,分为南港、中港、北港,直至海门岛,汇集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三溪之水进入厦门港注入东海。
北溪在境内全长18.05千米,流域面积148.1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281.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冻害以及雷电灾害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2次左右,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10月8-9日。
9914台风于1999年10月9日10时正面袭击龙海市,影响时间长且强度强,龙海市气象观测站瞬间最大风速达到12级,给全市造成极大灾害,经济损失共9.8亿元,其中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29.45万亩;绝收面积8.2万亩;水果受灾面积7.2万亩;水产受灾面积3.4万亩。房屋倒塌或半倒塌2.5万间。
水利、通信、电力设施损失8450万元,道路、码头等损失1.23亿元。人员死亡18人,失踪3人。冻害最严重的一次出现在1999年12月21-26日,连续6天最低温度低于5℃,22-25日4天有霜冻,23日伴有结冰,由于低温持续时间长,全市大范围农作物严重受灾,各种蔬菜损失5000万元,经济作物等损失8505万元,总计损失13505万元。此次所受冻害为50年一遇。
==自然资源==
===地下矿藏===
龙海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17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金属矿产6种,能源矿产1种。其中,地热矿区6个,资源储量:2912.44吨/日;长石矿区7个,资源储量:15.07万吨;高岭土矿区7个,资源储量:2091.3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矿区30个,资源储量:291.47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矿区59个,资源储量:9930.54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区22个,资源储量:235.33万吨;矿泉水矿区16个,资源储量:3487.58吨/日。
===林地面积===
龙海市拥有林地面积105万亩,是中国水仙花之乡,浮宫镇为福建杨梅第一镇。
===野生动物===
有兽类27种、禽类98种、鱼类400多种。
2018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2.41万人,总户数20.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4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2%。
==人口民族==
2018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9.81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69.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5]
2011年末,龙海市有畲、苗、土家、壮等45个少数民族,人口17870人,占总人口的2.17%。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畲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其中畲族938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2.5%。
==经济概况==
2018年,龙海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8..3476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073亿元,增长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0710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5956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3.3967亿元,增长9.2%;出口总值31.58亿元,增长11.6%;实际利用外资18.45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940亿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2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6元,增长8.8%。
==科教==
2018年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1家。全年专利申请1638件,专利授权732件,其中发明16件,实用新型552件,外观设计164件。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9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6件。
2018年全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3所(其中:初中校15所,完中校8所),小学158所(含9个教学点),公立幼儿园22所,特教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10人(初中:1660人,高中850人),小学专任教师258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63人,特教专任教师20人。中学在校生25267人(初中生16229人,高中生9038人),小学在校生46364人,在园幼儿5958人,特教在校生122人。
===龙海市院校名单===
中学 龙海一中 龙海二中 龙海四中 龙海实验中学
海澄中学 港尾中学 龙海民族中学 榜山中学
东园中学 浮宫中学 浒茂中学 白水中学
龙海市外国语中学 龙海八中 海师高级中学 莲花中学
卓岐中学 厚境中学 厚境中学 凫溪中学
桃源中学 乌礁中学 浯屿学校 程溪中学
官园中学 下庄中学 龙海五中 龙海六中
古县中学 长边中学
==文化体育==
2018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4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2万册。
2010年,龙海市成功承办第六届漳州农运会并荣获金牌奖牌双第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省体育“三十佳”,残疾运动员魏燕鹏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交通状况==
龙海拥有陆、海、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比较便捷。
2018年全市道路、水路货运量完成2338万吨,增长8.6%。货运周转量完成159017万吨公里,增长8.6%。客运量完成1985万人次,增长8.5%。客运周转量完成76436万人公里,增长8.7%。港口吞吐量(石码港区)523万吨,增长16.2%。[5]
===陆路===
龙海市境内龙厦铁路(龙岩至厦门)、厦深铁路(厦门至深圳)与国道324线(福州至昆明)、319线(厦门—成都)、沈海高速公路(沈阳—海口),省道漳云线和厦漳高速公路、漳诏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海运===
海路有九龙江西、北、南三溪贯穿全域,海轮可直达厦门、上海、汕头、香港、澳门等地;距离龙海市区仅有19公里、年货物吞吐量达8117.2万吨的厦门港可直达北美、南美、欧洲、地中海、大洋洲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拥有辐射全球的航运网络。
龙海江、海岸线全长29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达113.1公里,水域深而广阔,又具有较好的御风隐蔽条件,为福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全市拥有石码、后石、招银3个港区和角美、浒茂洲2个作业区,从2005年12月31日开始正式纳入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现已建成中小泊位码头5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座。其中,招银港区是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对金马直航货运口岸,2008年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建有万吨以上码头8座(15万吨级2座、10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
