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樊繼祖

增加 11,27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著作 =
}}
'''樊繼祖'''({{bd|1481年||1558年||Fan樊}}),字孝甫,號雙嵒,[[ 山東 承宣布政使司|山東]][[ 鄆城縣]] 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 生平 ==
[[樊敬]]曾孫。山東鄉試第二十九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士<ref>{{Cite book|title=《皇明贡举考》卷五|last=(明)[[张朝瑞]]|first=|publisher=《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year=|isbn=|location=|pages=}}</ref><ref>{{Cite book|title=贡举志五种 上|last=鲁小俊,江俊伟著|first=|publishe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year=2009|isbn=978-7-307-07043-1|location=|pages=}}</ref>。初任 臨穎(今 河南[[臨潁縣]] 省) 知縣 。[[嘉靖]]年間累 ,因禦寇有功,提 都察院僉都 御史 。奉命勘查莊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萬餘頃 [[大同巡撫|巡撫 權貴為之斂跡。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參政。在 大同]]。抵禦外敵有功 兵變時 [[工 尚書]] 左僉都御史,前往平叛 <ref>《明人傳記資料索引》(8339): 樊繼祖 擒其首惡 字孝甫 叛亂遂平 號雙嵒 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 鄆城人,敬曾孫 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書 正德六 嘉靖22年(1543 進士 屢擢僉 改工部尚書兼 察院右副督 御史, 巡撫大同 封太子少保 西邊警聞 在朝居官40餘年 總制督戰有功。終工部尚書 後辭官返鄉 謝政歸 於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歲 有雲朔行稿、南園漫興。<ref>[http://m.zlck.com/%E6%A8%8A%E7%BB%A7%E7%A5%96.html 樊繼祖]</ref>
==著作==
有《雲朔行稿》、《南園漫興》。《雙岩奏疏》、 《十友傳》、《山海紀程》、《金丹集》等,流傳於世。 ===《南園漫興》詩稿序=== 《南園漫興》,雙岩公退休之詩也。公前朝名宦,鄆邑望族。聞所著有《山海紀程》、《招友傳集》、《草堂隨筆》等篇,《漫興詩稿》其一也。夙曾以未得目睹為歉,庚午歲設帳田圩,獲交鎮宇樊兄,兄公裔也。語次,出手抄公稿,囑序於予。 方展玩雒誦,客有過予,而問曰:“雙岩詩稿,品逸格超、神致淡遠,佳矣。然僕竊有疑焉:公由進士起家,而縣令,而烏府,而藩臬、都台、司馬、司空。毅然以天下為己任,西扶雲中,東震海表,敵愾於北,威服三邊,採運於南,遠涉九永。大丈夫得志於時,功在山海,名揭日月。其德業譽望,亦既旌旗常標青史矣。詩雖佳,又奚俟以詩傳”? 予曰:“唯唯否否,子言近是,抑猶未也!今夫觀人,不惟其跡論事,宜覘其全。考公當日勳業雖盛,宦途多梗。撫大同時,緣持論忤大僚意,疏十餘上,未能遽達宸聰。雖終邀帝眷,造福蒸黎,而當道之陰忌,蓋從此時始。嗣是屏蔽山海,不時召還掃蕩沙漠,旋即罷退,公何嘗安居朝右哉!後雖復起視事,晉爵宮保,而二三權幸之臣日夜排擠,必使公告歸田園而後已,此南園漫興之所由作也。惜公意不在詩,詩成輒焚,其稿所傳殊寥寥耳”。 客曰:“南園者何?”曰:“此岩翁曾太父少司寇公為通政時所構別墅也,公遊息其中,絕口不復言世務,所謂退似本無官者,其公之謂歟。昔韓蘄王不平三字獄,騎驢湖上,說者高之。