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
次編輯
變更
龚昌德
,创建页面,内容为“龚昌德,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 [1] 龚昌德早期与合作者…”
龚昌德,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 [1] 龚昌德早期与合作者利用反演技术求解Eliashberg方程,获得较精确的强耦合超导临界温度的公式。较早提出二维层状结构引起的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电性会有重要影响,与合作者分析了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说明仅靠电-声子机制和范霍夫奇异性不能解释高温超导电性,否定了当时国际上这一观点。合作研究了由于准二维结构和反铁磁背景,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体载流子色散规律、压力效应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改进了关于高温超导电性的t-j模型的Green函数方法,考虑了有限关联长度的反铁磁背景,证明了t-j模型可以导出某些非费米液体特性,还证明了t-j模型不能满意地解释光电子能谱和中子散射的实验。与合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锰氧化合物的电-声子耦合和空穴-轨道子耦合,以及静态和动态Jahn-Teller效应。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长。
多年致力于量子多体理论、凝聚态理论、低维系统的理论研究,在超导理论的研究方面获得成果。著有《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合著《量子统计的格林函数理论》。
1953.9-1955.1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师
1955.2-1961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1961-1978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当讲师
1978-1981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1981-现在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81-现在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博士生导师
1987-1992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协联任教授
1986-1987在中国高科技中心任特别成员
1993-1996在国际J.Low.Temp.Phys.杂志任编委
1984-1992在中国《低温物理学报》任副主编
1986-现在在《中国物理快报》、《物理学报》、《Commun.Theor. Phys.》任编委
2010年 加盟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
较早提出二维层状结构引起的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电性会有重要影响,与合作者分析了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说明仅靠电-声子机制和范霍夫奇异性不能解释高温超导电性,否定了当时国际上这一观点。
合作研究了由于准二维结构和反铁磁背景,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体载流子色散规律、压力效应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改进了关于高温超导电性的t-j模型的Green函数方法,考虑了有限关联长度的反铁磁背景,证明了t-j模型可以导出某些非费米液体特性,还证明了t-j模型不能满意地解释光电子能谱和中子散射的实验。
与合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锰氧化合物的电-声子耦合和空穴-轨道子耦合,以及静态和动态Jahn-Teller效应。
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长。
多年致力于量子多体理论、凝聚态理论、低维系统的理论研究,在超导理论的研究方面获得成果。著有《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合著《量子统计的格林函数理论》。
1953.9-1955.1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师
1955.2-1961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1961-1978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当讲师
1978-1981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1981-现在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81-现在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博士生导师
1987-1992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协联任教授
1986-1987在中国高科技中心任特别成员
1993-1996在国际J.Low.Temp.Phys.杂志任编委
1984-1992在中国《低温物理学报》任副主编
1986-现在在《中国物理快报》、《物理学报》、《Commun.Theor. Phys.》任编委
2010年 加盟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
较早提出二维层状结构引起的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电性会有重要影响,与合作者分析了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说明仅靠电-声子机制和范霍夫奇异性不能解释高温超导电性,否定了当时国际上这一观点。
合作研究了由于准二维结构和反铁磁背景,范霍夫奇异性对高温超导体载流子色散规律、压力效应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改进了关于高温超导电性的t-j模型的Green函数方法,考虑了有限关联长度的反铁磁背景,证明了t-j模型可以导出某些非费米液体特性,还证明了t-j模型不能满意地解释光电子能谱和中子散射的实验。
与合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锰氧化合物的电-声子耦合和空穴-轨道子耦合,以及静态和动态Jahn-Teller效应。