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深

增加 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 第一次拜相===
'''余深'''登元丰五年(西元1082年)进士。崇宁元年(西元1102年)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历司封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而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类似现在的纪委。有案件牵涉到官员的,则御史台亦应派员参与办案。崇宁末年妖道张怀素谋反事发,案下开封府与御史台共审,余深在与开封府尹林摅共治此案时,两人都同意除主犯外,其余有同[[张怀素]]来往的官员信札都焚毁。大观元年(西元1107年)五月,案结。二年九月,余深自试吏部尚书升尚书左丞。三年四月,加中书侍郎。四年二月,加门下侍郎(左副丞相)。同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青州。史书称他在三年六月[[蔡京]]第一次致仕以后,便"深不自安,累疏请罢"。
=== 第二次拜相===
政和二年(西元1112年)五月,蔡京复太师位。六月,余深也复门下侍郎。七年,进少宰兼[[中书侍郎]](蔡京当了太上宰相,改左相为太宰、右相为少宰)。宣和元年(西元1119年)拜太宰。加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宣和二年,以《[[哲宗宝训]]》成进少傅。时蔡京等六贼大兴花石纲,苛剥百姓。福建原有的贡花果的责任也日愈加重。仅举荔枝为例,《三山志》载:荔枝干,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年)岁课六万颗,宣和于祥符数外进八万三千多颗;园荔枝(即鲜荔枝),崇宁四年(西元1105年)定十万颗,宣和中增十万零六百颗;均翻了一番。问题还不仅数量增加了,还在于当地官吏乘机搜括百姓。有鉴于此,余深向徽宗进言"福建以取花果扰民"。这也许是余深一生中做的惟一一件好事,但因此开罪徽宗,同年十一月,余深以少傅、镇江军节度使回知福州。后来,鉴于朝中弹劾蔡京父子的越来越多,余深遂乞致仕,落户于福州西门内。
=== 致仕===
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福建提刑、权福州事俞向为拍已致仕的宰相[[余深]]的马屁,把九仙楼下之东初名"爽心"后名"赏心"的阁以余深衣锦还乡典乡郡,故更名"衣锦阁"。余深在西门的宅第宽闳深远,大概也不免"侵渔百姓至寺其屋庐以广第宅"(《(正德)福州府志》称郑性之丞相府清风堂语)的嫌疑,该处也因而被称为余府巷。有意思的是,"富不过三代",到了明朝,余深府第已辟作怀安县学矣。
名列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宰相全传]]》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荐,故多遭时人非议,如《[[宋史]]》。但后人多给辩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统志]]》就将他列入"人物传"中,并称其忠谏。
== 轶事== === 修建余家塘===
话说余深老家在罗源县治西里许的地方,并建有聚书所,周环皆水,人称玉环馆,余深中进士,留在京城当官以后,很少回家,老房就住着他的父亲余孟坚及家人余忠,不久余老太爷过世,他丁忧在家。第二年清明时节,余深带着家人[[余忠]]并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到他父亲的坟上祭奠去了。他父亲的坟就座落地县南郊的莲花山上,远望对面席帽山、仙茅山,成三山对峙之势,确是[[风水宝地]],而且坟墓就修建在莲花山的五虎下山之一的虎穴里。按风水地理说法葬在这个宝穴,后人必出贵人,而此时余深虽在京城官居著作佐郎,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小京官,因此这次趁着扫墓之机,特请了这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用罗盘测过后说,这穴位没错,方位坐势也对,虎本可以过山,过山后就可发达。但目前问题在虎过山的路被五里渡的潮水给隔堵了,虎一跃就落海,不能到岸过山,虎过不了海,就上不了另一座山,老爷你就升不了官了,除非在海边筑一条大坝,让虎过度堤坝然后上另一座山,那样老爷你就可能会大发达,不过这样会破坏本县的风水,如此以后罗源就出不了状元郎了,除非老爷升官后再将大坝给毁了。余深听了点点头,回家后不久,用京城里的积蓄,招募一批强壮劳工和族人,花了一年多时间在县城的东隅海滩将大坝修成,但由于是海水滩涂,种不了蔬菜水果又养不了鱼,只好引附近的几条山水蓄成一个水塘,种一些荷花,这个荷花塘由于是余深造的,所以人们称为余家塘,也就是现在"九大中心"所在的地方,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但不管如何余家塘毕竟是罗源人民在九百多年前修建的,它是罗源围海造田历史的第一次,其功是不可没的,其作用还福泽于今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 举士避亲嫌===
话说余深自从与蔡京结党后,深得徽宗皇帝的宠信。大观三年(西元1109年)大比之年,余深是主考官之一。礼部唱名时,有堂弟[[余光庭]]名字。余深认为自己理当避嫌,不宜录取自己兄弟,其他主考官不赞成,他就奏请皇帝不予录取。又过了三年,余光庭再次入试,又名列前茅,[[宋徽宗]]闻其名而深为赏识。
=== 缘结荔枝深===
余深当权之时,因与蔡京等结党,深得徽宗皇帝宠信之外,也由于他的才华,得到[[徽宗]]皇帝的赞赏。徽宗皇帝不是一个治国的皇帝,却是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喜欢吟诗填词、写字作画,经常秦楼弹琴楚馆抚瑟过着倚红醉绿的糜烂生活。宣和年间的一个夏天,徽宗皇帝高兴之余,召集群臣于御花园,品尝新进贡的闽南荔枝,并当场以十四寒赋诗一首,其中有句"玉液乍凝仙掌露,绛纱初脱水晶丸。"能参加这个盛宴,每个臣子都感到是一件千载难逢荣宗耀祖的事,且不说跟皇帝在一起品尝他所赐的当时最贵重的水果,而且还能和诗一首,尽展才华,你说余深能不高兴。于是,诗意溢于笔端,诗潮涌现丝笺,搦墨挥毫写下了《[[奉和御制颁赐荔枝]]》一诗:
68,5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