===航空===
航空有距离龙海市区仅有59公里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航线遍及内地及港澳地区、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
==历史文化==
===跳过火===
是延续千年的民俗传统活动。在各村、社信奉的神明诞辰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神庙前,燃起木炭火堆(木炭火堆有、之分,各个村、社不同)。由本村长者手捧香炉,率先赤脚踩过燃烧的木炭堆,朝前奔去。紧接着由本村青壮年男子,或挥舞旌旗,或肩扛神明雕像,或怀抱幼子,赤脚飞奔踏过木炭火堆。浩荡的队伍绕神庙三巡,踏火三遍,赢得阵阵喝彩。
===歌仔戏===
歌仔戏在福建又称为芗剧,是在台湾歌仔戏和闽南改良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源于漳州锦歌,成型于台湾宜兰,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宜兰和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集聚地,是维系大陆、台湾、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所有闽南人的一条重要情感纽带,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十大类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歌仔戏(芗剧)名列其中。龙海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隶属漳州,与台湾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是歌仔戏的发祥地和摇篮。歌仔戏曾是整个闽南文化区域观众最多的民间戏曲剧种,是所有闽南人共同创造和共同拥有的艺术,其孕育、形成和传播,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歌仔戏真实地见证了闽台两地人民的血缘、情缘、亲缘、戏缘。
===大鼓凉伞===
是福建闽南一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民间舞蹈大全》记载:“大鼓凉伞亦称‘花鼓阵’,主要流传于漳州市。每逢喜庆佳节、迎神庙会,该地区乡村村村都表演这个舞蹈,扎根之深、影响之广,可谓家喻户晓。”
===常春岩上闹戏钹===
佛门杂技戏钹相传是十八罗汉之一的手持铜钹尊者所创,即是香花僧人,在民间辗转流传,由香花僧人在常春岩口传身教流传下来。常春岩始建于宋朝,系宋朝南少林开基漳州即同时开基常春岩。
佛门杂技戏钹的传播伴随着中医秘方验方流传,且所传的中医秘方验方却是在民间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这对研究武僧的佛门杂技武艺和行医济世中医秘方验方的关系,是在许多内涵值得研究。
戏钹的主要价值在于一是这是一种技巧很高的武艺,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二是每逢重大节日、传统节日上街献艺,增加节日气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三是适应佛界活动的一种内容,佛祖生日、上元、中元、下元、寺庙庆典、超度亡灵等各种活动均可参与。
==风景名胜==
龙海旅游资源众多,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呈现出滨海温泉、花果生态和九龙江人文三大旅游特色。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普照禅寺、金谷温泉、万松关、紫云公园、百花村、瑞竹岩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以及万松关休闲山庄、甘文钓鱼村、高超果蔬观光园等优秀乡村旅游点,海门岛、浯屿岛等闽南渔家风情小岛独具特色。2013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40.6万人次,总收入7.36亿元。
===云盖寺===
位于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始建于宋朝,是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重建庙宇,创办云盖山佛光文化事业,有佛光文化城、法华院、云盖山旅游风景区等。庙宇分为中、左、右三殿,中殿为“大雄宝殿”,主神坛供奉南无本释释迦摩尼佛。寺后高山群立,奇石巍然,树木青翠。其南面有座白云水库;西北侧山上有烘炉寨,为郑成功踞守厦门时重要的外围防御据点,现存外寨、内寨、中心指挥台、暗道机关和集义厅等。
===金仙岩===
位于白水镇庄林村。始建于元至正十九年。岩上供奉如来、观音。金仙岩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建筑依山而建。岩上有明张瑞图手迹“金水潭”,乡贤王命岳“如是”,何楷“求雨文”等摩崖石刻数段。金仙岩内景观众多,分别为渡云桥、迎客松、蓬莱仙阁、滴水成泉、品茶亭、岩潭月影、千年铁树、龙泉石刻八景。
===普照禅寺===
(瑞成休闲农庄):位于港尾镇卓岐村,是全国唯一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寺庙。普照禅寺前身是福德寺,又名关刀寺,系以当地古迹“石关刀石”命名。普照禅寺建于1995年,占地160亩,耗资上亿元。在建造上,融进了大量的海外色彩和风情,同时加入中国化建筑成分,将中外建筑文化与佛教文化神奇的融为一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世界化佛教建筑景观。普照禅寺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主色调,相似色调的建筑形成建筑群。设有素菜馆和幽静典雅的茶座、咖啡屋等休闲场所。融朝圣、观光、休闲、户外活动于一体,是充满异国风情的观光旅游圣地。
===南太武山===
位于港尾镇东南十余公里处,与金门的北太武遥相呼应,古时曾是军事要地。山上有古刹“福兴寺”。南太武山又是一座天然中草药库,其中名贵的“太武香菇”驰名海内外。
===紫云公园===
位于龙海石码南郊,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寺庙人文景观为特点,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以休闲、健身、观景、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埭美水上古民居: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东园镇埭美村,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也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闽南古建筑的一个缩影,因此有“闽南水上第一村”的美誉。
===牛头山古火山口===
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白塘村的东南海滨,它是一座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园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遗迹和后期风化侵蚀地貌景观,海滩上一百四十多万个柱状节理组成的玄武岩地貌,给人以美的震撼。牛头山古火山口是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海底古火山口之一,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和“海上兵马佣”。
===九龙江口红树林===
位于龙海市紫泥镇甘文农场的九龙江入海口处,是福建省内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区域内的红树植物有5科7属10种,占福建省总数的83.3%,主要有秋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桐花树4个群落,另有盐沼植物和海岸植物类型的高等植物,是地球上红树林分布最北缘,生长最好的区域。九龙江口红树林景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极目远眺可见海天苍茫,渔帆点点,景色壮观迷人,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金谷温泉水上乐园===
坐落于漳州龙海市东泗乡,距离漳州市区仅30公里,距厦门市区40公里。其温泉水质晶莹剔透,水量丰富,日出水量5千吨,富含丰富的锶、氡、氟、锂、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锶元素和偏硅酸均超过规定标准,可谓“双料温泉”,医疗价值极高。景区内有温泉水上乐园、露天温泉休闲区、国际化专业SPA会所、特色餐厅、温情酒吧等娱乐休闲项目,是娱乐休闲、旅游度假、会务交流的理想圣地。
