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嘉谟

增加 9,095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黄嘉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其他人物相关 黄嘉谟(1916-2004)笔名贝林,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
黄嘉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其他人物相关
黄嘉谟(1916-2004)笔名贝林,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年任艺华影业公司编剧,编写电影剧本《化身姑娘》,《喜临门》等。1944年为中联等影片公司创作电影剧本《凤还巢》。另外,1933年底黄嘉谟发表的《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软性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软片,所以应当是软性的"。该理论推崇影片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抨击左翼电影内容空虚、贫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嘉谟

出生日期
1916

政治面貌
群众

别名
笔名贝林


性别


籍贯
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

国籍
中国

逝世日期
0004

目录
1基本简介
2个人简介
3个人生平
4参与电影
5歌曲作词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黄嘉谟(1916-2004)笔名贝林,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年任艺华影业公司编剧,编写电影剧本《化身姑娘》,《喜临门》等。1944年为中联等影片公司创作电影剧本《凤还巢》。另外,1933年底黄嘉谟发表的《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软性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软片,所以应当是软性的"。该理论推崇影片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抨击左翼电影内容空虚、贫血。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黄嘉谟(1916-2004)笔名贝林,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年任艺华影业公司编剧,编写电影剧本《化身姑娘》,《喜临门》等。1944年为中联等影片公司创作电影剧本《凤还巢》。另外,1933年底黄嘉谟发表的《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软性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软片,所以应当是软性的"。该理论推崇影片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抨击左翼电影内容空虚、贫血。

黄嘉谟五福兄弟
黄嘉谟五福兄弟

附家族世系:1世天麟黄权-2世黄仕龙-3世均玉黄福-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7世黄天伦-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13世黄芳琮-14世黄志商-15世黄正秋-16世黄高升-17世黄伯爱-18世黄鸿恩--19世黄沧海-20世黄嘉谟-21世黄乃昱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平
黄嘉谟是中国著名电影编剧,电影理论家、"软性电影"理论的主要提倡者,笔名贝林。1916年生于福建晋江潘湖湖口田洋后迁随母迁居广西都安,聪明早慧,根据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改编为九幕悲剧,1925年由厦门思明报社出版,1928年由上海第一线书店再版。1929年,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他翻译的美国现代短篇选集《别的一个妻子》,内收《别的一个妻子》(S.Anderson)、《邂逅》(J.Hopper)、《维也纳的熏炙品》(H.W.Brecht)、《两个杀人者》(E.Hemingway)、《北地艳迹》(O.LaFarge)等5篇小说;上海中华国民拒毒会出版他编写的六幕话剧《芙蓉花泪》。青年时代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专业,接触国家档案,洞悉列强侵华阴谋,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为翻译官。

黄嘉谟家乡歇马庙
黄嘉谟家乡歇马庙

三十年代,黄嘉德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师。黄嘉德、黄嘉音、黄嘉谟兄弟所编的《西风》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除文艺小说外,多半是翻译美国杂志文章,模仿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黄嘉谟活跃于上海的编剧界,担任电影《三星伴月》编剧。1933年3月,与刘呐鸥等人创办了《现代电影》月刊,身为现代派作家,宣称"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坚持电影的"软片"性质,推出《花烛之夜》、《化身姑娘》、《人道》和《粉红色的梦》等影片。在《现代电影》《矛盾》月刊、《明星半月刊》发表《现代的观众感觉》《电影之色素与毒素》《最近国片一览》《映画〈春蚕〉之批判》《中国有声电影与当前的音乐问题》等文章。但在当时便遭到左翼影评人的严厉批评,更被后来大陆的正统电影史所排斥。

1933年底发表的《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复旦大学博士后盘剑2005年发表《娱乐的电影论-黄嘉谟的电影观》指出:"虽然'软性电影论'者并不是没有特定的政治意识和倾向,但'软性电影论'本身却绝非只是一种政治意识和倾向的表达,其中可能还包含着一种可能更接近电复印件质的艺术观念,和更具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意识,可能对我们今天的电影和文化建设有所启示的观念和意识。"

