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PN 结

移除 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发展过程'''==
1935年后贝尔实验室的一批科学家转向研究Si材料,1940年,用[[真空]]熔炼方法拉制出多晶Si棒并且掌握了掺入Ⅲ、Ⅴ族杂质元素来制造P型和N型多晶Si的技术。还用生长过程中掺杂的方法制造出第一个Si的PN结,发现了Si中杂质元素的分凝现象,以及施主和受主杂质的补偿作用。[13]
1948年,[[威廉·肖克利]]的论文《半导体中的P-N结和P-N结型晶体管的理论》发表于贝尔实验室内部刊物。
===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N为Negative的字头,由于[[电子]]带负[[电荷]]而得此名):掺入少量杂质[[磷]]元素(或锑元素)的硅晶体(或锗晶体)中,由于[[半导体]][[原子]](如硅原子)被杂质原子取代,磷原子外层的五个外层电子的其中四个与周围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多出的一个电子几乎不受束缚,较为容易地成为自由电子。于是,N型半导体就成为了含电子浓度较高的半导体,其导电性主要是因为自由电子导电。 [1]
P型半导体(P为Positive的字头,由于[[空穴]]带正电而得此名):掺入少量杂质[[硼]]元素(或铟元素)的硅晶体(或锗晶体)中,由于半导体原子(如硅原子)被杂质原子取代,硼原子外层的三个外层电子与周围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空穴”,这个空穴可能吸引束缚电子来“填充”,使得硼原子成为带负电的离子。这样,这类半导体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空穴”(“相当于”正电荷),成为能够导电的物质。 [2]
===PN结的形成===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