===甘文钓鱼村===
坐落于龙海市紫泥镇甘文农场内,距离紫泥高速出口仅3公里,与著名的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相毗邻。钓鱼村里的鱼类直接来源于红树林的滩涂或九龙江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的活水养殖,这里的紫泥螃蟹、跳跳鱼、老蛏鲜美无比,另外还有采用绿色天然方法饲养的珍珠鸡、土鸡、土鸭,有机种植的野菜、蔬菜等。是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渔家娱乐钓鱼村,2011年被评为“水乡渔村”。
===高超果蔬观光园===
位于龙海市浮宫镇际都村。观光园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漳州市区40公里,距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5公里,距厦漳大桥出口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龙海市生态农业示范点、龙海市浮宫杨梅科普地。观光园环境优美,视野广阔,是城市居民的世外桃源,内有水库、鱼塘、特色果园,除杨梅外、还种植桑葚、葡萄等优质水果,果蔬全部采用有机种植。可提供科普观光、桑葚采摘、山间垂钓、特色餐饮等服务。是一个亲近果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镇海卫古城===
位于南太武山麓,鸿江之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兵戎古城。其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并称明初四大名卫。镇海卫古城,历经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山海壮丽,物富民丰,犹如一颗海上明珠,正闪烁着瑰丽的光芒。
===中山亭===
原名“益思亭”,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码镇。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部驻石码时建,1929年北伐军入闽时,何应钦部驻石码,改称“中山亭”。抗日战争期间,石码区政府在亭中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于文革期间被毁)。亭坐南向北,平面呈正方形,用12根钢筋水泥柱支撑。
===海澄文庙===
又称孔庙,位于海澄镇豆巷村龙海二中校园内,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由郡守唐九德建。文庙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泮池、戟门、天井、月台、东西庑、大成殿、名宦祠、崇圣祠、乡贤祠。
===海澄城隍庙===
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澄镇区中心。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庙宇坐北朝南,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三殿布局,主体为木构硬山式建筑庙群。三进三殿循序渐进,主次分明,形成“众星捧月”突出二殿城隍的布局效果。
===晏海楼===
又称八卦楼,它像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市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附近。晏海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原系一座军事瞭望台,今为龙海市名胜古迹之一。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登临怀古,赋诗酬唱。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现存晏海楼有4层,高约30米,对角宽约8米。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瑞竹岩===
位于龙文区蓝田街道梧浦村,实际归龙海榜山镇管辖,为五代高僧楚熙所辟。庙左石室内有石禅床,传系五代高僧楚熙入定处。岩上原有寺庙四座,后大部坍塌,20世纪90年代按原址重建,经多次扩建,现今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岩上有摩崖石刻十多处,另有石榜、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物。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名僧、艺术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曾居于此并撰书寺志。瑞竹岩寺依山傍水,东邻福建四大古石桥之一的江东(虎渡)古石桥,西接漳东雄关万松关,面临九龙江西北两溪合流处,位于漳厦、漳龙高速公路交汇之地,交通便利(新修公路可直达寺前),气势磅礴,景致峻秀,草木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
===万松关休闲山庄===
位于龙文区蓝田街道梧浦村,实际归龙海榜山镇管辖,高速公路江东出口处,紧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关,周边有瑞竹岩风景区、江东桥、鲈鱼一条街、连氏宗祠等景区景点,是漳州乡村旅游示范点。
山庄总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设旅客服务中心、特色美食餐饮楼、多功能厅、住宿客房、休闲茶楼、自助烧烤区、山庄休闲酒吧、生态果蔬自助采摘区、景观休闲凉亭等区域和设施设备。山庄提供餐饮、住宿、会议等服务,设有多功能厅、特色包厢等10间,能同时容纳400-500人用餐,提供美味精致的农家菜。山庄配有客房和能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并向游客销售陶瓷等旅游纪念品。
==土特产品==
===白水贡糖===
因传为贡品而得名。精选上等花生、麦芽糖、白糖混合锤炼而成,其特点是“味香、质醇、食酥、色美”。2000年,获第二届海峡花博会金奖。
===东园绿豆粉粿===
发源地在东园镇埭尾村厝仔社,是龙海的传统风味小吃。其质地晶莹剔透,柔韧而富有弹性;其口感冰凉滑嫩,爽口而味道鲜美;其功用清热解毒,消暑而润肺润喉,是夏天食用之佳品。故在闽南一带久负盛誉。
==历史名人==
龙海辖区内的古代著名人物有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周匡物,南京户都尚书潘荣,开台王颜思齐,郑成功虎将之一的甘辉等。
甲午战争时督办全台团防大臣的林维源,创办华侨银行有限公司的林秉祥,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王占春,参加长征、任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等。
现代的著名人物有中将苏静、中将蓝丁寿,广东省委书记王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
===颜思齐===
(1589~1625),字振泉,海澄县人。明万历间到日本避难,后从事贸易,若干年后渐有家产。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颜思齐与同在日本的闽南人杨天生、郑芝龙等人结为兄弟,大家推举思齐为盟主。思齐不满幕府的专制统治,参与日本农民、町人的政治斗争,走漏风声,逃离日本,后在台湾笨岛(又称“北港”)登陆。
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大力开发山海,利用海上交通和海上资源,发展经济,安排群众生活。他们还进行海上贸易,解决岛上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资和资金。闽南的亲戚故旧陆续奔往投靠,大致有3000余人。思齐去世后,台湾人民铭记思齐的开拓功绩,在新港妈祖庙前兴建“思齐阁”和“怀笨楼”。
===林秉祥===
(1873~1944),龙溪县浒茂城内人。少时赴新加坡,后任丰源航务局经理。他把航务局改为和丰轮船公司,全盛时拥有29艘远洋巨轮。航行南洋各埠及香港、厦门、上海等10多个口岸。他热心公益事业,被英国当局授予“太平局绅”荣誉称号,被国民政府大总统颁发三等嘉禾章并赠木质浮雕巨匾一块(上书“急公好义”金字)。
在新加坡,秉祥还投入巨资,以“和丰”为号,经营矿业,种植椰树和橡胶,开办银行。和丰银行分支行遍及马来西亚各埠和香港。为促进华侨团结,互相资助,发展企业,他遂将丰和银行改组为华侨银行有限公司。1944年,病逝新加坡。
===张水锦===
(1891~1949),龙溪县人。1949年为迅速渡海解放厦门,解放军派出部队到石美发动组织渔民船工,筹集船只以载运解放军渡海作战。张水锦和老伴黄进川带领三个儿子出席船工大会。此时张水锦已58岁,其夫黄进川已60岁,按上级规定,可不参加渡海战斗,但她坚决要参加渡海战斗,领导只得同意她一家五人两艘虎网船参加渡海战斗。