吾謂遠尋野趣,殆未若公之近,取即是藥,不違親也”。 客曰:“然則,斯集也。顏其端,曰南園詩稿,似矣,胡為以漫興名?”予曰:“漫興云者,不擬題,不限韻,遂其興之所寄而漫然筆之,無容心也。蓋南園地據名勝,遠則獨山送青,近則盤溝環碧。與夫篔簹煙雨、臺榭風霜,雅擅西鄆,巨觀諸名士多遊賞焉。公急流勇退,深自斂抑,翛然與曰曩素十友相唱酬,每當草堂雪霽、槐屋春深、岩石撐月、喬木留雲,無在非託興之所,亦無在非漫興之所也。公以動於情者託於詩,後人即以讀其詩者見其情。雖不以詩重,重公者烏得不重其詩乎?則是稿之傳也,固宜”。 客既退,予因承鎮宇兄囑,固辭不獲。爰悉次是語以志作詩之巔末,而為之序。至於是編之品格,超逸神致淡遠,固有目所共賞也。予無煩多贅。 同治九年小陽月朔旦之吉麟邑廩膳生員孟廣渭沐手拜撰 【註釋。】 雙岩:指明代兵部尚書樊繼祖,雙岩是他的號。 設帳:指設館授徒。《後漢書·馬融傳》:“(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 庚午:指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縣令:樊繼祖作過臨穎知縣。 烏府:古稱御史台為烏台,故稱烏府。御史台在明代稱都察院。此處指樊繼祖作監察御史。 藩臬:明清兩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樊繼祖曾作河南副使、江西參政。 都台:古代尚書省。唐代尚書省設六部。明清六部均直接對君主負責,不設尚書省。此處指樊繼祖在中央政府擔任等要職。 司馬:兵部尚書。樊繼祖曾任此職。 司空:工部尚書。樊繼祖卸任兵部尚書後,曾授工部尚書。 雲中:山西大同古名。樊繼祖曾平定大同兵變,在大同指揮抵禦蒙古軍入侵。 海表:指中國四境以外僻遠之地。樊繼祖曾負責山海關等處的軍事防禦。 威服三邊:三邊,明有三邊總督府,下轄延綏、寧夏、甘肅三巡撫和陝西軍務。樊繼祖任監察御史期間,奉旨赴陝西洮州、河州、西寧、甘肅巡茶馬,明令官茶貯邊易馬,嚴禁私商染指,數次上疏提出祛宿弊振茶馬之法。 採運於南:樊繼祖奉皇命採大木於湖廣等處,用於修繕北京九廟等建築。 宸聰:皇帝的聽聞。 宮保:明、清各級官員的榮譽官銜,如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緣大臣加銜或死後贈官,通稱宮銜;咸豐後不再用"師"而多用"保"。樊繼祖曾被封為封太子少保。 南園:實為樊敬創建立、樊繼祖重修之雪霽草堂,此園位於鄆城縣城之南。 曾太父少司寇公:指樊繼祖的曾祖父、明代刑部侍郎樊敬。 韓蘄王不平三字獄,騎驢湖上:韓蘄王即韓世忠。岳飛被害後,韓世忠心灰意冷,閉門謝客。經常騎驢攜酒,遊樂西湖。明代何喬新有《題韓蘄王湖上騎驢圖》詩一首:“錦裘繡帽韓將軍,江上淮東屢策勳。朝端蒼檜何蓊菀,幹霄蔽日長氤氳。高皇未有宣光德,指仇為親忠為逆。鳥未盡兮弓已藏,岳家父子死讒慝。將軍連訴解兵權,蕭然物外如神仙。清涼居士聊自命,蹇驢時跨西湖邊。古槐疏冷秋陰薄,門巷蕭條可羅雀。相隨惟有舊奚僮,偏禆盡入循王幕。路傍下種故侯瓜,湖堤攜酒看梅花。酒酣時過岳侯墓,潸然長淚落煙霞。敵人忽動南侵志,舉朝爭獻檀公計。黃金不鑄韓蘄王,烈士忠臣謾歔欷。”此處以韓世忠比喻樊繼祖的遭遇及心情。 獨山送青、盤溝環碧、篔簹煙雨、臺榭風霜:皆雪霽草堂及周邊之景。 草堂雪霽、槐屋春深、岩石撐月、喬木留雲:也是雪霽草堂之景。 小陽月:指農曆十月。 麟邑:指鉅野。鉅野古代曾稱麟州。<ref>[https://zh.twgreatdaily.com/2JCxzm0BMH2_cNUgv2qI.amp 明代兵部尚書樊繼祖的《南園漫興》詩稿序(序作者孟廣渭)]</ref>
==家族==
曾祖父[[樊敬]],曾任刑部左侍郎;祖父[[樊玘]],曾任七品散官;父親[[樊沂]]。母侯氏<ref>{{Cite book|title=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last=龚延明主编|first=|publisher=宁波出版社|year=2016|isbn=978-7-5526-2320-8|location=宁波|pages=|quote=《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登科錄》}}</ref>。
 