1936年任艺华影业公司编剧,编写电影剧本《百宝图(1936)》《喜临门(1936)》《海天情侣(1937)》《满园春色(1937)》《化身姑娘(1939)》《王先生夜探殡仪馆(1940)》等。1944年为中联等影片公司创作电影剧本《风还巢》。担任《王先生夜探殡仪馆》编剧。《王先生》最早由天一影片公司1934年根据叶浅予同名连环漫画改编而成,主演汤杰为了与漫画中的王先生形象逼肖,还特意拔掉了三颗门牙。1935-1940年,接连拍摄《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王先生到农村去》、《王先生奇侠传》、《王先生生财有道》《王先生吃饭难》、《王先生与二房东》、《王先生与三房客》等,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拍摄影片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系列喜剧电影。

抗战胜利,奉派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1947年,调台湾省政府社会处专员,转劳工保险部主任,主编《劳工保险月报》。

1955年,担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筹备处助理研究员,参与外交部档案之整理。鉴于英美对台湾煤矿之觊觎,撰《甲午战前台湾之煤务》。见美国官商与日本之协谋台湾,撰《美国与台湾》。痛英国之窥伺滇黔,诱我边氓,撰《滇西回民政权的联英外交》。凡此三书,勾稽故纸,搜秘海外,征引之富,考证之详,使幽昧隐蔽之国际史实,一一阐明,学界蜚声。1966年,晋升研究员,担任研究所图书馆长。

1989年,先生届龄退休,然著述之志不衰,移其爱国之心于桑梓,发为文章,于广西人物政务,发潜德之幽光,明一代之掌故,刊载于《广西文献》季刊,世多称之。白崇禧晚年,自述生平,然忧谗畏讥,未能畅所欲言。先生取材于政府公报、各地报纸,编成《白崇禧将军北伐史料》,都二十余万言。八桂子弟之血,染于五岭及山海关间者,久已为人淡忘,得先生此书而碧光复灿,其功不仅在史学而已。

2004年4月26日逝世,享年88岁。与夫人李月淑有子女四人:长子黄乃昱,国立政治大学学士,美国伊里诺州立北区大学硕士,服务于美国商界。孙黄光睿、黄光宇,均就学美国。长女黄雪荭,毕业于台湾大学,任职于台大附设医院。次女黄韵笙,毕业于政治大学,任邮政分局长。三女黄韵霜,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硕士。附家族世系:1世天麟黄权-2世黄仕龙-3世均玉黄福-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7世黄天伦-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13世黄芳琮-14世黄志商-15世黄正秋-16世黄高升-17世黄伯爱-18世黄鸿恩-19世黄进财-20世黄沧海-21世黄嘉谟-22世黄乃昱

著述涉及文史理工众多领域,被收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的有《甲午战前之台湾煤务》(1961,1982再版)《美国与台湾》(1966)《滇西回民政权的联英外交》(1976)主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1988)、《白崇禧将军北伐史料》(1994);刊载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的有《中国对欧战的初步反应》(1969)《马沙利使华的活动》(1973)《英人厦门小刀会事件》(1978)《美国与台湾:一七八四至一八九五》(1979)《石达开幼子的结局问题》(1980)《马君武的早期思想与言论》(1981)《台中县及南投县有关台湾史料史迹的初步调查报告》(1984)《清季的广西边防》(1985)《清代前期的广西边务》(1989)《广西新军与辛亥革命》(1992)被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的有《劳声寰先生访问纪录》(1988)《潘宗武先生访问纪录》(1992)。还有论文《中国电线的创建》,(《大陆杂志》第36卷第6、7期合刊,1968)等。

折叠编辑本段参与电影
凤还巢 (1944)

王先生夜探殡仪馆 (1941)

化身姑娘 第三集 (1939)

化身姑娘 第四集 (1939)

海天情侣 (1937)

并蒂莲 (1937)

满园春色 (1937)

喜临门 (1936)

百宝图 (1936)

化身姑娘 (1936)

折叠编辑本段歌曲作词
何日君再来

岁月悠悠

怀春曲

相思曲

长亭十送

云裳仙子 (一,二) 等
2,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