10月15日18点正,张水锦一家5人驾驶着两艘渔船,运载解放军战土向鼓浪屿前进。敌人炮火纷飞,黄进川、黄天足中弹倒下,已身负重伤的张水锦顾不得上前扶他们,接过舵把继续前进。后张水锦一家5人和两艘渔船,均又中弹沉没。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张水锦支前特等功臣。
===苏静===
(1910.12~1997.11),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人。
1926年考入漳州省立第八中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32年4月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时,苏静与苏精诚等组建游击队,协助红军开展宣传、筹款等工作。后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任总指挥部参谋。
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平津战役中,作为我军代表只身进入北平,同傅作义进行和谈,并代表我军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因病逝世。
===王德===
(1906.5~1996.2)原名曾宗乾,龙海市浮宫镇后宝村人。
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与王占春等到九湖、程溪一带开展抗捐抗税斗争。
1929年7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1930年5月,与罗明等领导厦门劫狱斗争,取得胜利。
1931年1月被调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1937年3月后任中共北平学委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
1942年8月任中共晋绥二地委书记、120师独立2旅政委等职。解放后,历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书记、中南局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
1979年重新工作后任广东省委书记。1996年2月23日因病逝世。
==荣誉称号==
1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
2 全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
3 龙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
4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5 2012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6 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7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8 2018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参考文献==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东与厦门市接壤,南与漳浦县交界,西和漳州市区、南靖县、平和县毗邻。西距漳州市区19千米,西北距省会福州市292千米。
龙海自古以来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的诞生地。有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江东桥;还有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
==建制沿革==
南朝梁武帝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属南安郡。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升晋安郡为闽州,龙溪县地属闽州南安郡。光大二年(568年)闽州改为丰州,属丰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即陈祯明三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在今福州),废建安郡、南安郡,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龙溪县地直属泉州(驻地今福州)。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翌年改闽州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龙溪县地属建州;三年析建州地置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丰州,州驻地今福州:六年闽县升制为泉州都护府,龙溪县属之,不久丰州撤销并入泉州,州驻地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置武荣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武荣州,不久州废,并入泉州,州驻地福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 州驻地为今福州,今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多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716年(开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龙溪县属武荣州,不久州废,并入泉州(州驻地)福州。
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晋江),龙溪县属泉州。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属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龙溪县属之。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
贞元二年(786年)漳州迁治龙溪,龙溪县成为附廓。
886年(唐光启二年)王潮三兄弟随王绪农民军进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委王潮为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漳州为其治地,909年(闽国开平元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称南州,龙溪县属南州,清源军代管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龙溪县属漳州,清源军代管漳州。
963年,清源军(下辖泉州、莆田、漳州)改名为平海军,陈洪进为节度使,同时管辖南州,漳州属平海军。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龙溪县属福建省漳州路。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朝廷批准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图和漳浦县二十三都之九图,设置海澄县。龙溪、海澄属漳州府。
清龙溪、海澄属漳州府。清朝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
1912年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制,龙溪、海澄属福建省西路道;3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龙溪、海澄属之。
1925年废道,福建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海澄属省直辖。
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龙溪县城),4月下旬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龙溪、海澄两县属之,至5月28日红军回师苏区时终止。
1933年11月发生“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2月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龙溪、海澄属龙汀省。
