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從一

增加 7,44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刘从一'''({{bd|742年||785年|11月4日|catIdx=L}}),字'''从一''',<ref name=LCY>《唐故正议大夫守户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广平刘公墓志…”
'''刘从一'''({{bd|742年||785年|11月4日|catIdx=L}}),字'''从一''',<ref name=LCY>《唐故正议大夫守户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广平刘公墓志铭并序》</ref>[[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 家世 ==
刘从一生于[[唐玄宗]][[天宝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他的家族自高祖父[[中书侍郎]][[刘林甫]]开始数代为官,曾伯祖[[刘祥道]]为[[唐高宗]]宰相,刘祥道子[[刘景先]]为唐高宗年间及高宗妻[[武则天|武太后]](后史称[[武则天]])为儿子[[唐中宗]]、[[唐睿宗]][[摄政]]期间为宰相。<ref name=NBT106>[[:s:新唐书/卷106|《新唐书》卷一百零六]]</ref>刘从一祖父[[刘令植]]官至[[礼部侍郎]],父刘孺之官至[[京兆府]]少尹。<ref name=BT125>[[:s:旧唐书/卷125|《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ref>

== 唐代宗年间 ==
刘从一年轻时中[[进士]],[[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补渭南尉,为官员[[常衮]]所推重。十二年(777年),常衮为宰相,迁刘从一为[[监察御史]]。<ref name=NBT106/>不久,刘从一因母去世而离职[[丁忧]]。<ref name=BT125/>

== 唐德宗年间 ==
刘从一服丧期满后,皇帝已是唐德宗,最有权的宰相是[[卢杞]]。因卢杞举荐,刘从一被超迁为[[侍御史]]。数月后,因亲戚也做了御史,按亲戚避嫌的规定,他被除刑部员外郎。[[建中 (唐朝)|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德宗认为派去对抗李希烈的军队需要一位元帅统筹行动,以皇子普王[[李谊 (舒王)|李谊]]<ref>李谊实为德宗侄,是德宗弟昭靖太子[[李邈 (唐朝)|李邈]]之子,为德宗所养,命为皇子。见[[:s:旧唐书/卷150|《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和[[:s:資治通鑑/卷233|《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ref>充讨伐李希烈的荆襄江西等道都元帅,刘从一得李谊表迁为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帅判官。<ref name=NBT106/><ref name=BT125/><ref>《旧唐书》卷一百五十</ref><ref>[[:s:新唐书/卷82|《新唐书》卷八十二]]</ref>

但在李谊离开[[长安]]前,十月,在长安待命征伐李希烈及其他[[军阀]]的[[泾原军]]士兵在未能得到自认为应得的赏赐后[[兵变]]。德宗逃到[[奉天]],刘从一等多名官员随驾。<ref>[[:s:新唐书/卷225中|《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中]]</ref>泾原军拥戴[[太尉]][[朱泚]]为首,朱泚不久建立[[朱泚|秦国]]称帝,与德宗相争。德宗在奉天,于十月超拜当时为守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帅判官、赐绯鱼袋的刘从一为守[[刑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与[[萧复]]和[[姜公辅]]一同拜相。<ref name=BT12>[[:s:旧唐书/卷12|《旧唐书》卷一十二]]</ref><ref name=NBT7>[[:s:新唐书/卷7|《新唐书》卷七]]</ref><ref>[[:s:資治通鑑/卷228|《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ref><ref>[[:s:萧复刘从一姜公辅平章事制|陆贽《萧复刘从一姜公辅平章事制》]]</ref>刘从一、姜公辅原本的官职都不高,仅因一些言语和谋划合德宗意就被拜为宰相,而才能远在他们之上的考功郎中[[陆贽]]则因朋党、同僚排挤及直言犯上,虽恩遇很隆重,也久久不得拜相。<ref>[[:s:旧唐书/卷139|《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ref><ref>[[:s:新唐书/卷157|《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ref><ref>[[:s:資治通鑑/卷230|《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ref>[[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认为萧复轻视自己,命萧复为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其实是疏远他,刘从一及朝士上奏请留萧复,未果。德宗对考功郎中[[陆贽]]说怀疑萧复不肯出发而指使官员们上奏。陆贽上奏为萧复辩解,说如果萧复想留下,刘从一不会附会;如果萧复有所请求,刘从一不会隐瞒;若刘从一心怀奸邪,则萧复不应当被怀疑。<ref>[[:s:資治通鑑/卷229|《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ref>三月,德宗逃到[[梁州]],六月,改刘从一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ref>[[:s: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陆贽《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ref>又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史。德宗待刘从一很好,但刘从一没有其他才能,只是明哲保身远离罪责,不能匡正朝政。<ref name=NBT106/>当月,大将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李晟]]灭朱泚政权,使德宗得以重返长安。德宗下诏赐时任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刘从一子孙一人五品正员官。<ref>[[:s:平淮西後宴赏诸军将士放归本道诏|陆贽《平淮西後宴赏诸军将士放归本道诏》]]</ref>十一月,刚宣慰南方诸镇归来的萧复在与刘从一和其他宰相[[李勉]]、[[卢翰 (唐朝)|卢翰]]一同面圣退朝后单独留下推荐曾对抗[[凤翔]][[李楚琳]]变军的凤翔军官陇右营田判官[[韦皋]]取代曾在德宗出奔期间归顺李希烈的[[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德宗同意,派中使马钦绪告知刘从一,要他与萧复商议“早朝所奏之事”而不让李勉、卢翰知道。当时刘、李、卢刚回到中书省,马钦绪对刘从一作揖耳语。但刘从一秘密去见萧复言明来意、问其“早朝所奏之事”是何事后,萧复为此吃惊,认为此事瞒着李勉、卢翰不妥,说:“[[唐尧]]、[[虞舜]]对官员进行黜陟,官员和百姓都同意。如果李、卢不堪为相,则罢免之。他们已在相位,朝廷政事如何能不与之同议而唯独隐瞒这一件事!这最是当今行政的大弊端,早朝时主上已有这话,我萧复已当面说了不可,没想到圣意还是如此。我萧复不是不想与公一起上奏以行此事,但怕这成为后事的先例,才不敢告诉公我奏议的内容。”也就没告诉刘从一自己所奏何事。刘从一上奏,德宗不悦,萧复知道自己失宠,称病辞职。<ref>[[:s:新唐书/卷101|《新唐书》卷一百零一]]</ref>[[贞元 (唐朝)|贞元]]元年(785年)正月,德宗试图提拔因造成朱泚之叛被贬的卢杞为[[饶州 (隋朝)|饶州]][[刺史]],奉命草诏的[[给事中]][[袁高]]反对,但卢翰和刘从一害怕自己被罢黜,不支持他,不悦,另外命舍人写诏书。袁高只得与几位下级同僚一同反对德宗的决定,最终使德宗改变主意。<ref>[[:s:旧唐书/卷135|《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ref><ref>[[:s:旧唐书/卷153|《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ref><ref>[[:s:新唐书/卷120|《新唐书》卷一百二十]]</ref><ref>[[:s:資治通鑑/卷231|《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ref>

八月,刘从一得病,朝廷为此征召[[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张延赏]]代为中书侍郎。<ref>[[:s:旧唐书/卷129|《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ref>刘从一又因病重请辞,上疏六次才于九月获准,<ref name=NBT7/>除[[户部尚书]]。次日,薨。<ref name=BT12/>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傅]]。<ref name=NBT106/><ref name=BT125/><ref>[[:s:資治通鑑/卷232|《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ref>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