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马承祯

增加 6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道教}}
[[File:司马承祯2.jpg|缩略图|左|[http://www.sohu.com/a/240606108_638396 原图链接]司马承祯:[[唐代]]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bd|647年||735年||catIdx=S,司}}),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ref>司马承祯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晚笑堂画传》。</ref>
[[File:司马承祯3.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8F%B8%E9%A9%AC%E6%89%BF%E7%A5%AF/2288741/0/4afbfbedab64034f48263503acc379310b551dcf?fr=lemma&ct=single#aid=0&pic=4afbfbedab64034f48263503acc379310b551dcf 原图链接]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出自三祖司马氏琅邪房,是北周晋州刺史、琅邪公[[司马裔]]的玄孙,隋朝亲侍大都督[[司马晟]]的孙子,唐朝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司马仁最]]的儿子。]]
==简介==
[[File:司马承祯4.jpg|缩略图|[https://weibo.com/login.php 原图链接]司马承祯: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曰: 东方青色 入通于肝 开...weibo.com400*250]] 司马承祯出自三祖司马氏琅邪房,是北周晋州刺史、琅邪公[[司马裔]]的玄孙,隋朝亲侍大都督[[司马晟]]的孙子,唐朝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司马仁最]]的儿子 <ref>[http://zh.daoinfo.org/wiki/%E5%8F%B8%E9%A6%AC%E6%89%BF%E7%A6%8E 司马承祯简介 .道教文化中心数据库[引用日期2015-08-22]]</ref>
少好學,年二十一为道士,師事隐居嵩山的[[潘師正]],學得[[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食]]之術(《金根上经》、《三洞秘录》、许真行事、陶公微旨),成为唐代的著名高道。另外擅长[[隶书]]和[[篆书]],号称[[“金剪刀书”]]。
原在浙江台州[[天台山]]桐柏观隐居修道,[[武则天]]、[[唐睿宗]]先后召他入京讲道,开元九年,[[唐玄宗]]又遣使迎他入京,亲受法箓,十年,承祯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送别。十二年(724年),玄宗又将承祯召到东都[[洛阳]],命他於河南[[王屋山]]自選形勝,創建道院阳台观,玄宗亲自题额。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箓斋。承祯在阳台观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
开元二十三年夏六月十八日(735年7月12日)卒于王屋山,年八十九,葬于王屋山西北之松台。玄宗親製碑文,並追赠銀青光祿大夫,号真一(贞一)先生。承祯與[[李白]]、[[賀知章]]、[[孟浩然]]等同為「仙宗十友」 <ref>[http://www.sohu.com/a/240606108_638396 【道教人物】——司马承祯_搜狐] 2018年7月11日 - 道教人物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 (647—735),一名子微,字道隐。陶弘景三传弟子,是唐代茅山宗最</ref>
司马承祯提出[[道教]]修炼的“七候”:
135,6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