1934年7月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龙溪、海澄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龙溪、海澄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福建,龙溪、海澄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地初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0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龙溪、海澄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
1950年4月1日,龙溪、海澄属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改属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50年0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地区专员公署。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县级漳州市(今芗城区)。
1955年3月,改龙溪地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57年9月,漳浦县董浦、三美、山边3个乡划归海澄县。
1958年8月,海澄县海沧、新垵2乡划入厦门郊区,现在划属于厦门海沧区。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61年6月,龙海县天宝、浦南2个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1个生产大队和后房农场划归漳州市。
1967年6月,龙海县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27日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5月改属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
==行政区划==
1978年3月,龙海县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0月,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改为龙海县人民政府,仍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6月,龙海县属漳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设市(县级市)。
==地理位置==
龙海市位于北纬24º11’~24º36’,东经117º29’~118º14’。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西和漳州市区、南靖县、平和县毗邻,南与漳浦县相接,东与厦门市海沧区、思明区相望,西距漳州市区19千米,西北距省会福州市292千米。
==地形地势==
龙海市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北部丘陵地带属戴云山脉的余脉,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带属博平岭的支脉。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境内最高峰大尖山位于程溪镇,海拔953.6米;最低点为港尾浯屿岛以东的九节礁中间,海拔-47米。
==气候特点==
龙海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少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
多年平均气温21.5℃,1月份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0.2℃(1973年12月26日);7月份平均28.9℃,极端最高气温40.9℃(2003年7月26日)。
最低月均气温6.3℃(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0℃(2003年7月)。
平均气温年较差15.8℃,最大日较差15.9℃(1989年12月7日)。生长期年平均365天(全年),无霜期年平均337天,最长达366天,最短为284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8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全年)。年平均降水量1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34天,最多达170天(1975年),最少为100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187.1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小雨量毫米944.1(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水文特征==
龙海市境内河道属九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道九龙江北溪和九龙江西溪二条,总长35.8千米;四级河道九龙江南溪一条长57.5千米。
河网密度为1.15千米/平方千米。三条河道总长93.3千米,流域面积665.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05.46亿立方米。
境内最大河流为九龙江北溪,从江东古桥上游约2千米处流经下游郭洲头后分为南港和北港。其中,南港流至下游约1.5千米处的福河村与九龙江西溪汇流至乌礁岛;北港流经安山村。至此,九龙江北溪、西溪再次汇合穿越下游浒茂、乌礁二岛,分为南港、中港、北港,直至海门岛,汇集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三溪之水进入厦门港注入东海。
北溪在境内全长18.05千米,流域面积148.1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281.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冻害以及雷电灾害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2次左右,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10月8-9日。
9914台风于1999年10月9日10时正面袭击龙海市,影响时间长且强度强,龙海市气象观测站瞬间最大风速达到12级,给全市造成极大灾害,经济损失共9.8亿元,其中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29.45万亩;绝收面积8.2万亩;水果受灾面积7.2万亩;水产受灾面积3.4万亩。房屋倒塌或半倒塌2.5万间。
水利、通信、电力设施损失8450万元,道路、码头等损失1.23亿元。人员死亡18人,失踪3人。冻害最严重的一次出现在1999年12月21-26日,连续6天最低温度低于5℃,22-25日4天有霜冻,23日伴有结冰,由于低温持续时间长,全市大范围农作物严重受灾,各种蔬菜损失5000万元,经济作物等损失8505万元,总计损失13505万元。此次所受冻害为50年一遇。
==自然资源==
===地下矿藏===
龙海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17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金属矿产6种,能源矿产1种。其中,地热矿区6个,资源储量:2912.44吨/日;长石矿区7个,资源储量:15.07万吨;高岭土矿区7个,资源储量:2091.3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矿区30个,资源储量:291.47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矿区59个,资源储量:9930.54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区22个,资源储量:235.33万吨;矿泉水矿区16个,资源储量:3487.58吨/日。
===林地面积===
龙海市拥有林地面积105万亩,是中国水仙花之乡,浮宫镇为福建杨梅第一镇。
===野生动物===
有兽类27种、禽类98种、鱼类400多种。
2018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2.41万人,总户数20.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4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2%。
==人口民族==
2018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9.81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69.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5]