==嘉靖皇帝命樊繼祖修建沙河行宮的敕文==
 
敕兵部左侍郎樊繼祖:
 
比命工部建造行宮於沙河駐蹕之所,然必有城池,今特命爾不妨部務,前去總督工程 ,宜即親詣沙河地方,督同順天保定二處巡撫都御史並巡按御史,公同遵照朕親定地方,丈量高廣及延袤里數,逐一相度,並會發夫匠,選委的當管工人員,分畫修築,務在刻期完工。如地勢高下、偏正與原定標准或礙,亦聽爾等從長議處停當奏聞,務要堅固,以圖經久。不許虛應故事,承委官員果勤能辦事者,具奏升賞。姦慢誤事者,文官六品、武職五品以下,聽爾徑自拿問懲治。撫按官有所違慢,並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官誤事者,參奏處治。其錢糧夫力,宜視地方遠近、州縣大小、人戶貧富,均融派撥,無得偏累人難。地功即興,凡工匠夫役人等,尤宜撫芳優恤,不許縱容委官管事人等有所科索凌虐以致怨苦。工完之日,通將用守銀兩、夫役及城池丈尺數目造冊奏繳。
 
爾素有材(才- 盧注)幹,特茲委任,宜夙夜究心經營,以副朕意。欽哉,故敕。
 
嘉靖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註釋:
 
樊繼祖:明代鄆城人,進士,曾任兵部尚書、工部尚書。
 
沙河行宮:沙河行宮,位於昌平區沙河鎮。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始建,為北征及後來皇帝、皇后、嬪妃謁陵巡狩駐蹕之所。正統年間毀於水災。嘉靖十七年(1538 )開始於沙河東建行宮,並環以城池。
 
分析:
 
樊繼祖是個能幹的大臣。從此敕文可見,他當時作為兵部侍郎,卻被派去參加由工部主辦的沙河行宮的建造,足見其才識之廣和皇帝對他的信任之深。他後來到洞庭湖一帶採大木,為北京建九廟備材,都體現了這一點。<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d2520102z0p1.html 嘉靖皇帝命樊繼祖修建沙河行宮的敕文]</ref>
 
==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圖冊的兩篇序文==
此稿,由盧明根據明嘉靖版《鄆城縣志》整理並加註釋、分析。據以參照的劉汝鬆與賈啟二人的序言手抄文本,由樊志航收藏,樊迎振蒐集整理。
 
一、這兩篇序文的發現,使我們弄清了《擬績圖》(即平叛圖)的創作緣由。此前,我們發現鄆城縣檔案館收藏有歌頌明代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的圖冊,感覺很有價值,可惜對其來龍去脈知之甚少,不知是樊繼祖在世時所為還是後人所創。根據這兩篇序文,我們明確地知道,這個圖冊原本是在平叛結束後不久,由大同士子王春雷等人所編,這充分體現了大同人對樊繼祖的愛戴和景仰之情。後世之人,尤其是樊氏後人,即便對這個圖冊有復制和模寫,也只是依此圖冊而製,圖片的創作,那就是王春雷等人,自來這個圖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ref>[http://mini.eastday.com/a/191102102230587-4.html 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圖冊的兩篇序文]</ref>
二、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樊繼祖。他有能力。別人幹不了的,他能幹得了。像大同平叛這樣的難事,他能信手做成,真是不簡單。他有智慧。分析問題準確,有謀略,遇大事知道怎麼做才好。平叛之事,他制定內應外合之策,嚴懲首惡,寬宥協從者,從而平息了叛亂,爭取了群眾。他有膽略。在危難面前,好多人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敢做。樊繼祖就敢,他單騎入虎穴,一點也不比唐朝中興大將郭子儀差。他的魄力。臨大事難事,眾說紛紜,如果主帥缺少主見,很容易導致失敗。樊繼祖卻不是這樣,他臨陣不亂,早有嘉謀,不被他人左右,而能左右全軍,這就是偉人不同於常人之處。
 
三、這兩篇序文,為我們提供了最早的版本。嘉靖版《鄆城縣志》,刻印於嘉靖十九年(1540),離大同平叛的嘉靖十二年,僅有六、七年的時間。離劉汝松為圖冊作序的嘉靖乙未年,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只有四、五年的時間。可見鄆城古誌所載文字,仍然帶有樊繼祖、王春雷等人的體溫,這很難得。而樊迎振先生提供的古代抄本,其抄寫時間應當不晚於清代,且又是樊氏家族組織抄錄保存的,亦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古代抄寫或刻書,由於抄、編、刻等方面的原因,個別地方出點訛誤,常常難免。但,我們有這兩個方面的文稿對照著看,便很容易看出文章原本應有的樣子。古志本與抄本比較,應當說,古誌所載,儘管離圖冊創作年代很近,但錄入到縣志的工作有些粗糙,所以錯別字較多。抄本則錯字較少,當然,也有個別文字值得推敲。<ref>[http://mini.eastday.com/a/191102102230587-5.html 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圖冊的兩篇序文]</ref>
 
 
==参考文献==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