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非战役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突尼斯战役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11月8日,10余万美英联军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11月11日,法军[[总司令]]、[[海军上将]][[达尔朗]]宣布脱离维希政府,命令法军停火,并加入了联军。盟军登陆成功后,以攻占[[突尼斯 ]] 和[[比塞 ]] 大港]] 。但[[希特勒]]迅速命令占领 [[ 维希法国 ]] ,同时用运输机将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 [[ 突尼斯 ]] 。德军抢占了 [[ 突尼斯 ]]
1943年1月14日,[[ 英美首脑]] 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 [[ 美国 ]] [[ 艾森豪威尔 ]] 将军任 [[ 总司令 ]] ,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余部宣布投降,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 [[ 地中海 ]] 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战争影响=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