2011年末,龙海市有畲、苗、土家、壮等45个少数民族,人口17870人,占总人口的2.17%。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畲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其中畲族938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2.5%。
==经济概况==
2018年,龙海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8..3476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073亿元,增长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0710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5956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3.3967亿元,增长9.2%;出口总值31.58亿元,增长11.6%;实际利用外资18.45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940亿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2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6元,增长8.8%。
==科教==
2018年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1家。全年专利申请1638件,专利授权732件,其中发明16件,实用新型552件,外观设计164件。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9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6件。
2018年全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3所(其中:初中校15所,完中校8所),小学158所(含9个教学点),公立幼儿园22所,特教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10人(初中:1660人,高中850人),小学专任教师258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63人,特教专任教师20人。中学在校生25267人(初中生16229人,高中生9038人),小学在校生46364人,在园幼儿5958人,特教在校生122人。
===龙海市院校名单===
中学 龙海一中 龙海二中 龙海四中 龙海实验中学
海澄中学 港尾中学 龙海民族中学 榜山中学
东园中学 浮宫中学 浒茂中学 白水中学
龙海市外国语中学 龙海八中 海师高级中学 莲花中学
卓岐中学 厚境中学 厚境中学 凫溪中学
桃源中学 乌礁中学 浯屿学校 程溪中学
官园中学 下庄中学 龙海五中 龙海六中
古县中学 长边中学
==文化体育==
2018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4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2万册。
2010年,龙海市成功承办第六届漳州农运会并荣获金牌奖牌双第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省体育“三十佳”,残疾运动员魏燕鹏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交通状况==
龙海拥有陆、海、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比较便捷。
2018年全市道路、水路货运量完成2338万吨,增长8.6%。货运周转量完成159017万吨公里,增长8.6%。客运量完成1985万人次,增长8.5%。客运周转量完成76436万人公里,增长8.7%。港口吞吐量(石码港区)523万吨,增长16.2%。[5]
===陆路===
龙海市境内龙厦铁路(龙岩至厦门)、厦深铁路(厦门至深圳)与国道324线(福州至昆明)、319线(厦门—成都)、沈海高速公路(沈阳—海口),省道漳云线和厦漳高速公路、漳诏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海运===
海路有九龙江西、北、南三溪贯穿全域,海轮可直达厦门、上海、汕头、香港、澳门等地;距离龙海市区仅有19公里、年货物吞吐量达8117.2万吨的厦门港可直达北美、南美、欧洲、地中海、大洋洲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拥有辐射全球的航运网络。
龙海江、海岸线全长29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达113.1公里,水域深而广阔,又具有较好的御风隐蔽条件,为福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全市拥有石码、后石、招银3个港区和角美、浒茂洲2个作业区,从2005年12月31日开始正式纳入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现已建成中小泊位码头5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座。其中,招银港区是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对金马直航货运口岸,2008年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建有万吨以上码头8座(15万吨级2座、10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
===航空===
航空有距离龙海市区仅有59公里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航线遍及内地及港澳地区、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
==历史文化==
===跳过火===
是延续千年的民俗传统活动。在各村、社信奉的神明诞辰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神庙前,燃起木炭火堆(木炭火堆有、之分,各个村、社不同)。由本村长者手捧香炉,率先赤脚踩过燃烧的木炭堆,朝前奔去。紧接着由本村青壮年男子,或挥舞旌旗,或肩扛神明雕像,或怀抱幼子,赤脚飞奔踏过木炭火堆。浩荡的队伍绕神庙三巡,踏火三遍,赢得阵阵喝彩。
===歌仔戏===
歌仔戏在福建又称为芗剧,是在台湾歌仔戏和闽南改良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源于漳州锦歌,成型于台湾宜兰,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宜兰和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集聚地,是维系大陆、台湾、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所有闽南人的一条重要情感纽带,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十大类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歌仔戏(芗剧)名列其中。龙海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隶属漳州,与台湾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是歌仔戏的发祥地和摇篮。歌仔戏曾是整个闽南文化区域观众最多的民间戏曲剧种,是所有闽南人共同创造和共同拥有的艺术,其孕育、形成和传播,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歌仔戏真实地见证了闽台两地人民的血缘、情缘、亲缘、戏缘。
===大鼓凉伞===
是福建闽南一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民间舞蹈大全》记载:“大鼓凉伞亦称‘花鼓阵’,主要流传于漳州市。每逢喜庆佳节、迎神庙会,该地区乡村村村都表演这个舞蹈,扎根之深、影响之广,可谓家喻户晓。”
===常春岩上闹戏钹===
佛门杂技戏钹相传是十八罗汉之一的手持铜钹尊者所创,即是香花僧人,在民间辗转流传,由香花僧人在常春岩口传身教流传下来。常春岩始建于宋朝,系宋朝南少林开基漳州即同时开基常春岩。
佛门杂技戏钹的传播伴随着中医秘方验方流传,且所传的中医秘方验方却是在民间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这对研究武僧的佛门杂技武艺和行医济世中医秘方验方的关系,是在许多内涵值得研究。
戏钹的主要价值在于一是这是一种技巧很高的武艺,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二是每逢重大节日、传统节日上街献艺,增加节日气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三是适应佛界活动的一种内容,佛祖生日、上元、中元、下元、寺庙庆典、超度亡灵等各种活动均可参与。
==风景名胜==
龙海旅游资源众多,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呈现出滨海温泉、花果生态和九龙江人文三大旅游特色。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普照禅寺、金谷温泉、万松关、紫云公园、百花村、瑞竹岩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以及万松关休闲山庄、甘文钓鱼村、高超果蔬观光园等优秀乡村旅游点,海门岛、浯屿岛等闽南渔家风情小岛独具特色。2013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40.6万人次,总收入7.36亿元。
===云盖寺===
位于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始建于宋朝,是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重建庙宇,创办云盖山佛光文化事业,有佛光文化城、法华院、云盖山旅游风景区等。庙宇分为中、左、右三殿,中殿为“大雄宝殿”,主神坛供奉南无本释释迦摩尼佛。寺后高山群立,奇石巍然,树木青翠。其南面有座白云水库;西北侧山上有烘炉寨,为郑成功踞守厦门时重要的外围防御据点,现存外寨、内寨、中心指挥台、暗道机关和集义厅等。
===金仙岩===
位于白水镇庄林村。始建于元至正十九年。岩上供奉如来、观音。金仙岩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建筑依山而建。岩上有明张瑞图手迹“金水潭”,乡贤王命岳“如是”,何楷“求雨文”等摩崖石刻数段。金仙岩内景观众多,分别为渡云桥、迎客松、蓬莱仙阁、滴水成泉、品茶亭、岩潭月影、千年铁树、龙泉石刻八景。
===普照禅寺===
(瑞成休闲农庄):位于港尾镇卓岐村,是全国唯一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寺庙。普照禅寺前身是福德寺,又名关刀寺,系以当地古迹“石关刀石”命名。普照禅寺建于1995年,占地160亩,耗资上亿元。在建造上,融进了大量的海外色彩和风情,同时加入中国化建筑成分,将中外建筑文化与佛教文化神奇的融为一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世界化佛教建筑景观。普照禅寺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主色调,相似色调的建筑形成建筑群。设有素菜馆和幽静典雅的茶座、咖啡屋等休闲场所。融朝圣、观光、休闲、户外活动于一体,是充满异国风情的观光旅游圣地。
===南太武山===
位于港尾镇东南十余公里处,与金门的北太武遥相呼应,古时曾是军事要地。山上有古刹“福兴寺”。南太武山又是一座天然中草药库,其中名贵的“太武香菇”驰名海内外。
===紫云公园===
位于龙海石码南郊,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寺庙人文景观为特点,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以休闲、健身、观景、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埭美水上古民居: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东园镇埭美村,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也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闽南古建筑的一个缩影,因此有“闽南水上第一村”的美誉。
===牛头山古火山口===
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白塘村的东南海滨,它是一座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园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遗迹和后期风化侵蚀地貌景观,海滩上一百四十多万个柱状节理组成的玄武岩地貌,给人以美的震撼。牛头山古火山口是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海底古火山口之一,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和“海上兵马佣”。
===九龙江口红树林===
位于龙海市紫泥镇甘文农场的九龙江入海口处,是福建省内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区域内的红树植物有5科7属10种,占福建省总数的83.3%,主要有秋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桐花树4个群落,另有盐沼植物和海岸植物类型的高等植物,是地球上红树林分布最北缘,生长最好的区域。九龙江口红树林景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极目远眺可见海天苍茫,渔帆点点,景色壮观迷人,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金谷温泉水上乐园===
坐落于漳州龙海市东泗乡,距离漳州市区仅30公里,距厦门市区40公里。其温泉水质晶莹剔透,水量丰富,日出水量5千吨,富含丰富的锶、氡、氟、锂、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锶元素和偏硅酸均超过规定标准,可谓“双料温泉”,医疗价值极高。景区内有温泉水上乐园、露天温泉休闲区、国际化专业SPA会所、特色餐厅、温情酒吧等娱乐休闲项目,是娱乐休闲、旅游度假、会务交流的理想圣地。
===甘文钓鱼村===
坐落于龙海市紫泥镇甘文农场内,距离紫泥高速出口仅3公里,与著名的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相毗邻。钓鱼村里的鱼类直接来源于红树林的滩涂或九龙江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的活水养殖,这里的紫泥螃蟹、跳跳鱼、老蛏鲜美无比,另外还有采用绿色天然方法饲养的珍珠鸡、土鸡、土鸭,有机种植的野菜、蔬菜等。是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渔家娱乐钓鱼村,2011年被评为“水乡渔村”。
===高超果蔬观光园===
位于龙海市浮宫镇际都村。观光园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漳州市区40公里,距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5公里,距厦漳大桥出口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龙海市生态农业示范点、龙海市浮宫杨梅科普地。观光园环境优美,视野广阔,是城市居民的世外桃源,内有水库、鱼塘、特色果园,除杨梅外、还种植桑葚、葡萄等优质水果,果蔬全部采用有机种植。可提供科普观光、桑葚采摘、山间垂钓、特色餐饮等服务。是一个亲近果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镇海卫古城===
位于南太武山麓,鸿江之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兵戎古城。其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蛟龙,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并称明初四大名卫。镇海卫古城,历经六百年风云,故垒雄风,至今犹存。山海壮丽,物富民丰,犹如一颗海上明珠,正闪烁着瑰丽的光芒。
===中山亭===
原名“益思亭”,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码镇。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部驻石码时建,1929年北伐军入闽时,何应钦部驻石码,改称“中山亭”。抗日战争期间,石码区政府在亭中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于文革期间被毁)。亭坐南向北,平面呈正方形,用12根钢筋水泥柱支撑。
===海澄文庙===
又称孔庙,位于海澄镇豆巷村龙海二中校园内,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由郡守唐九德建。文庙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泮池、戟门、天井、月台、东西庑、大成殿、名宦祠、崇圣祠、乡贤祠。
===海澄城隍庙===
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澄镇区中心。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庙宇坐北朝南,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三殿布局,主体为木构硬山式建筑庙群。三进三殿循序渐进,主次分明,形成“众星捧月”突出二殿城隍的布局效果。
===晏海楼===
又称八卦楼,它像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市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附近。晏海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原系一座军事瞭望台,今为龙海市名胜古迹之一。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登临怀古,赋诗酬唱。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现存晏海楼有4层,高约30米,对角宽约8米。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瑞竹岩===
位于龙文区蓝田街道梧浦村,实际归龙海榜山镇管辖,为五代高僧楚熙所辟。庙左石室内有石禅床,传系五代高僧楚熙入定处。岩上原有寺庙四座,后大部坍塌,20世纪90年代按原址重建,经多次扩建,现今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岩上有摩崖石刻十多处,另有石榜、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物。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名僧、艺术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曾居于此并撰书寺志。瑞竹岩寺依山傍水,东邻福建四大古石桥之一的江东(虎渡)古石桥,西接漳东雄关万松关,面临九龙江西北两溪合流处,位于漳厦、漳龙高速公路交汇之地,交通便利(新修公路可直达寺前),气势磅礴,景致峻秀,草木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
===万松关休闲山庄===
位于龙文区蓝田街道梧浦村,实际归龙海榜山镇管辖,高速公路江东出口处,紧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关,周边有瑞竹岩风景区、江东桥、鲈鱼一条街、连氏宗祠等景区景点,是漳州乡村旅游示范点。
山庄总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设旅客服务中心、特色美食餐饮楼、多功能厅、住宿客房、休闲茶楼、自助烧烤区、山庄休闲酒吧、生态果蔬自助采摘区、景观休闲凉亭等区域和设施设备。山庄提供餐饮、住宿、会议等服务,设有多功能厅、特色包厢等10间,能同时容纳400-500人用餐,提供美味精致的农家菜。山庄配有客房和能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并向游客销售陶瓷等旅游纪念品。
==土特产品==
===白水贡糖===
因传为贡品而得名。精选上等花生、麦芽糖、白糖混合锤炼而成,其特点是“味香、质醇、食酥、色美”。2000年,获第二届海峡花博会金奖。
===东园绿豆粉粿===
发源地在东园镇埭尾村厝仔社,是龙海的传统风味小吃。其质地晶莹剔透,柔韧而富有弹性;其口感冰凉滑嫩,爽口而味道鲜美;其功用清热解毒,消暑而润肺润喉,是夏天食用之佳品。故在闽南一带久负盛誉。
==历史名人==
龙海辖区内的古代著名人物有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周匡物,南京户都尚书潘荣,开台王颜思齐,郑成功虎将之一的甘辉等。
甲午战争时督办全台团防大臣的林维源,创办华侨银行有限公司的林秉祥,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王占春,参加长征、任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等。
现代的著名人物有中将苏静、中将蓝丁寿,广东省委书记王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
===颜思齐===
(1589~1625),字振泉,海澄县人。明万历间到日本避难,后从事贸易,若干年后渐有家产。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颜思齐与同在日本的闽南人杨天生、郑芝龙等人结为兄弟,大家推举思齐为盟主。思齐不满幕府的专制统治,参与日本农民、町人的政治斗争,走漏风声,逃离日本,后在台湾笨岛(又称“北港”)登陆。
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大力开发山海,利用海上交通和海上资源,发展经济,安排群众生活。他们还进行海上贸易,解决岛上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资和资金。闽南的亲戚故旧陆续奔往投靠,大致有3000余人。思齐去世后,台湾人民铭记思齐的开拓功绩,在新港妈祖庙前兴建“思齐阁”和“怀笨楼”。
===林秉祥===
(1873~1944),龙溪县浒茂城内人。少时赴新加坡,后任丰源航务局经理。他把航务局改为和丰轮船公司,全盛时拥有29艘远洋巨轮。航行南洋各埠及香港、厦门、上海等10多个口岸。他热心公益事业,被英国当局授予“太平局绅”荣誉称号,被国民政府大总统颁发三等嘉禾章并赠木质浮雕巨匾一块(上书“急公好义”金字)。
在新加坡,秉祥还投入巨资,以“和丰”为号,经营矿业,种植椰树和橡胶,开办银行。和丰银行分支行遍及马来西亚各埠和香港。为促进华侨团结,互相资助,发展企业,他遂将丰和银行改组为华侨银行有限公司。1944年,病逝新加坡。
===张水锦===
(1891~1949),龙溪县人。1949年为迅速渡海解放厦门,解放军派出部队到石美发动组织渔民船工,筹集船只以载运解放军渡海作战。张水锦和老伴黄进川带领三个儿子出席船工大会。此时张水锦已58岁,其夫黄进川已60岁,按上级规定,可不参加渡海战斗,但她坚决要参加渡海战斗,领导只得同意她一家五人两艘虎网船参加渡海战斗。
10月15日18点正,张水锦一家5人驾驶着两艘渔船,运载解放军战土向鼓浪屿前进。敌人炮火纷飞,黄进川、黄天足中弹倒下,已身负重伤的张水锦顾不得上前扶他们,接过舵把继续前进。后张水锦一家5人和两艘渔船,均又中弹沉没。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张水锦支前特等功臣。
===苏静===
(1910.12~1997.11),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人。
1926年考入漳州省立第八中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32年4月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时,苏静与苏精诚等组建游击队,协助红军开展宣传、筹款等工作。后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任总指挥部参谋。
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平津战役中,作为我军代表只身进入北平,同傅作义进行和谈,并代表我军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因病逝世。
===王德===
(1906.5~1996.2)原名曾宗乾,龙海市浮宫镇后宝村人。
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与王占春等到九湖、程溪一带开展抗捐抗税斗争。
1929年7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1930年5月,与罗明等领导厦门劫狱斗争,取得胜利。
1931年1月被调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1937年3月后任中共北平学委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
1942年8月任中共晋绥二地委书记、120师独立2旅政委等职。解放后,历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书记、中南局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
1979年重新工作后任广东省委书记。1996年2月23日因病逝世。
==荣誉称号==
1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
2 全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
3 龙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
4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5 2012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6 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7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8 2018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